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津市塘沽区2019-2020学年七上语文期末检测试题

天津市塘沽区2019-2020学年七上语文期末检测试题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对句中加点词语含义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平凡的人)B.奈何..忧崩坠乎?(怎么,如何)C.穿.井得一人。

(挖掘,开凿)D.国人道.之。

(讲述)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第十九届省运会开幕在即,维扬城已做好了招待从祖国四面八方而来的客人。

B.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我国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C.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

D.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阅读爱好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要培养阅读的兴趣。

3.下面对语句的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A.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B.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C.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D.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整天都在地上走了又停,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先生对革命事业鞠躬尽瘁,晚年虽然疾病缠身,但他无时无刻不忘历史赋予他的使命。

(将“无时无刻”改为“时时刻刻”)B.通过学习《再塑生命的人》,使我领略到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

(删去“使”)C.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手机综合症”是一种病,而是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防止孩子不玩手机。

(删去“不”)D.今年的“两会”上,代表们就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许多提出了宝贵意见。

(将“建立”和“完善”互换)5.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云霄盔甲绅士不求甚解B.倜傥奥密激荡人迹罕至C.感慨悔恨企盼美不胜收D.淋漓鉴赏渊博小心翼翼二、名句名篇默写6.诗文填空。

(1)《夜上受降城闻笛》表达军人绵绵不绝的乡愁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十二章》中暗示时光流逝之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站在江边,微风轻拂,江水浩渺,风平浪静,一叶白帆悠然地漂荡在江面上,恰似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景。

三、诗歌鉴赏7.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

请从蕴含哲理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四、综合性学习8.学习了《植树的牧羊人》一文后,大家对文中的牧羊人产生了无限的敬佩之情,决定在班中开展以“我看人生意义”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写一句有关“人生意义”的名人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语境仿写。

人生就要像雨滴一样,即使渺小,也要润物无声;人生就要像贝壳一样,即使卑微,也要一丝不苟;人生就要像金蝉一样,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9.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请选出与“亦毙之”中“之”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复投之. B.久之. C.又数刀毙之. D.禽兽之.变诈2)翻译下列句子。

(1)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2)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3)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4)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________→惧狼→________→________4)请各摘录一处能体现狼狡猾和屠户勇敢的句子。

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屠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任末好学[晋]王嘉任末①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

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④为笔,克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⑤以自照。

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⑥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注)①任末:蜀郡繁(今属成都市新都区新繁镇)人,东汉学者,经学家和教育家。

②笈:书籍。

③庵:茅草小屋。

④荆:灌木名。

⑤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

⑥悦:敬佩。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负.笈从师(负:背)B.或.依林木之下(或:有时)C.暗.则缕麻蒿以自照(暗:暗中)D.常以净衣易.之(易:交换)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两个是()A.人若不学,则何以.成B.暗则缕麻蒿以.自照C.题其衣裳,以.记其事D.常以.净衣易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4)读了本文,你从任末身上学到了什么?六、现代文阅读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牦,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罩着)一层薄烟。

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逗)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衬托/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

他们的草屋,稀稀蔬蔬的,在雨里静默着。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薄烟(bò)可别恼B.黄晕(rūn)披着蓑C.静默(mó)像牛牦D.戴着笠(lì)稀稀蔬蔬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罩着逼衬托 B.笼着逼烘托C.罩着逗衬托 D.笼着逗烘托3)这段文字中没有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比喻B.拟人C.排比D.对比12.“另一次我差点儿被送进疯人院里,这得怪我养的那只黄冠大鹦鹉‘可可’了。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七、作文13.书包里有褶皱的书本,崭新的文具;书包里有妈妈亲手装的水果盒,有我偷偷放进去的漫画书……一笔一纸勾起儿时的记忆,一字一句唤出青春的希望。

孩童的懵懂、少年的青涩,父母的期望、老师的教诲,都在书包里汇集,积聚,交织!请以“书包里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注意要突出中心。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B3.D4.D5.B二、名句名篇默写6.(1)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三、诗歌鉴赏7.1)思念故乡。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示例: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也说明了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道理。

四、综合性学习8. (1)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亚里士多德 (2)即使短暂也要放声歌唱五、文言文阅读9.1)C2)(1)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一样。

(2)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3)(这时他)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为了迷惑敌人。

(4)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3)遇狼御狼杀狼4)狼: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屠户: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5)屠户开始很害怕,存有侥幸心理,给狼扔了两块骨头但未能阻止狼的追赶;后来屠户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准备抵抗,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拿起屠刀;最后屠户坚定决心,勇敢斗争,跳起来,连砍几刀杀死了一只狼,又砍断了另一只狼的后腿并杀死了它。

6)狼的形象:贪婪、狡诈。

这则故事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是要失败的。

10.1) C2) BC3)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象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

4)不怕吃苦,在逆境中乐观向上的精神。

六、现代文阅读11.1)A2)B3)D1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关于黄冠大鹦鹉“可可”的故事。

七、作文13.参考例文书包里的故事要我怎样才使得放下那盛了年轻美好时光的书包。

——题记那个简易的书包是初一开学时,妈妈亲手为我背上的,他很朴实,很耐用,一直跟随我到了三年后的今天,坐在考场上,我仍可以看见它立在讲台上,似乎在哪里默默凝视着我——等待考试结束后把包跨在肩上,带走。

书包是银灰色的,款式落伍,中间有个隐蔽的夹层,里边可以装很多隐私的东西。

初一时,那书包的夹层里塞满了我上课时传的小纸条,一片纸写满了,随手塞进书包,再斯一片纸,接着不亦乐乎的传来传去,直到老师眼里的咳嗽一声,等我一眼,我才紧张的红着脸把纸条藏在书包里,我们都很怕,怕老师没收了纸条,知道一些“天机”晚上回家后,我声称自己在写作业,把房门反锁,掏出那些纸条一张张读,读过了撕个粉碎,在用一张大纸包起来,揉成团,才放心的丢进垃圾桶里——怕妈妈看到起疑心,她一向不允许我上课传纸条,然后自己会想纸条上那些搞笑的话,呆呆的笑一阵。

书包,仿佛和我一起笑。

它也读过那些纸条了。

初二,书包里藏着刚借来的杂志和漫画,趁着妈妈不注意,偷看一会儿,一旦听到了妈妈进屋的声音,迅速将“赃物”藏进书包,然后装模作样的掏出一本课本,自言自语道,终于找到了。

书包也在屏息凝神,待妈妈搜查一无所获后,我们都松了一口气。

初三,我将男孩子们红着脸送给我的诗,文章都小心的放着书包,书包小心的保护着他们,不让他们弄皱,弄脏,我抱着书包,心里像高了一只乱撞的小鹿,说不出的青春的滋味!但最终,那些“情书”还是在回家的陆生让我扔掉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