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动和饮食解决肥胖问题

运动和饮食解决肥胖问题

运动和饮食解决肥胖问题专业年级:11级临床3班组长:黄健翔 20111090305 统筹整理加工组员:章杰 20111090307 PPT主攻手叶信锁 20111090317 Word 主攻手各个部分汪洪涛 20111090301 物理力学部分胡乐20111090303 生物力学部分汪靖宇20111090309医学机理部分黄隆兴20111090315治疗方法雷杰豪20111090313 问题与讨论张志云20111090317 PPT收集图片资料赵雨薇蒋娄婧•摘要• 1.肥胖的物理学知识• 2.肥胖的生理学知识• 3.肥胖的医学相关知识• 4.饮食减肥的方法• 5.运动减肥的方法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超重、肥胖学生有效减肥的运动、饮食综合处方。

方法:实验于2004—04/2005—02进行。

抽取来自新乡市普通学校单纯性肥胖女学生120名,年龄(15.5±3.7)岁,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名,受试者或监护人均对实验目的知情同意并配合实验。

实验组采取有氧运动(包括形体运动,力量、跳跃、灵巧类运动,健身健心运动,反序运动,放松运动)、合理饮食(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为5:4:1)、心理矫正等疗法进行为期10个月的减肥活动,对照组一切活动自由。

在实验前2004—03—28、实验中2004—09—29、实验后2005—03-01分别检测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胸围、腰围、臀围、握力、800m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安静心率、血糖、血脂、胆固醇、胰岛素和血瘦素。

结果:120名学生均进入结果分析。

①实验组实验后平均体质量较实验前减少6kg,平均体质量指数由原来的26.74kg/m^2下降至24、37k∥井,实验中、后实验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胸围、腰围、臀围各指标与实验前比明显降低;而对照组上述指标在实验前、中、后比较无明显差异,且显著高于实验组相应时间点(P〈0.05)。

②实验中、后实验组身体素质指标如:握力、800m 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运动功能能力各指标的实验中、后与实验前测试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应时间比较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

③实验组安静心率、血糖、血脂、胆固醇、胰岛素和血瘦素各指标的实验中、后与实验前测试结果比较明显降低(P〈0.05);而肺活量在实验中、后与实验前比较明显升高[(2600±123),(2650±218),(2350±223)mL,P〈0.051。

④个别学生在减肥期间出现乏力、头晕、恶心等轻微不良反应,但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结论:运动、饮食综合减肥处方合理、安全、有效,超重、肥胖女学生的形态、机能、生理、生化等指标明显改善,获得了良好的减肥效果。

1.肥胖的物理学知识机体摄入能量 = 消耗的能量简易诊断指标:①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2 ( m)24超重界限;28肥胖界限一、热量的作用热量来自于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产生热能 = 4 千卡/克蛋白质产生热量 = 4 千卡/克脂肪产生热量 = 9 千卡/克。

二、热量的单位千卡 Kilocalorie,千焦耳1 千卡 = 4.184 千焦耳1 千卡:是能使出1毫升水上升摄氏1度的热量。

三、成人每日需要热量成人每日需要的热量 =人体基础代谢的需要的基本热量 + 体力活动所需要的热量 + 消化食物所需要的热量。

消化食物所需要的热量 =10% x (人体基础代谢的需要的最低热量 +体力活动所需要的热量)成人每日需要的热量 = 1.1 x (人体基础代谢的需要的最低基本热量 +体力活动所需要的热量 )成人每日需要的热量男性: 9250- 10090 千焦耳女性: 7980 - 8820 千焦耳注意:每日由食物提供的热量应不少于己于 5000千焦耳- 7500 千焦耳这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最少的能量人体基础代谢的需要基本热量简单算法女子:基本热量(千卡)= 体重(斤) x 9男子:基本热量(千卡)= 体重(斤) x 10人体基础代谢的需要的基本热量精确算法千卡女子年龄公式18- 30 岁 14。

6 x 体重(公斤) + 45031- 60 岁 8。

6 x 体重(公斤) + 83060岁以上 10。

4 x 体重(公斤) + 600男子18- 30 岁 15。

2 x 体重(公斤)+ 68031- 60 岁 11.5 x 体重(公斤) + 83060岁以上 13.4 x 体重(公斤) + 490热量是可以转化为脂肪的要是你吃的东西是高热量的,如果你不做运动让这些热量消耗掉那么它们就会转化为脂肪了人体内的脂类,分成两部分,即:脂肪与类脂。

脂肪,又称为真脂、中性脂肪及甘油三酯,是由一分子的甘油和三分子的脂肪酸结合而成。

脂肪又包括不饱和与饱和两种,动物脂肪以含饱和脂肪酸较多,在室温下成固态,相反,植物油则以含不饱合脂肪酸较多,在室温下成液态。

类脂则是指胆固醇、脑磷脂、卵磷脂等。

综合其功能有:A、脂肪是体内贮存能量的仓库,主要提供热能;B、保护内脏,维持体温;C、协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D、参与机体各方面的代谢活动等等。

脂肪尽管有多方面的功能和作用,但它在体内的含量是有一定限度的,脂肪含量的增高与肥胖程度成正比。

什么是热量:人体每时每刻都在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是由食物中的产热营养素提供的。

食物中能产生热量的营养素有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它们经过氧化产生热量供身体维持生命、生长发育和运动。

热能供给过多时,多余的热量就会变成脂肪贮存起来,时间久了,身体就胖起来了。

热量的单位:营养学中用“千卡”做热量的单位。

1千卡是1000克水由15℃升高1度所需要的热量基础代谢:人体在清醒、静卧、空腹和摄氏20度左右的环境中,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热量称为基础代谢。

摄取食物、排泄食物:摄取和消化食物时也要消耗热量。

因为进食而消耗的热量叫做食物特别动力作用,尤以摄取蛋白质食物消耗的热量最多。

此外,排泄废物也会丢失一些热量。

人体最基本的新陈代谢功能是,当摄入的各种食物热量总和大于人体正常代谢所消耗的热量总和时,就会将食物热量转变成脂肪储存在体内,从而增加体内的脂肪储备,人体也随之胖起来;面当没有足够的食物供人体正常代谢所消耗的热量时,人体又能将原先已经储存在体内的脂肪进行燃烧,以补充人体代谢所需能量的不足部分,因而减少体内的脂肪储备,使人体变瘦;当人体的热量供需达到平衡时,人体就能保持原有的体形,既不会长胖,也不会变瘦。

当身体已超重甚至肥胖,而需要瘦身减肥时,就必须做到让我们的机体消耗的能量大于摄取的能量,以渐渐减少体内的脂肪,直至达到理想的水平。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方法:减少能量的摄取,控制食物量;增加能量的消耗,通过运动提高人体的代谢水平。

将上述两种方法加以比较,则不难看出,前一种方法比较被动,不科学,减肥效果不佳,而节食过度,又会产生很多副作用;后一种方法是主动的,能够在保证人体必须的各种营养物质的前提下,增加运动来燃烧,既能减少,又能增进健康。

当然,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即适当合理地控制饮食,并经常保持运动,减肥效果更佳。

如果我们通过减少饮食或是增加运动使消耗的热量大于摄取的质量,人体每多消耗29288千焦(7000)千卡的热量,就能减掉1公斤脂肪。

按照下列公式:1公斤脂肪=29288千焦(7000千卡)热量我们只要对每天摄入的热量和消耗的热量进行记录,并计算出两者的差额,就可以推算出所减脂肪的重量。

这样就能方便我们制定出个人的减肥计划,要减多少?需要多久?如何实施?完全做到心中有数。

2.肥胖的生理学知识三大营养物质的能量代谢我们吃进去的营养物质,在体内,经消化转变成为可吸收的小分子营养物质,而被吸收入血。

在细胞中,这些营养物质经过合成代谢,合成我们机体的组成成分或更新衰老的组织;同时经过分解代谢,分解为代谢产物并释放出能量。

这三大营养物质的分子结构中,含有碳氢键,这个化学键蕴藏着化学能,在氧化过程中碳氢键断裂,生成CO2和H2O,同时释放出蕴藏的能量。

这些能量的50%以上迅速转化为热能,用于维持体温和基础代谢,其余不足50%则以高能磷酸键的形式贮存于体内,供机体利用。

体内最主要的具有高能磷酸键的化学物是三磷酸腺苷,也就是ATP。

其中,糖的供能代谢,分为无氧酵解和有氧氧化。

无氧酵解也就是在身体剧烈运动等相对缺氧的情况下的供能形式,1分子葡萄糖在缺氧的条件下转变为2分子乳酸,同时伴随着能量的产生,净产生2分子ATP;有氧氧化的开始阶段与无氧酵解过程相似,在细胞质中进行。

在缺氧的条件下丙酮酸生成乳酸。

在有氧的条件下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生成乙酰辅酶A,再进入三羧酸循环。

经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成水、二氧化碳,并放出38分子ATP。

有氧氧化是糖分解氧化的主要方式,是身体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

蛋白质在体内首先被分解为氨基酸才能吸收,吸收后的分解代谢在肝脏中进行,氨基酸的分解代谢一般是先脱去氨基和羧基,再形成乙酰辅酶A,再进入三羧酸循环。

经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成水、二氧化碳,并放出能量。

脂肪,也就是体内的甘油三酯,首先被分解为3分子脂肪酸及1分子甘油,然后被释放入血,供其他组织氧化使用。

那么甘油的氧化分解,也就是在甘油激酶的作用下,生成3-磷酸甘油、磷酸二羟丙酮,然后可以沿着无氧酵解活在有氧氧化的途径氧化供能;如果循着糖代谢有氧氧化途径,1分子甘油彻底氧化可净生成17.5~19.5分子ATP。

而脂肪酸的分解代谢,首先进行活化反应生成脂酰CoA,然后进入线粒体,经过脱氢、加水、再脱氢及硫解的氧化,生成乙酰辅酶A,再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供能。

大家可以看到,乙酰辅酶A是能量代谢中的一个枢纽性物质,糖、脂肪、蛋白质分解代谢都能产生乙酰辅酶A;从乙酰辅酶A进入彻底氧化的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是释放能量最多的环节,是营养物质产能代谢和相互转化的枢纽。

在体内,三大营养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我看到网络上甚至有博士后出来科普,说糖在体内是不能被转化为脂肪的,我认为这是错误的,大家看看三羧酸循环就明白了,糖在体内,通过葡萄糖→丙酮酸→乙酰辅酶A→脂肪酸→脂肪。

这是糖转化为脂肪的途径。

3.肥胖的医学相关知识人体最可能肥胖的部位是腹部。

一般情况下,最容易堆积脂肪的部位是我们肌肉活动最少,一般活动最不宜运动到得地方,如:手臂后侧(肱三头肌处)、大腿内侧(大收肌处)、腹部(腹部肌群处)等等。

但其中最容易堆积脂肪的部位是腹部。

人体最可能肥胖的部位是腹部。

主要是腹部结构的原因。

腹部由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和腹横肌组成,他们共同包裹腹腔,产生躯干弯曲,躯干侧曲等骨骼运动并保护腹腔内脏,,一般的日常活动大多肢体不易产生这样的运动,所以腹部肌群很难得到锻炼;另外,腹腔内主要是人体肠道,小肠内主要吸收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等这也促使了脂肪宜堆积在这里;此外,腹部脂肪还有一个特殊作用——保护脏腑器官的安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