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应用写作基础知识

第一章 应用写作基础知识

(2)援引行文依据。开头援引有关法律法规、上级指示精神或有关单位来文,说明行文目的。起始处常用“根据”、“按照”等词语。批复、函、通告等文种经常使用这种方式。
(3)概述基本情况。报告类(报告、调查报告、市场调查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总结等文种经常使用这种方式。
2.结尾
(1)概括总结式。常用于篇幅较长、材料较多的文章,如重要的会议报告、典型先进事迹报告、综合性经济调查等。
主旨即主题,是作者通过文章的具体内容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或基本观点。
主旨的要求
第一,正确:是指主旨要符合客观实际,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具有可操作性。
第二,鲜明:是指应用文的观点必须明确。
第三,集中:是指一篇应用文最好表达一个主旨,重点突出。
第四,深刻:是指应用写作要求揭示事物本质及其内在规律,提出有利于发展的、有创见性的见解和主张。
2.要适合题旨
3.要适合对象
4.要适合语境
作业布置:根据布置的参考资料去了解其它相关应用文写作教材,并逐渐认识应用文写作和以前作文训练的不同。
课程小结: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应用文的定义、特点和四要素,把握写作的基本构架结构和流程。难点在于学生对于应用文写作语言和写作思维模式的转变。
1.演讲与口才(杂志)
2.包镭编著:《演讲与口才技能实训教程》,2007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3.谢伦浩主编:《演讲态势表达技巧》,2004年,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
4.谢伦浩主编:《演讲语调变化技巧》,2004年,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
5.孙德刚编著:《演讲口才实用全书》,2008年,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
(1)量的限制
(2)质的限制
(3)态度的限制
(4)时间的限制
(5)地域的限制
(6)条件的限制
(7)频率的限制
(8)程度的限制
3.运用数字明确表述事物
(1)化小法
(2)转换法
(3)替代法
4.注意前后照应,避免互相矛盾
“超额完成购销指标,上缴税利达8000万元,这是空前少有的。”
5.不生造词语,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强调要求式。为引起受文者的重视,便于贯彻执行,如批复、指示、会议纪要、通报、通告等 。
(3)祈望请求式。如请示、报告 。
(4)倡议展望式。常用于工作总结、会议报告、讲话稿、慰问信、倡议书等文种。
(5)交待说明式。如公文类、制度类结尾交待施行日期、执行范围、传达对象,以及说明与该文规定不符的原有规定如何处置等。
“农业生产应和其他部门一样,十分重视经济效益原则,强调发挥内涵性潜力”。
“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人命关天,
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毁誉忠奸!”
•(四)简约:洁、精当
1.从特定目的、特定对象出发,根据工作需要,写最重要的
(1)与主旨无直接关系的不写
(2)众所周知的大道理不写
(3)对方不需要了解或已知道或无异议的不写
(二)段落与层次
1.段落:也叫自然段,是构成文章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文章思想内容在表达时由于转折、强调或间歇等情况所造成的文字停顿。
其表现形式有三种:条款式、提行式和篇段合一式。
2.层次:层次又称意义段,它是应用文主旨的秩序体现,展示作者表达主旨的整个思想轨迹。
常见的层次表现形式包括自然段形式、小标题形式、条款形式三种。
3.案例教学。注意选择有典型错误的案例,指出其中的具体问题,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参考资料;
教材及参考书:
1.曾玉宏王素娟主编《应用写作》,武汉理工大学出版2006年出版。
2.裴显声主编《应用写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
3.杨文丰编《现代应用文书写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
其他参考资料
4.篇末点旨:结尾点题,能加深读者的印象,提高办事的准确率。公务文书大多使用这种方式结尾。
1.2.2应用文的材料
(一)材料的含义:应用文的材料是指作者为完成写作,体现写作意图和目的,从现实生活和文献资料中选取、使用的一系列事实根据和理论根据。
(二)材料的搜集和鉴别
(1)观察体验
(2)调查研究
(3)查阅资料
6.S.卢卡斯著,李斯译:《演讲的艺术》,2002年,海南出版社。
教学内容及过程
旁批
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
第一章 应用写作基础知识
第一节 应用写作概述
第二节 应用写作的主旨与材料
第三节 应用写作的结构和语言
第1章 应用文基础知识
1.1 什么是应用文
1.1.1 应用文的涵义
1.1.2 应用文的特点
1.1.1应用文的涵义
授课题目:应用写作概论
教学时数:6课时
授课类型:
√理论课□实践课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应用文的定义、特点和四要素
教学重点:应用文的四要素
教学难点:应用文语言和表达
教学方法和手段:
1.采用课堂教学为主,适当应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
2.练习评点法。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案例进行写作练习,并对他们的作业进行点评。
(三)过渡与照应
1、照应:是通过前后呼应,相互关照,从而使应用文章形成紧凑严密的有机体。
常见的照应有文题照应、首尾照应以及行文前后内容照应等。
2、过渡:是承上启下衔接文字的一种手段,它是上下文之间的联系纽带。
应用文的过渡主要有词语过渡、句子过渡和段落过渡三种形式。
(四)、结构的要求
第一,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
代言作者:指以撰稿者的身份参与写作活动,与被代言者有两种关系:一是被代言人指定代言人以助手身份参与写作,成文署被代言人的姓名,如秘书为领导写发言稿;二是代言人以执笔服务者的身份帮他人完成写作任务,根据服务对象的要求,记录“作者”口述内容,如代写书信、起诉状等。
应用写作的受体——读者,按身份可分为法定读者、普通读者和专业读者;
•应用文是人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实践活动中,用来处理公私事务、交流传递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所使用的具有直接实用价值和一定惯用格式的文章的总称。
应用写作的主体——作者,包括群体作者、个人作者、法定作者和代言作者。
群体作者:指两个及两个以上作者基于某种需要,共同研究写作意图、进行调查研究,经过商讨共同完成写作任务的一种作者类型。一些较为复杂的写作任务经常由几个人合作完成,如调查报告。
2.认真修改
(1)内容上“三看三改”
(2)文字上“三看三改”
(3)体式上“三查三改”
3.运用各种简省的表述方法
(1)适当使用单音节的文言词
(2)使用介宾短语
(3)使用事务性词汇
(4)运用成分共用句及“的”字短语
(5)使用插说
(6)运用简称略语
(7)利用紧缩句
(五)得体:适合交际题旨和语境
1.要适合发文者的身份
主旨的表现形式
1.标题明旨:如《关于表彰刘××见义勇为的决定》 。
2.开头明旨: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明确行文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3.文中明旨:行文中直接显示主旨,往往借助文中小标题来体现,一般篇幅较长、内容较复杂的应用文经常使用这种形式,如报告类、总结类 ;行文中间接显现主旨,这种显示主旨的形式一般应用于篇幅短小的文种中 。
占有材料后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对材料进行鉴别。鉴别就是对材料进行整理、分析研究的过程。
(三)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材料选择的要求
第一,确实。第二,典型。第三,新颖。
材料的使用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1)合理安排材料的顺序。
(2)合理安排材料的详略。
1.2.3应用文的结构
一、1、结构的定义:结构是指对文章内容进行的组织安排,是为表现主旨而把各种材料组织起来构成篇章形式的一种手段。
(三)明确:明白、确切
•“‘漓航十四号’在漓江遇险翻沉,船上94人,62人脱险,32人死亡。其中广州游客15人”。
•“沿铁路线30里以内的煤铁等矿藏德国有权开采。”
1.用语慎审周密,分寸恰当。
•例如:“夫妻之间有互相扶养的义务,父母对子女有抚养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的义务。”
2.用限制性的词语表示出事物的差别
按接受状态可分为指定性读者(如公文的读者)和指向性读者(如通告和公告的读者)。
1.1.2应用文的特点
1.实用性
2.真实性
3.针对性
4.时效性
5.程式性
6.简明性
1.2 应用文的构成要素
1.2.1应用文的主旨
1.2.2应用文的材料
1.2.3应用文的结构
1.2.4应用文的表达
1.2.1应用文的主旨
应用写作和人类的社会生产活动及其生活紧密相连。人们写作应用文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如经济贸易要签订意向书或合同,丢失物品要写寻物启事或声明,召开会议要写会议通知等。这些都表明应用文的写作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或阐明作者的主张、观点、意图,或下达指示、传达政策、通知事项,或传递信息、交流情况、总结经验。应用文中的这种目的性的成分就是主旨。
2、应用文文本结构通常由标题、正文、落款组成。正文常分为开头、主体、结尾三大部分,各部分又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划分段落与层次,各部分之间有过渡与照应,从而形成一个严密、完整的结构体系。这里仅就应用文正文部分的结构内容作一介绍。
(一)开头与结尾
1.开头:“起要平直”,即开头要开门见山,不要转弯抹角。
(1)表明行文目的。文本起始处常使用“为了”、“为”等词语。规章制度、合同、经济报告、计划、通知等文种经常使用这种方式。
第二,服务文章主旨的表达
第三,适应不同文种的特点
1.2.4应用文的表达
1.应用文的表达方式1)叙述2)说明3)议论4)描写5)抒情
1.2.4应用文的表达
•2.应用文的语言要求
•总要求:少文饰、求明晰、重程式
具体要求:庄重;平实;明确;简约;得体;
(一)庄重:庄严、郑重。 “板起面孔说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