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乳制品行业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报告

2018年乳制品行业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报告

2018年乳制品行业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报告正文目录乳制品行业发展阶段概述 (6)乳制品1.0时代:收入增长黄金期,常温奶双寡头诞生 (6)乳制品2.0时代:产品结构升级带动毛利率提升 (8)2.0时代特征之一:产品结构持续升级 (8)2.0时代特征之二:大单品成为引爆需求和推动消费升级的主要模式 (9)2.0时代特征之三:“高端化”推动行业从收入黄金期进入盈利黄金期 (11)乳制品行业3.0阶段:乳制品有望迈入盈利黄金周期 (14)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龙头乳企业绩增速好于行业和区域乳企 (14)行业高端化持续进行,龙头企业构建强势护城河 (18)优质牛奶在中国依然是资源稀缺品,行业高端化持续进行 (18)巴氏奶或将成为下一个升级方向,并购或将成为低温全国化的主要模式.. 23 多因素驱动下,竞争格局持续改善 (27)行业集中度过去几年提升明显 (27)龙头之间竞争默契形成 (27)成本上行背景下,来自区域乳企的竞争缓和 (29)资源型乳企对液态奶冲击减弱 (30)受限于新鲜度,进口液态依然只是市场的补充者 (31)行业竞争格局有望持续改善,盈利持续提升将是主基调 (32)主要公司分析 (36)图目录图1:乳制品行业2008年之后消费升级明显 (6)图2:伊利2007年之前收入驱动因素主要是液体乳(亿元) (7)图3:蒙牛2007年之前收入驱动因素主要是常温奶(亿元) (7)图4:常温奶龙头伊利和蒙牛增速明显快于以低温为主的光明和三元 (8)图5:蒙牛液态奶收入增长主要驱动因素是销量 (8)图6:伊利的收入结构贡献图 (9)图7:伊利液态奶单价和冷饮价格持续提升 (9)图8:中国乳品市场部分品类高增长阶段 (10)图9:特仑苏收入及增速 (11)图10:莫斯利安收入及增速 (11)图11:伊利收入和利润增速 (12)图12:2008年之前收入增速好于利润增速 (12)图13:2008年之后利润增速好于收入增速 (12)图14:伊利重点产品收入增速 (13)图15:伊利重点产品收入占比 (13)图16:主要乳制品企业毛利率 (14)图17:主要乳制品企业净利率 (14)图18:伊利、蒙牛和光明、三元的收入差距拉开(亿元) (15)图19:2008年和2017年液态奶行业竞争格局 (15)图20:伊利和蒙牛液态奶市占率 (16)图21:伊利和蒙牛常温奶市占率 (16)图22:伊利、蒙牛、光明、三元净利润(亿元) (16)图23:主要乳制品企业毛利率对比 (17)图24:主要乳制品企业净利率对比 (17)图25:各国牛奶价格(美元/吨) (19)图26:上游优质原奶依旧是稀缺资源 (19)图27:伊利金典收入增速快于整体 (20)图28:蒙牛特仑苏收入增速快于整体 (20)图29:酸奶行业发展历程 (21)图30:主要乳企酸奶规模(2016年数据) (22)图31:蒙牛酸奶规模、增速以及占液体奶比例 (22)图32:低温酸奶市场竞争格局(2017年数据) (22)图33:酸奶增速快于牛奶 (23)图34:分品类乳制品增速(2016年数据) (23)图35:巴氏奶难以全国化的原因 (24)图36:乳业股份低温酸奶和低温巴氏奶收入规模及增速 (25)图37:乳业股份收入结构(2016年数据) (25)图38:伊利和蒙牛液态奶占比 (27)图39:主要乳制品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复合增速 (27)图40:伊利和蒙牛分产品收入(亿元)(2016年数据) (28)图41:伊利和蒙牛利润拉开差距(亿元) (28)图42:蒙牛基础品牌占比降低,明星品牌占比提升 (29)图43:伊利和蒙牛低温市占率 (29)图44:乳业股份低温产品占比高(2016年数据) (30)图45:菊乐常温乳酸菌占比较高(2016年数据) (30)图46:原奶企业液态奶收入及增速(亿元,%) (31)图47:外资品牌在牛奶中市占率仅3% (31)图48:进口液体奶增速放缓 (32)图49:2015年进口液体奶消费量占液体奶消费量不到2% (32)图50:消费品龙头销售费用率对比(2016年数据) (33)图51:格力市占率与格力盈利能力 (34)图52:康师傅方便面业务收入和利润 (35)图53:康师傅方便面业务毛利率和净利率 (35)图54:康师傅方便面业务市占率提升过程中毛利率提升 (36)图55:方便面市占率和康师傅费用率 (36)图56:伊利收入及增速(亿元,%) (37)图57:伊利市占率提升明显 (37)图58:公司常温液态奶渗透率持续提升 (38)图59:直控村级网点2016年较2015年提升约2倍 (38)图60:主要液态奶企业2013年之后毛利率提升明显 (39)图61:主要液态奶企业净利率 (39)图62:主要液态奶企业销售费用率 (39)表目录表1:蒙牛明星品牌占比提升明显,毛利率亦提升明显 (13)表2:主要乳制品企业情况(2016年数据) (17)表3:乳业股份(新希望乳业)收购兼并表(仅包括乳制品生产企业) (26)表4:蒙牛巴氏奶布局 (26)表5:海天味业、伊利、涪陵榨菜、桃李面包销售费用具体分拆(2016年数据) (33)表6:可比公司估值对比 (40)乳制品行业发展阶段概述1)2008年之前乳制品行业1.0阶段:收入增长黄金期,常温奶双寡头诞生此阶段乳制品行业收入同比增速基本和产量增速相符,行业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常温奶突破区域限制,实现渠道全国化扩张和渠道下沉带来的快速增长,主要驱动因素是量,伊利和蒙牛在此阶段凭借常温奶迅速崛起,蒙牛1999年成立到2008年实现收入239亿元,伊利从1998年10亿左右收入到2008年收入已经达到217亿元,常温奶双寡头收入均突破200亿元,常温奶龙头地位初步奠定。

2)2008年-2016年乳制品行业2.0阶段:收入增速放缓,消费升级趋势初显行业量增长放缓明显,基本维持在10%之内的增速,但是乳制品企业在2014年及之前收入增速维持在15%左右,行业开始出现较明显的消费升级趋势,此阶段较大的特征是行业毛利率在产品结构升级的带动下持续提升,但是行业竞争依然激烈,来自横向的竞争者之间争夺及纵向的下游渠道议价导致的费用率高企,净利率提升不明显。

3)2017年及之后乳制品行业3.0阶段:结构持续升级,竞争格局改善,有望迈入盈利黄金周期我们认为乳制品行业发展进入到新周期,消费持续升级,且呈现加速的态势,毛利率仍享受产品结构升级带来的红利,同时竞争格局持续改善,行业净利率有望提升,行业有望迈入盈利黄金周期。

图1:乳制品行业2008年之后消费升级明显乳制品1.0时代:收入增长黄金期,常温奶双寡头诞生2000年之前常温奶未兴起,乳制品消费区域性明显,靠近奶源地区域乳制品消费较多。

此阶段乳制品消费主要是以冰淇淋、奶粉、低温奶为主,并且由于奶牛养殖主要是在北方,冰淇淋和低温奶均有运输半径限制,所以南方乳制品消费相对较少,很难实现快速的全国化扩张。

以伊利为例,1994年伊利产品结构主要为雪糕、冰淇淋和奶粉、奶茶粉,雪糕、冰淇淋产量20,820吨,奶粉产量1 ,699吨,奶茶粉产量694吨,销售区域主要是集中在内蒙古、华北以及西北地区,其中内蒙古收入占比约60%。

2000年左右常温奶兴起,乳制品企业迅速实现全国化渠道扩张,常温奶双寡头诞生。

2000年之后常温奶的兴起,使乳制品突破运输半径限制,解决了奶源分配不均匀的问题,乳制品行业快速发展,此阶段伊利和蒙牛凭借常温奶实现了快速扩张,增速远远快于以低温乳制品为主的光明和三元,2008年伊利和蒙牛收入均突破200亿元,常温奶双寡头诞生。

2008年之前行业增长主要是以量为主,消费升级不明显。

2008年之前由于常温奶突破运输限制,所以乳制品行业主要是渠道扩张和渠道下沉带动销量的增长,以蒙牛为例,2001-2003年液态奶销量从不到10万吨迅速增长到80万吨,为扩大销售,推广活动较多,单价出现略微下滑。

图2:伊利2007年之前收入驱动因素主要是液体乳(亿元)图3:蒙牛2007年之前收入驱动因素主要是常温奶(亿元)图4:常温奶龙头伊利和蒙牛增速明显快于以低温为主的光明和三元图5:蒙牛液态奶收入增长主要驱动因素是销量乳制品2.0时代:产品结构升级带动毛利率提升2.0时代特征之一:产品结构持续升级从乳制品的发展阶段看,以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为分界点,行业进入以产品结构提升带动的黄金周期。

1)2008年之前:行业的增长主要是由于量的增长驱动;2)2008年之后:行业量增长放缓明显,收入增速超过产量增速,收入增长驱动因素产品结构升级贡献明显,行业开始出现较明显的消费升级趋势。

图6:伊利的收入结构贡献图图7:伊利液态奶单价和冷饮价格持续提升2.0时代特征之二:大单品成为引爆需求和推动消费升级的主要模式大单品爆发推动需求,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供给创造需求”的特性。

在发达国家,乳制品是作为类似于粮食的基础消费品,其产品差异化低,除酸奶和奶酪外,液态奶的品牌溢价空间小。

但在中国,乳制品消费作为最近20年才兴起的饮食习惯,其品类初期需要厂家进行“消费教育”,即其规模的爆发依赖于厂家大单品的推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供给创造需求”的特性。

这也使得厂家在产业链中相对于消费者拥有更强地位,其产品创新的接受度要高于消费习惯已经非常成熟的市场,这为企业的产品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过去20年乳制品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可以说是企业大单品创新推动下的市场发展。

比如,在2000年常温奶出现以前,全国消费者的人均饮奶量极低且呈现出高度的区域不均,主要分布在几个产奶大省。

而随着伊利、蒙牛带动的常温奶打破区域壁垒实现全国化后,全国乳制品需求迎来爆发期。

而在2005年后随着特仑苏的推出,市场对于乳制品消费有了分层,对品质更高、价格更高的乳品需求增加,当前以特仑苏、金典等为代表的高端牛奶在行业中占比逐渐提升。

2010年后随着莫斯利安的推出引爆常温酸奶的消费潮流,消费者对酸奶的需求急剧增加,2010年之前酸奶整体消费额不足百亿,常温酸奶出现后带动酸奶整体消费额突破500亿,其中常温酸奶200亿以上,低温酸奶200-300亿。

图8:中国乳品市场部分品类高增长阶段图9:特仑苏收入及增速图10:莫斯利安收入及增速2.0时代特征之三:“高端化”推动行业从收入黄金期进入盈利黄金期在行业规模快速增长的“跑马圈地”阶段,这一阶段行业蛋糕不断做大,企业首要任务是实现渠道扩张、争夺市场份额,因此往往体现为收入增速远快于利润增速,有时甚至要牺牲利润去获取收入。

而随着行业市场地位的基本确立,企业开始从收入为主导转向为利润。

此时随着龙头定价权的增强,产品价格往往开始提升,从而毛利率与净利率进入持续提升周期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