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儒家文化与经济发展

儒家文化与经济发展

儒家文化與經濟發展
為了深入探討儒家文化與經濟發展的關系,發掘儒家思想對促進經濟發展的當代價值,中國人民大學和韓國高等教育財團聯合主辦的“國際儒學論壇2007:儒家文化與經濟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12月1日-2日在北京舉行。

來自中國、韓國、日本、俄羅斯、馬來西亞、美國等國家的130多位專家學者參加會議。

會議就儒家經濟思想在儒家文化中的地位、儒家倫理與市場經濟的關系、儒家企業倫理與儒商的培育、儒家思想與東亞經濟發展的關系、當代語境下的儒家義利觀等議題進行了深入研討。

與會學者一致認為,儒家思想在現代經濟發展中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隻要經過深入發掘和適當轉化,儒家文化可以為現代經濟發展提供重要的文化資源和精神動力。

另一方面,儒家文化也隻有與現代經濟發展相適應,在促進和完善現代經濟發展中,才能實現自身的現代轉換與發展。

大家說,儒學是“內聖外王”之學,它一方面強調“內聖”,重視內在的道德修養和精神境界的提升,另一方面又注重事功,主張開物成務,強調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經世濟民、平治天下等“外王”功業。

在現代社會,儒學對推動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儒家的內聖之學可以為塑造經濟活動中的道德人格和市場倫理提供精神資源,二是儒家的外王之學可以經過闡釋和轉換,為經濟發展提供動力。

關於儒家文化與市場經濟的關系,大家認為,在當代社會,儒家文化重視仁愛的價值觀可以與市場經濟的競爭意識結合起來。

儒家重視秩序與穩定的特點可以對市場經濟的有序發展起到積極作用,儒家的家庭倫理也可以轉化為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的職業倫理,儒家的務實精神可以增進人們的市場參與意識,特別是儒家重義輕利的觀念可以對過度膨脹的功利追求發揮制衡作用。

有學者指出,儒家經濟思想是儒學的重要內容,在儒家文化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其特點在於義利兼顧,強調道德培育與經濟發展的統一,儒家思想完全可以成為東方經濟發展的動力,開創出一條與西方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所不同的道路。

與會學者還從企業文化和企業倫理建設的角度分析了儒家文化對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價值。

他們認為,儒家文化能培育出具有東方特色的企業文化和企業倫理,它主要體現在注重人性化管理、強調集體主義、提倡團隊精神、強調秩序和統一、倡導整體思維、強調社會責任和社會價值等方面。

這些企業倫理受到“儒教文化圈”內許多企業家所推崇,對東亞企業的迅速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由此,“儒商”的概念受到許多學者的重視。

有學者認為,“儒商”就是既具有中華人文美德,又具有現代市場經濟意識的企業家和經營者,他們能在義與利、公與私、家族與社會、金錢與道德之間找到適度的平衡點。

有學者則把“儒商”作了狹義與廣義的
區分:狹義的“儒商”是指遵守儒家倫理規范、具有儒家價值情懷的商人或企業
家﹔廣義的“儒商”則泛指所有具有傳統文化素養、具有學者氣質、遵守商業道德和社會公德的商人或企業家。

“儒商”的最大特點是遵守道德規范、具有服務社會、回報社會的責任意識。

還有學者以東南亞國家的華裔儒商來說明“儒商”的特點。

東南亞的華裔儒商大都具有強烈的文化使命感,他們為傳承中華文化、保護華文教育而慷慨捐資。

也有學者指出,香港和內地出現許多有代表性的“儒商”,他們重視儒家文化的倫理功能,或者將傳統經營理念運用於現代市場經濟的運作中,或者用儒家的倫理來調節企業內外部各種復雜的關系,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經驗。

推廣這些經驗,擴大儒商隊伍,有利於經濟社會發展。

/BIG5/40534/6695345.html
李會富2007年12月25日09:2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