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晚唐诗歌

晚唐诗歌


写景抒怀,纪行咏物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二月花
关心妇女,同情妇女
题桃花夫人庙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 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月 三十六宫秋夜深,昭阳歌断信沉沉。 唯应独伴陈皇后,照见长门望幸心。
李商隐与牛李党争的瓜葛,是从令狐楚对他的赏识开始的。他曾说 自述“樊南生十六,能著《才论》、《圣论》,以古文出诸公间” (《樊南甲集序》),这引起了令狐楚的注意。令狐楚是牛党的上层人物 之一,他欣赏李商隐的才华,便引入幕府(时令狐楚为天平军节度使,治 所在今山东东平),待他如亲子。由于当时的公文都是用骈文写的,所以, 令狐楚便亲自指点李商隐与自己的儿子令狐綯学骈文。李商隐的骈文写 得好,是与令狐楚的指点分不开的。唐文宗开成二年(837),李商隐 二十五岁,上京应举,这一年的主考官为高铠,令狐綯时任左补阙,由 于令狐綯的推荐,他得以中举。也就是说李商隐既受令狐楚父子之恩, 应算是牛党的成员了。但是考中进士的第二年,令狐楚却去世了,李商 隐的生计成了问题。这时,任泾原节度使的王茂元又聘李商隐做幕僚。 王茂元有个小女儿,长得很漂亮,又有才华,王茂元有意将女儿嫁给他, 所以李商隐便入了王茂元的幕府。由于王茂元被认为是李党中的上层人 物,因此,李商隐就被认为是“背牛就李”,不能为牛党所谅解。 此后,牛党执政的时间要长一些,因此,李商隐就吃苦头了。令狐 綯原是他的好朋友,但一直不能原谅他。令狐綯后来官做得很大,一直 做到宰相,但却一排挤他、打击他,李商隐沦落不偶的一生以致郁郁而 死,都与此有关。
宦官专权 藩镇割据 朝臣党争
宦官专权
自中唐以后,唐王朝宦官的权力越来越大,到了晚唐时期,则发展 到了可以掌握皇帝废立的地步。 唐宪宗为宦官陈宏志所杀;敬宗为宦官刘克明所杀,穆宗和文宗皆 为宦官所立。唐文宗即位后,在大和五年(831),曾用宋申锡之谋, 欲除去宦官,由于宋用人不当,为同谋者京兆尹王璠所出卖,结果以失 败告终,宋也贬死开州。大和九年(835),用李训、郑注,谋去宦官, 结果反为所败,宦官仇士良等率兵大杀朝官,宰相王涯以下朝官六百余 人被杀,朝廷上下一片恐慌,朝官人人不能自保,至有不得不入朝时, 与家人辞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甘露之变”。 此后,宦官权势更盛,文宗形同傀儡,常常泣下沾襟,自叹“受制 于家奴”。以后的历届皇帝,均为宦官所控制。武宗朝,宦官仇士良致 仕前,给他的同党留下玩弄皇帝的经验说:“天子不可令闲暇,暇必观 书,见儒臣,则又纳谏,智深虑远,减玩好,省游幸,吾属恩且薄而权 轻矣。为诸君计,莫若殖财货,盛鹰马,日以球猎声色蛊其心,极侈靡, 使悦不知息,则必斥经术,阇外事,万机在我,恩泽权力欲焉往哉?” (《新唐书·仇士良传》)宦官专权,实是唐王朝衰亡的一个重要的政 治祸根。
隋 宫
紫泉宫殿锁烟霞, 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 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 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 岂宜重问后庭花。
咏怀咏史诗
第七章 晚唐诗歌
第一节
晚唐社会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杜牧 第三节 李商隐 第四节 晚唐其他诗人
第一节 晚唐社会的时代背景
从文宗开成之后到唐亡(836—907)这七十年左右,文学史上一般 称之为晚唐。 晚唐时期,唐王朝的政治危机不断加深,最终使它完全走上了末路。 唐王朝走向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与皇帝的昏庸、政治的腐败以及晚唐时 期三大政治问题密切相关的:
品评历史,借古讽今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其二】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其三】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二、诗歌内容
关心世事,爱国忧民
品评历史,借古讽今 写景抒怀,纪行咏物 关心妇女,同情妇女
关心世事,爱国忧民
早 金河秋半虏弦开, 仙掌月明孤影过 , 须知胡骑纷纷在, 莫厌潇湘少人处, 雁 云外惊飞四散哀。 长门灯暗数声来。 岂逐春风一一回。 水多菰米岸莓苔。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李商隐诗歌的思想内容
李商隐虽然长期做幕僚,以写骈文为主,但他 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创作方面。李商隐的诗 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晚唐时代人民生活极端贫困、 政权内部矛盾重迭、危机四伏的现实状况,特别是 通过对诗人自己身世的讴吟,深刻表现出中下层士 子的苦闷和悲愤,从而使人们感到一种江河日下、 黄昏渐近的时代气氛。 李商隐诗歌的表现内容,主要有这几类: 社会政治诗 咏怀咏史诗 无题爱情诗
藩镇割据
藩镇的叛乱与割据,是唐王朝在“安史之乱”后遗留下的 一个痼疾。中晚唐时期,特别是宪宗、武宗时期,曾经有过 对藩镇用兵的胜利,如宪宗时平淮西吴元济,武宗时收复昭 义镇等,但这些短期的胜利,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藩镇问题。 晚唐时期,实际上各个独立王国已经形成。到昭宗朝, 各割据藩镇便纷纷立国了。大顺二年(891),王建建立前 蜀国,景福元年(892)杨行密建立吴国,景福二年(893) 钱鏐建立吴越国,王审知建立闽国,乾宁三年(896)马殷 建立楚国。方镇与宦官争夺权力,昭宗利用当时拥有重兵的 方镇宣武节度使朱全忠杀尽宦官。结果,宦官清除后,昭宗 也被朱全忠所杀,唐王朝随之灭亡。
晚唐诗歌发展概况
总体特点:忧时悯乱、感叹身世的伤感
色彩
前期:杜牧、李商隐 后期:杜荀鹤、皮日休、聂夷中
第二节 杜牧

一、生平 杜牧(803-853)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二十六岁登进士第。其秉性刚直,被人排挤,仕宦颇不 得意。在江西、宣歙、淮南诸使为幕僚多年,又作过黄州、 池州、睦州、湖州刺史等。 不但是晚唐时期的杰出诗人,也是那个时期著名的“文 赋”和古文大家。诗歌方面,人称为“小杜”,与李商隐并 称为“小李杜”。古文方面,多为针砭时事的作品。在“赋” 这种文体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的进程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 “唐宋古文运动”中自觉的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形成了 区别于“汉赋”、“骈赋”和 “律赋”的独特文体“文 赋” 。《阿房宫赋》: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开先河 之作,典范之作。
社会政治诗
李商隐是一个关心现实政治的诗人,这在他的早年表现得更为突出, 他二十五岁时所作《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就是一首长篇政治诗,虽然 艺术不够成熟,但它反映了较为广阔的现实。作者写他当时在长安西郊 所见的农村景象是:“高田长槲枥,下田长荆榛。农具栾道旁,饥牛死 空墩。依依过村落,十室无一存。”他又通过农民的话,陈述了贞观、 开元到安史乱扣农民生活的变化。从今昔对比中,诗人提出了仁政任贤 的主张,指出政治的理乱“在人不在天”。这些都是具有一定进步意义 的。 他对当时宦官专权的黑暗政治也很愤慨不满。甘露事变中,宦官杀 死宰相王涯等名臣,他因此写了《有感》二首和《重有感》三诗,后诗 在尤为悲愤痛切: 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窦融表已开关右,陶侃军宜次 石头。岂有蛟龙愁失水?更无鹰集击高秋!昼号夜哭兼幽显,早晚星关 雪涕收。 在宦官熏天势焰之下,当时许多诗人都不敢正面发表反对意见,有的甚 至顺从宦官的言论,而年青的李商隐却从国家安危出发,毅然呼吁诛讨 宦官,这种勇气是难能可贵的。他的朋友刘蕡 “耿介嫉恶”被贬死,他 也连写了几首诗为他呼冤。
牛李党争
“牛李党争”是唐朝后期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宗派斗争,也称“朋党之争”。同 样给唐王朝带来灾祸。 “牛党”是指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官僚集团;“李党”是指以李德裕为首的官僚 集团。牛党大多是科举出身,属于庶族地主,门第卑微,靠寒窗苦读考取进士,获得官职。 李党大多出身于世家大族,门第显赫,他们往往依靠父祖的高官地位而进人官场,称为 “门荫”出身。 从表面看,牛李党争似乎是庶族官僚与士族官僚之间的权力斗争,实际上两党在政治 上也有深刻的分歧。两党分歧的焦点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什么途径来选拔官僚。牛党多 科举出身,主张通过科举取士;李党多门荫出身,主张门荫入仕。二是如何对待藩镇。李 党主张对不听朝廷命令的藩镇用兵,以加强唐朝中央的地位;牛党则主张姑息迁就。两党 除了政治上的分歧外,还牵扯进个人的恩怨。牛僧孺、李宗闵因评论时政,得罪了宰相李 吉甫,曾遭到贬斥,而李德裕是李吉甫的儿子,因此双方结怨甚深,一旦大权在握,就排 挤打击对方。唐穆宗长庆年间(821—824)牛僧孺做宰相时,就把李德裕排挤出朝廷。 李德裕任四川节度使时,接受吐蕃将领的投降,收复了重镇维州。牛僧孺却意气用事,强 令把降将和城池交还吐蕃。而唐武宗时(841—846),李德裕做宰相,又把牛僧孺、李 宗闵放逐到南方。唐武宗死后,宣宗即位,牛党成员白敏中任宰相,牛党又纷纷被重新启 用,李党全遭罢斥。李德裕被赶到遥远的崖州,不久忧郁而死。 “牛李党争”从中唐开始,一直延续至唐亡。牛李两党在一些问题上,互有是非。牛 党在初期,敢于直言朝政过失,并因此而在初登仕途时历尽坎坷,有其可取处。李党在武 宗朝平泽路、抑宦官、反佛教等方面,有其进步意义。但是,两党在党争过程中均排斥异 己,在不少地方,带有互相倾轧的性质,实于朝政有害。唐文宗曾慨叹说:“方今朝士三 分之一为朋党”,“去河北贼易,去朝廷朋党难”(《新唐书· 二李元牛杨列传》)。 朋党之争,实为唐王朝走向崩溃灭亡之一助力。
第三节 李商隐

一、生平 李商隐(813—858) ,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 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他与杜牧齐名,并称“小李 杜”,又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李”。此外,晚唐还有一 位段成式,三人俱排行十六,又都擅长骈体文,因而当时有 “三十六体”之称。但以诗歌的总体成就及对后世的影响而 言,温、段均不能和李比。 在唐代诗人中,李商隐可说是一位遭遇坎坷、身世极 为落寞凄凉的诗人。他九岁时,父亲李嗣去世,家境极为艰 难,他在家随堂叔学习。二十五岁时中进士,但此后却由于 党争的原因,一生处于两党斗争的夹缝中,在为人做幕僚的 生活中度过了坎坷的大半生,四十六岁时郁郁而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