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经济周期与股市运行规律分析

中国经济周期与股市运行规律分析

中国经济周期与股市运行规律分析提要: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与股市发展的时间均不长,因此经济周期与股市运行表现出的规律和成熟市场有所区别,本文以国外成熟市场经济周期与股市的运行规律入手,通过15年来我国经济周期、股市的定量数据进行分析,抽象出我国经济周期与股市运行的规律并定性说明政策、资金在该规律中所起的作用。

据此,归纳、总结出我国经济周期与股市未来运行的规律,做出宏观判断,以利于投资者更好的把握股市未来的周期性机会。

关键词:1.经济周期(BusinessCycle):一般是指以实际国民生产总值衡量的经济活动总水平扩张与收缩交替的现象。

2.股市周期(StockCycle):是指股票市场长期升势与长期跌势更替出现、不断循环反复的过程,通俗地说,即熊市与牛市不断更替的现象。

这里所述的互动关系是指经济周期与股市周期之间存在着一种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

目录:一、经济周期与股市运行规律的关系:(一)经济周期与股市运行规律关系的理论基础1.经济周期长期影响股市运行2.成熟市场经济周期与股市运行规律的波动关系(二)中国经济周期与股市运行规律的特点1.超前性与滞后性2.经济政策与股市政策的引导作用3.资金逐利特性影响经济周期与股市运行二、未来10年经济周期与股市运行规律探索(一)呈现过渡性特征1.经济地位影响经济周期与股市运行规律2.资金充裕度提高拉动经济周期与股市3. 一些特殊因素对经济周期与股市运行的影响三、根据未来经济周期运行状况对股市周期的预测一、经济周期与股市运行规律的关系:(一)经济周期与股市运行规律关系的理论基础股市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各国股市的成长速度更是惊人,都将其视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并发挥着优化资源配臵的功能,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从理论上讲,股市运行与经济周期运行保持一致的特点,经济周期长期影响股市运行,而股市周期不但反映了经济周期目前的变动情况还在一定程度上预期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股市的运行状况也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1. 经济周期长期影响股市运行:经济周期一般情况下是衰退、萧条、复苏到繁荣四个阶段的循环,而这四个阶段的循环形成了股市由熊转牛--进入牛市--由牛转熊--进入熊市的运行特点,国际上几乎都将股市作为本国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也正是基于股市运行反映了经济周期变化这种联动性的表现。

经济周期对股市周期的影响往往存在内在性、长久性和根本性的特点,虽然两个周期在很多时候并非同步运行,均存在其自身独有的规律,但股市周期与经济周期变化往往在时间上相距不远,或经济先进入繁荣股市才进入牛市,或股市先进入牛市经济才进入繁荣阶段,总之,从时间周期上说,经济周期与股市周期变动是趋同的或是说长期关联的。

实际运行中,股市往往表现出同步或先经济周期而动的特点:经济处于萧条期股市持续下跌;经济进入复苏阶段股市率先完成熊市至牛市的转折;经济步入高度繁荣后股市率先完成牛市向熊市的转换;经济进入衰退期股指已见顶数月。

可见,经济周期中的复苏、繁荣两个阶段往往形成股市周期中重要的牛熊转折点,这与影响股市的预期、市场内外的资金、本国的利率水平、经济政策等因素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2.成熟市场经济周期与股市运行规律的波动关系:由于我国的股市自1990年才开始运行,其发展的时间相对较短,不能算是成熟的市场,因此我们有必要借鉴成熟股市周期与经济周期的波动关系来定性分析,以预测未来我国股市周期和经济周期的运行趋势。

美国股市自设立至今已有百年,应该说是世界上最为成熟的市场之一,因此我们引用1966年-1999点美国经济与股市运行的数据作为研究标地来定性分析成熟市场中经济周期与股市运行的规律:(1)从1966-1983年18年间,道琼斯指数一直维持在1000点水平,同期美国经济由战后9年的繁荣进入长达18年的滞涨阶段,其中每3年出现一次衰退,1982年出现负增长(-1.9%);(2)1983-1990年7年,道琼斯指数上升到3000点,同期美国经济进入战后的第二次繁荣;(3)1990-1995年道琼斯指数上升到4000点,同期美国经济进入战后的第三次繁荣;(4)1995-1999道琼斯指数突破10000点,同期是以信息技术革命为源头的“新经济”引领美国经济持续高增长。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1979-1982年间经济周期跌入衰退的谷底,但道琼斯指数并没有随之下跌而是率先进入牛市,其后涨幅达到300%,而1990年开始美国经济进入了另一个衰退期,但并未经历太长时间转而在“新经济”的带动下迅速回到了下一个经济繁荣期,期间道琼斯指数的涨幅只有30%多但明显预期到了下一个经济周期的到来,其后的1195-1999年再度大涨250%以上,可见,美国经济自1966点以来持续的发展是推动道琼斯指数从1000点到10000点的根本动力,因此可以佐证经济周期长期影响股市运行的观点。

下面我们列举美国股市近百年来一些主要的波动,进一步论证经济周期与股市周期的波动关系:(1)1929年前美国的经济空前繁荣,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二战影响了经济的繁荣并进入衰退期,股市也于1929年9月3日见到了381.7点的牛市顶点,1929年9月5日道指开始下跌,在此后的三年半的时间里,道琼斯指数一泻千里。

到1932年,道指较1929年下跌了89%,期间美国的经济从高度繁荣进入了大萧条。

(2)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胀”,加上期间的越南战争影响,道琼斯指数始终无法突破1000点关口,直至越战结束美国经济才进入二次繁荣,股指于1982年突破1000点,牛市延续了近5年,本次经济周期与股市周期几乎同步运行,只是1979-1982点表现出率先完成熊转牛的特点。

(3)2000年美国的“新经济”开始衰退,网络经济也随之降温,辉煌的纳斯达克也进入休眠期,2000年3月以后的3年半,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去61%。

2001年,“9•11”加深了美国经济的衰退,直至2003年才重新复苏,道琼斯指数也从7500点重回万点之上。

从上述一些主要波动来看,近一个世纪以来,美国股市走出了与经济走势高度一致的行情。

作为经济的晴雨表,股市往往很敏锐地对经济变化做出反映。

股市的萧条与繁荣都维系于经济的萧条与繁荣,每一次萧条的结束都是股票市场复苏之时。

可见在成熟市场中经济周期与股市运行表现出同向波动的关系,这也为我国股市运行与经济周期的规律指明了方向。

(二)中国经济周期与股市运行规律的特点:我国的股市还相当年轻,国家实行市场经济的时间也仅有20余年,使得我们只能从近15年的数据中分析经济周期与股市周期的运行规律,尽管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但仍能在一定程度上勾勒出我国股市周期与经济周期的波动关系,并通过成熟市场的经验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1. 超前性与滞后性我国股市在15年的运行中与经济周期表现出多种特点,我们将其细分成三个阶段:1991-1996年表现出与经济周期同步运行的特点;1996-2000年却独立经济周期进入第二周期的上扬;2001-2004年逆经济周期下跌,直至近期仍运行的下降通道之中。

(1)1991-1996年阶段:将GDP增长率波动曲线图与上证指数年度均线图合并,得到经济周期与股市周期的运行关系图。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1991年至1996年,股市周期和经济周期的运行情况是基本一致的,即股市周期的牛市阶段对应着经济周期的扩张期,股市周期的熊市阶段对应着经济周期的收缩期。

这与我国股市刚刚起步有较大的关系,对于一个新兴的市场,各方面都没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使得投资者照搬国外成熟市场经验的迹象明显,也因此形成了经济周期与股市周期同步运行的格局,但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复制型”的阶段,并不能体现中国股市现阶段发展的规律。

(2)1996-2000年:1996年开始,我国股市周期与经济周期在运行中产生了明显的背离,出现了逆经济周期上涨的情况。

即经济周期持续收缩,继续运行第一个周期的下降阶段,而股市却走完第一个周期,进入了第二个周期的上升阶段。

本阶段股市的整体规模不断扩大,排除外界影响的能力不断提高,逐渐显现出独有的自身运行趋势。

该阶段显示出一定的超前性,一方面世界经济呈现出复苏的迹象,美国等发达国家进入了“新经济”发展周期;另一方面我国整体的经济周期虽然处于收缩状态,但整体的发展趋势依然保持着相对良好的状态,较世界其他国家经济仍处于高速发展之中。

使得股市周期背离经济周期进入牛市。

(3)2000-2004年:我国股市周期继续背离经济周期运行,在我国经济周期重新进入扩张期的情况下,股市筑顶下跌步入熊市,这不但是1996-2000年阶段逆经济周期上扬的修复性的调整而且是国际经济重新进入衰退期的预期。

可见,我国股市周期存在超前性和滞后性两大特征,超前性指的是结合国际经济周期形势率先中国经济周期上扬的特点,而滞后性主要表现在逆经济周期上扬后集中性的调整,也因此造成了自2245点下跌至998点跌幅超过50%的持续熊市。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股市周期与经济周期运行不但与国际经济周期有较强的关联度,而且与资金,股市政策的导向也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由于经济政策存在放松与紧缩的特点,以及资金在股市中具有赚钱和赔钱的双重效应,这使股市周期与经济周期的互动关系在实际中变得更为复杂,需要我们对具体的行情进行具体的分析。

2.经济政策、股市政策对股市周期的引导作用一般而言经济政策决定股市周期,股市周期对政策周期具有反作用。

而我国由于历史原因,使得经济政策与股市周期的互动关系具有较强的中国特色。

从上文中可以看出经济周期对股市周期有长期的影响,而经济政策对股市周期有直接的影响。

例如,1993年5月,国家在进入九十年代以来第一次上调利率,经济紧缩的态势相当清晰,而股市周期于当年2月提前作出反映,开始逐步筑顶走低,进入熊市通道。

同时,1996年5月1日公布利率大幅下调,标志着政策周期在年初宏观方针趋松的基础上开始进入实质性的放松期,而股市中有关降息的消息提前传递,于1996年1月下旬就开始展开牛市行情,至降息消息正式公布之时,沪深股市已连续攀升了17个交易周,比当年年初底部位臵分别上涨了44%和65%。

股市周期的变化超前于政策周期的作出反映。

又如,04年开始国家实行宏观调控,股市于4月开始见顶回落,并持续下跌。

可见,在经济周期和股市周期之间有一只无形的手在进行调控,经济政策对股市周期有明显的引导作用。

但我们发现,经济政策、股市政策对股市周期的影响同样存在超前性与滞后性问题,如上文的1996年下旬率先于经济政策启动的牛市行情就表现出其超前的特性,而1996年12月中旬与1997年5月上旬,虽然股市利空政策不断,但股市仍我行我素的上涨,同样1994年年底和1997年9月底,因股市低迷,下调过深,管理层不断推出利好政策,三家证券主流媒体也不断发表文章鼓励投资者恢复投资信心,但是股市仍然难以托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