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试行)一、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1、目的性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设计,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任务出发,旨在引导企业信息化建立在有效益、务实、统筹规划的基础上。
指标体系为政府了解企业信息化应用情况和进行相关决策服务,为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服务,从领导、战略、应用、效益、人力资源、信息安全等多个方面,引导中国企业信息化健康发展。
2、简约性尽量选取较少的指标反映较全面的情况,为此,所选指标要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指标之间的逻辑关联要强。
3、可操作性所选取的指标应该尽量与企业现有数据衔接,必要的新指标应定义明确,便于数据采集。
4、可延续性所设计的指标体系不仅可在时间上延续,而且可以在内容上拓展。
二、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基本指标适用于企业信息化状况的客观描述,主要用于社会统计调查和政府监测。
企业自测时,可有助于了解自身信息化基本状况,进行初步的横向行为对比分析;基本指标不独立用于对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全面评价和认证。
得分不向社会公示。
三、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计算方法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可以根据指标加权获得无量纲化总指数,反映企业信息化基本发展状况。
具体权重根据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结合政策导向确定。
基本指标具体填报内容,见《企业信息化基本数据采集表》(另发)。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的计算方法如下:1.信息化重视度(分)(1)企业信息化工作最高领导者的地位:最高领导者是一把手,得100分;是二把手,得70分;是三把手,得50分;是部门领导得30分。
(2)首席信息官(CIO )职位的级别设置:a) 正式设置CIO 职位,得50分,否则得0分。
b) CIO 的职位级别处于企业最高层,得50分,处于中层,得25分计算方法:a)项得0分,则要素得总分为0,否则,将a)和b)的得分相加。
(3)信息化规划和预算的制定情况a) 单列信息化规划,得50分,分散在总体规划中,得25分,无成文的信息化规划,得0分b) 单列信息化预算,得50分,分散在总体预算中,得25分,无成文的信息化预算,得0分 计算方法:将a)和b)得得分相加。
本指标总分:(1)、(2)、(3)的得分相加除以3。
2.信息化投入总额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信息化投入总额的计算口径包含软件、硬件、网络、信息化培训、聘用专业IT 技术人员发生的直接费用、通讯设备、维护费用投入。
本指标的得分由以下公式计算(总分最高为100分):10050%产投资比重息化投入总额占固定资近3年平均的本企业信⨯企业成立时间少于3年的,可以按照实际成立时间计算。
3.每百人计算机拥有量(台)计算机拥有量的计算口径为:能够正常运转的大、中、小型机以及服务器和工作站,并包括主频在75MHz (含)以上的PC 机。
本指标得分由以下公式计算(总分最高为100分):100员工总数运转的计算机总量本企业拥有的能够正常⨯4.网络性能水平(分)企业网络的出口带宽小于128K (含)得30分,在128K 和512K (含)之间得50分,在512K 和2M (含)之间得70分,在2M 和10M (含)之间得80分,在10M 和100M (含)之间得90分,在100M 以上得100分。
通过调制解调器(ISDN )和普通电话上网,带宽在128K (含)以下,即使可以同时开辟多个联接通道,得分依然按30分计。
5.计算机联网率(%)计算机的统计口径与指标3相同。
本指标得分由以下公式计算:100运转的计算机总量本企业拥有的能够正常机总量接入企业内部网的计算6.信息采集的信息化手段覆盖率(%)企业在进行政策法规、市场、销售、技术、管理、人力资源等6个领域的信息采集时,信息化手段占有重要位置的,每覆盖一个领域得16分,全部覆盖,得100分。
7.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程度(分) 本指标计分方法:如果没有建立基于Intranet/Extranet 的企业网,得0分。
在具备基于Intranet/Extranet 的企业网的基础上,实现信息流程的跟踪与监控的得5分,实现面向外部的电子公文交换的得5分,每实现一个其它功能(见下列举)得1分,总分乘以3.85,满分为100分。
其它功能包括:文档共享、收文管理、发文管理、会议管理、签报管理、周报(月报)管理、信息集成、信息发布、业务讨论、电子邮件、个人数据管理、档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日程安排、决策支持(具备数据库、模型库和方法库)等。
8.决策信息化水平(分)本指标为定性考核指标,初级水平为50分,中级水平为80分,高级水平为100分。
级别划分标准如下:初级水平: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能为企业决策提供初步支持。
中级水平:能开展数据分析处理,对各种决策方案进行优选,为企业决策提供有力的辅助支持。
高级水平:采用人工智能专家系统,进入管理决策智能化。
9.核心业务流程信息化水平本指标为综合考核指标,初级水平为50分,中级水平为80分,高级水平为100分。
级别划分标准如下:初级水平:信息化覆盖部分主要业务流程,业务流程自身及业务流程之间的信息流通不畅,在主要业务流程方面存在比较严重的信息孤岛现象。
中级水平:信息化覆盖80%以上的主要业务流程,并能实现及时充分的数据共享。
高级水平:主要业务流程全部实现最优控制。
10.企业门户网站建设水平(分)指标得分计算方法:a)对以下服务对象覆盖一个得1分,总分乘以7.2,满分50分服务对象列表:企业员工、招聘对象、管理者、决策者、最终客户、供应商、其它合作伙伴b)对以下服务功能覆盖一个得1分, 总分乘以6.25,满分50分服务功能列表:信息发布、网上采购、网上销售、客户网上自助服务、员工入口、移动商务、消息自动传送、业务报警功能指标总分为两者之和。
11. 网络营销应用率(%)经电子商务产生的销售额/采购额占总销售额/采购额的比例计算口径:以下两点满足其一,即认为是经电子商务产生的销售额/采购额:- 线上沟通并达成交易 - 采取在线支付方式%全年总销售额售额当年电子商务产生的销网上销售率=%当年全部采购额购额当年电子商务产生的采网上采购率=指标得分=网上采购率×50+网上销售率×5012.管理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分)a) 管理信息化的应用覆盖率,计分方法:覆盖1项加1分,结果乘以6.25。
管理信息化的应用领域包括:财务管理、购销存管理、生产制造管理、分销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商业智能、电子商务等。
b) 管理信息化的数据整合水平,计分方法:以下数据库,有2个实现共享为2分,3个实现共享为3分,依次类推;结果乘以6.25。
数据库包括:财务、购销存、生产制造、分销、客户关系、人力资源管理、商业智能、电子商务等。
指标总分为 a)和b)的分数相加13. 人力资源指数(分)指标分值=有大专(含)以上学历的员工数占员工总数的百分比×10014. 信息化技能普及率(分)指标由2部分构成,指标得分计算方法如下:a) 掌握专业IT 应用技术的员工的比例,指掌握专业IT 技术得员工占全部正式员工的比例。
计分方法: 该比例大于15%,得35分,10%-15%,得28分,5%-10%,得24分,3%-5%,得17分,1%-3%,得10分,1%以下,得5分。
b) 管理层非专业IT 人员的信息化培训覆盖率,统计口径为:管理层包含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需接受过2小时以上的正式培训,方可进入培训覆盖的范围。
计分方法:管理层非专业IT 人员的信息化培训覆盖率(%)×65指标总分为以上两部分分值之和。
15. 学习的电子化水平(分)a) 电子化学习的员工覆盖率,计分方法:50企业全部员工的数量量子化学习项目的员工数正式参与企业组织的电b) 电子化学习中,可供选择的学习领域的覆盖率,计分方法,以下各选项有1项加1分,总分乘以7.2,满分50分。
选项包括:管理、营销、财务、企业文化等、生产及工作技术、技能、规章制度等。
指标总分为以上两部分分值之和。
16.用于信息安全的费用占全部信息化投入的比例(%)计算口径:用于信息安全的费用包含安全软件、安全硬件、信息安全培训、信息安全人力资源支出。
指标分值计算方法:该比例大于30%,得100分,20%-30%,得90分,15%-20%,得80分,10%-15%,得70分,5%-10%,得50分,5%以下,得20分。
17.信息化安全措施应用率(%)本指标计分方法:重视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及制定严格的员工信息安全制度,得2分,每采取一个其它安全措施,加1分,结果乘以7.6,满分100分。
其它安全措施包括:-本地实时备份-本地定时备份-异地实时备份-异地定时备份-拥有2个(含)以上的ISP-安装了防火墙-安装了企业级杀毒软件,并严格按照供应商要求按时升级-全面安装了单机版杀毒软件,并严格按照供应商要求按时升级-安装了邮件加密系统-建立了虚拟专用网-档案服务器、网络服务器、防火墙等网络流量相关的设备有备份18. 库存资金占用率(%)数据采集的跨度不得超过3年。
库存资金占用率=库存平均占用的资金/全部流动资金 库存资金占用率降低的计算方法:占用率信息化实施前库存资金占用率信息化实施后库存资金-占用率信息化实施前库存资金指标分值:库存资金占用率降低80%以上得100分,降低60%以上得80分,降低50%以上得60分,降低20%以上得20分,降低20%以下得0分19. 资金运转效率(次/年)数据采集的跨度不得超过3年。
企业流动资金每年的周转次数增长幅度的计算方法:资金每年的周转次数信息化实施前企业流动资金每年的周转次数信息化实施后企业流动指标分值:企业流动资金每年的周转次数是原来的5倍以上得100分, 3-5倍得80分, 2-3倍得60分,1-2倍得20分。
20.企业财务决算速度(日)此项指标考察企业实现一次完整的虚拟财务决算所需要的时间。
指标得分计算方法:实现24小时以内完成决算为100分;1日至10日为80分;10日至20日为60分;20至30日为30分,30日以上为0分。
21. 增长指数本指标为综合考核指标,是根据现阶段对信息化的认识制定的重要参考指标。
本指标考察企业自身销售收入的增长比率、企业自身利润的增长比率、行业平均销售收入增长比率、行业平均利润增长比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企业自身发展变化的考察,以及与同期行业状况的比较,判断企业信息化在相关方面带来的影响。
计算方法:增长指数=K 1×+-比率行业平均销售收入增长比率行业平均销售收入增长比率企业自身销售收入增长K 2×+-率行业平均利润的增长比率行业平均利润的增长比率企业自身利润的增长比K 3×企业自身的销售收入增长比率+K 4×企业自身利润的增长比率 K 1、K 2、K 3、K 4为各项的系数,具体数值以另发的形式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