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股市8次牛熊市转换

中国股市8次牛熊市转换

中国股市8次牛熊市转换—以史为鉴!
中国第一波牛市:1990年12月19日~1992年5月26日
上交所正式开业以后,历时两年半的持续上扬,在取消涨跌停板的刺激下,一举达到1429点高位。

注意观察60日均线系统(途中绿线).观察图中上证指数K线与60日均线的关系.
中国第一轮熊市:1992年5月26日~1992年11月17日
冲动过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仅半年时间,股指就从1429点下跌到386点。

注意观察60日均线系统(图中绿线).观察图中上证指数K线与60日均线的关系.
中国第二波牛市:1992年11月17日~1993年2月16日
快速下跌爽,快速上涨更爽,半年的跌幅,3个月就全部涨回来。

386点到1558点,只用了3个月的时间。

注意观察60日均线系统(图中绿线).
中国第二轮熊市:1993年2月16日~1994年7月29日
快速牛市上涨完成后,上海老八股宣布扩容,伴随着新股的不断发行,股指回到325点。

注意观察60日均线系统。

中国第三波牛市:1994年7月29日~1994年9月13日
为了挽救市场,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1.年内暂停新股发行与上市;2.严格控制上市公司配股规模;3.采取措施扩大入市资金范围,一个半月时间,股指涨幅达200%,最高达1052点。

注意观察60日均线系统。

中国第三轮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2月17日
随着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的手将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经回到577点,跌幅接近50%。

注意观察60日均线系统(图中绿线)
中国第四波牛市:1995年2月18日~1995年9月12日
这次牛市真正只有三个交易日。

受到管理层关闭国债期货消息的影响,3天时间股指就从582点上涨到926点。

注意观察60日均线系统
中国第四轮熊市:1995年9月12日~1996年1月19日
短暂的牛市过后,股指达到阶段低点512点,绩优股股价普遍超跌,新一轮行情条件具备。

注意观察60日均线系统(图中绿线).
中国第五波牛市:1996年1月19日~1997年5月12日
崇尚绩优开始成为市场主流投资理念,在深发展等股票的带领下,股指重新回到1510点。

从1996年4月1日算起,至12月12日,上证综指涨幅达124%,深成指涨幅达346%,涨幅达5倍以上的股票超过百种。

两只领头羊深发展从6元到20.50元,四川长虹从7元至27.45元。

注意观察60日均线系统
中国第五轮熊市:1997年5月12日~1999年5月18日
(97-5-12----97-9-29 97-9-29----98-6-4 98-6-4---99-5-18)
这轮大调整也是因为过度投机,在绩优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后,股指已经跌至1047点。

最知名的当属《人民日报》发表《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指出对于证券市场的严重过度投机和可能造成的风险,要予以高度警惕。

文章发表当天,配合涨跌停板制度的出台,市场暴跌。

注意观察60日均线系统
中国第六波牛市:1999年5月19日~2001年6月14日
这次的牛市俗称“5•19“行情,网络概念股的强劲喷发将上证指数推高到了2245点的历史最高点。

“5•19“行情直接的爆发点是上海证券报记者李威的《网络股能否成为领头羊--关于中国上市公司进军网络产业的思考》,一开市领头的是东方明珠、广电股份、深桑达等网络股。

这一次,《人民日报》再次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坚定信心,规范发展》,重申股市是恢复性上涨,要求各方面坚定信心。

就是在这轮行情中亿安科技破了百元大关,但最终成为一桩丑闻。

注意观察60日均线系统
中国第六轮熊市:2001年6月14日---2005年6月6日
(01-6-14---03-11-18 03-11-18---04-4-7 04-4-7---05-6-6)
“5•19“行情过后,市场最关注的就是股权分置问题。

股指也从2245点一路下跌到998点,四年时间股指下跌超过50%。

注意观察60日均线系统
中国第七波牛市:2005年6月6日~2007年10月16日
经过这轮历史上最长时间的大调整,A股市场的市盈率降至合理水平,新一轮行情也在悄然酝酿当中。

这一轮牛熊市目前波澜起伏,从998点到6124点的新高,让无数新股民做了一场一夜暴富的黄粱美梦。

注意观察60日均线系统
中国第七轮熊市:2007年10月17日~2008年10月28日
经过接近10个月的调整,A股由6124点跌至最低的2566点仍没有明显见底的迹象,这轮暴跌中,致使最少7成的投资者亏损幅度达到70%以上,同样也是对市场过度涨幅的极度修正,行情最终在08年10月28日再创新低1664点后见底。

注意观察60日均线系统
中国第八波牛市:2008年10月28日~现今
经过08年美国金融风暴和全球经济危机后,经济触底反弹,股市先知先觉者最先抄底1664点,逐步展开09年的牛市.8月份的强势震荡只是反应市场主力基金的迟钝,不改牛市格局.但中途震荡严格上应短暂回避风险.
从09年8月4日3478点下破60日均线开始到今天的行情,很多人可能开始一直认为是震荡市,但实际上在上证指数的K线没站稳60日均线后,根据我的投理论----“点金术上证指数60日均线”判断,去年8月份就已经形成熊市趋势,从去年8月到现在都应当是空仓观望策略.
当然从价值投资的角度来看,3000点应该为中国股市的价值中枢,即价格与价值相符的价格,远没形成价格远高于价值,不存在泡沫.10年的股市中国全球最差,在一片悲观中反而应该看到发财的机会.
注意观察60日均线系统(图中绿线).该均线与上证指数的位置为观察思考重点!
从对中国历史上8次牛熊转换分析中,我们经过观察和思考后,我们应该有很多启发,我认为我们至少可以看到两点.
第一,对于我提的点金术----上证指数60日均线是经历得起实践检验的,是准确的.当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为什么可以用这个指标来判断牛熊市,其相应的理论根据和科学依据是什么?我会马上在下一个问题当中和大家探讨.
第二,那就是中国股市的历次牛熊市其实都是控制在国家政府手中的.虽然说股市本身有其相应的市场规律在发生作用,比如说,当股票跌得不能再跌,跌破公司当垃圾卖的价值时,会有市场力量来催生某轮行情.但要是这轮行情得不到国家的认可,国家完全可以通过控制舆论比如说在人民日报发表强硬观点以及通过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大量发行股票等影响股市资金供求的市场化手段来决定股市的命运.所以很多智者指出:中国的股市是共产党的股市,要在股市中赚钱必须听党的话.这是很正确的,中国的股市确实是完全控制在国家手中的,理论上来讲国家要股市今天死,股市就看不到明天的太阳.
因此,对于股市的一轮大牛市来说,如果我们赚到钱了,我们应当对国家抱有一颗感恩的心,其实并不是你水平有多高,并不是你通过看盘分析等什么个人努力来赚到的.其实是国家给了你发财的机会,你敏锐地把握住了而已,就只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情.在牛市中对国家保持感激的心态才是最可取的.当然,当熊市来临,让你亏了钱,你也不应当怨天尤人,大骂国家,其实国家一直在某个时段通过很多方式和途径暗示了股市泡沫过大或者牛市行情差不多了应该获利了结等等,但最终你亏钱的原因是你个人的贪婪造成的.妄图认为个人意志可以逆国家意志,可以逆市场潮流而赚到钱. 甚至有很大一部分人希望靠自己的所谓天分在熊市里也靠股市赚钱养活自己,人格上反而鄙弃最光荣的劳动致富,自作聪明. 这种态度其实无疑是无知和可笑的.一定程度上通过做生意或开办企业是最能实现巴菲特的投资理念的:稳定持续地获利,因为复利为王.
对于国家的干预和调控,这是全世界范围内都存在的,我们没必要把这些牵涉到政治的高度.美国总统奥巴马在金融上对美国股市也实行过禁止卖空的法律调控,其实这种调控手段相对于中国目前逐步市场化的调控手段来讲更是显得简单粗暴.美联储也无时无刻不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通过加息减息等手段在企图控制着全球的金融市场,其相关政策相对隐蔽而已.犹太人通过美联储试图控制美国,控制全世界的野心一直是存在的,外国的月亮并不比中国的圆,资本主义社会其实是很对得起“资本主义”那四个字的.
对于金钱,我个人认为也许你今天很有钱,但那只是因为你抓住了国家给的某个机会而已.实际上因为你有钱后,你完全可以脱离劳动,单纯享受生活.但对于因为有钱而精神上都鄙视劳动,这无疑是最可耻的行径.本质上讲,金钱只是国家政权玩的一场游戏而已.一方面,因为拥有货币发行权而永远比你有钱的国家还在你上面,你应当常存敬畏之心,否则就会像黄光裕一样被人“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惹来牢狱之灾甚至杀身之祸.另一方面,这个社会的财富确实是辛勤的劳动者在创造着,当然本质上来讲,脑力劳动也算是劳动,投资是高层次的脑力劳动创造财富.但没有任何人能够因为有钱而侮辱别人的劳动.尊重劳动者是你能在社会存在的最起码的前提.因为世界上没有什么商品或服务是凭空产生的,人脱离了社会,拿着一堆金钱在沙漠里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还有,从中国股市的历次牛熊转换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对于股市来讲,涨涨跌跌,牛熊转换是很正常很普通的事情,也是中国股市的客观规律.因此如果现在是熊市,行情低迷,但我们要以乐观的心态看到熊市过后的肯定会出现的牛市.如果现在是牛市行情,我们则要随时警惕熊市的来临,对国家,对市场永远抱有一颗敬畏之心.当然,对我个人来讲,人生的道路还很长,我现在只要积累足够多的客户,到创办自己的私募投资公司募集到足够的资金后,只要国家给我一次牛市的机会,我就能赚到可观的金钱.目前对我个人来讲,不敢说有收购别的上市公司的实力,但做个私募投资公司的老板还是办得到的,我会在30岁之前达到这个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