2019-2020年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10课新文化运动鲁教版知识点练习第三十篇第1题【单选题】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选项搭配错误的是( )A、林则徐、魏源——新文化运动B、李鸿章、左宗棠——洋务运动C、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变法D、孙中山——辛亥革命【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口号与主张蕴涵着时代的特征。
下列中国近代史上的口号或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①自强、求富②民主共和③抗日救亡④民主、科学A、①②④③B、①③②④C、②③④①D、④①②③【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王老师布置了一项研究新文化运动的作业,小明应该参考哪一旧报刊( )A、《万国公报》B、《民报》C、《新青年》D、《申报》【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张岂之在《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中如此评论:“……新文化运动狂飙,猛烈地冲击了千百年来束缚中国人心智的道德、伦理观念及建构其上的政治意识……其对传统文化糟粕的批判和对西方思潮的大量引入,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自由观念和开放意识的青年,对于民国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作者的观点是( )A、新文化运动禁锢人们的思想B、新文化运动反对批判中国的传统文化C、新文化运动促使了民众的觉醒D、新文化运动反对大量引入西方文化【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近代的许多报刊杂志在传播新思想和新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右图所示的刊物传播的是( )A、三民主义B、民主与科学C、维新变法思想D、马克思主义【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如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绘制的知识简图,据此推断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A、新体制的创立B、中国近代化的探索C、工业革命的冲击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答案】:【解析】:第7题【问答题】读下面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
为了复辟帝制,袁世凯在思想领域掀起了复古尊孔的逆流。
面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先进的知识分子奋起还击。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一文,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时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请回答:(1)是谁领导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新文化运动是什么性质的运动?(3)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答案】:【解析】:第8题【问答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纪念碑碑文是:“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以来,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材料二:100年是浸长的也是短暂的,在人类告别风云变幻的20世纪时中国告别了上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
一一中央电视台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解说词(1) “一千八百四十年”(即1840年)以来的民主革命中,中国各阶级前赴后继,英勇斗争。
请分别列举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所进行的民主革命事件各一例。
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什么?(2)一百多年前,就在黄海海域,号称“亚洲第一舰队”的中国近代海军北洋水师战败,直接导致中国对外战争的失败。
这次战争史称什么? 其结局对中国社会有何重要影响?(3)“三十年以来”的革命历程的起点事件是什么? 这一革命运动的爆发对中国革命的意义是什么?【答案】:【解析】:第9题【材料分析题】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
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
初二同学在历史老师的指导下,探究“中国近代化的起步”请你一起参加。
材料一:搜集、整理资料:将同学们搜集整理的资料整理归类:(将字母填上)①属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是______②属于戊戌变法时期的是______③属于辛亥革命时期的是______④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是______分析探究、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探究同学们按先后顺序绘制了四次运动的指导思想变化示意图,请你帮他填上未完成的部分内容。
“师夷长技”──______──______──______请你通过学习探究、思考得出:中国近代化探索具有什么特点?【答案】:【解析】:第10题【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由中国工匠独立制成的铁甲舰“平远号’’,它的性能不亚于北洋舰队从国外购买的“远”字号战舰。
在甲午海战中,“平远号”一炮击中日本旗舰“松岛号”水雷室,震惊敌舰。
材料二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粱启超材料三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件事。
——人民网材料四“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材料一中的“平远号”战舰是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什么运动中创建的?该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处于什么历史地位?""为实现材料二中“大梦唤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一场运动,这场运动在思想上的作用是什么?""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具有怎样的政治意义?""材料四所反映的陈独秀先生宣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这是哪一运动的核心思想?这一运动兴起后,哪些史实彰显了“德先生和赛先生”带给中国社会的影响?""从上述材料中我们不难看出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有怎样的规律? 你得到了哪些认识?""【答案】:【解析】:第11题【材料分析题】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
既不是一江长瓷,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哪次事件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象想的广泛传播。
请写出宣传变法维新思想影响最大的两个报刊名称。
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发展,出现了很多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知识分子和著作。
请写出图一人物是谁和图二著作的作者。
“德先生和赛先生”是对“民主和科学”的—个形象的称呼。
请写出是谁将“民主和科学”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他于哪一年在哪个城市创办《青年杂志》?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
1919年,《新青年》刊载了谁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随着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请回答哪次罢工把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答案】:无【解析】:第12题【材料分析题】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的探索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
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材料二:某法令:中央设立铁路矿物局、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的发展,……普遍设立中小学堂……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准许创立报馆、学会。
材料三: 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的思想犮生了很大变化。
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老爷”“大人”,而改称为“先生”“君”“同志”等,不许府署官员坐轿。
有的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
” ----改编自人教版高中教材《历史(选修4)》材料一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改运动提出了什么口号?晚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材料一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请举一史实说明这一观点。
但是这一“自强运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请评价其积极的作用。
(2分)材料二法令是在哪个事件中颁布的?这个法令主张在中国发展什么?为什么这个法令没有得到实行?材料四中“革命”指哪一历史事件?材料四中的现象体现了该历史事件在哪一领域的变化?你认为材料中“中国革命成功了”的观点对吗?请说明理由。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近代化过程有怎样的特点?【答案】:【解析】:第13题【材料分析题】自近代以来,为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梦想,先进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材料一“百年痛史,承载太多苦难彷徨;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
”——《辛亥百年》组歌材料二见图: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在近代化探索历程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是什么?材料二图中所示刊物是哪一历史事件宣传思想的主要阵地?假如你为其投稿,应确定怎样的主题思想才有可能发表材料二所代表的运动兴起后,哪些史实彰显了其主题思想带给中国社会的影响?【答案】:【解析】:第14题【综合题】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伴随着近代化历程,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中国进行了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某班同学准备编排一出反映上述主题的历史课本剧。
为了增强演员的感性认识,学校资料室提供了:A、中国同盟会的纲领B、《新青年》杂志C、反映清政府第一批赴美留学生求学生涯的纪录片《幼童》D、《洋务运动史话》请你帮助担任导演的小路同学准确地将这些资料给有关演员作参考。
(只需填出相应的字母)小路同学将扮演福州船政局的创办人左宗棠,你应将______分派给他。
小红同学将扮演孙中山,你应将______分派给他。
小龙同学将扮演杰出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你应将______分派给他。
小强同学将扮演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陈独秀,你应将______分派给他。
【答案】:【解析】:第15题【综合题】上表A—D四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理由分析(只分析你所选之项)【答案】: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