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生代农民工的弱势心态现状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的弱势心态现状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的弱势心态现状分析摘要:本研究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认知层面、职业认知层面、群体认知层面和心理认知层面等方面的考察,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弱势心态受自身条件的不足与城市农村候鸟特性的影响,表现出在文化上、职业上的不满足,在群体比较中带来心理上的不平衡的特点。

要转变新生代农民工的弱势心态,就必须对症下药。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弱势心态中图分类号:D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7-0006-03农民工是在我国特定国情下产生的,是时代的产物,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随着时间的推进,农民工群体内出现了分化趋势,呈现出交接更替,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即新生代农民工。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12528万人,占农民工总量的46.6%;从外出农民工来看,新生代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总量的60.6%。

①数据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已经超越了老一代农民工的数量,成为农民工的主要分支,而新生代农民工的一系列问题已经变得不容忽视。

早在2001年王春光就提出“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概念,他认为80年代初次外出的农村流动人口是第一代,而90年代初次外出的算作新生代。

②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提到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文件界定新生代农民工是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农民工。

③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在《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结构和特点》中将新生代农民工定义为“外出从业6个月及以上、并且在1980年及之后出生的?r村劳动力”④。

综合学界的观点,本研究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定义如下:“1980年及之后出生的,年龄在16-36岁之间的外出农民工”。

他们较上一代有更高的文化程度、几乎没有务农经历、对于城市和农村的理解也和上一代大不相同。

新生代农民工的心态也与老一代农民工有着差异性。

群体心态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人的心态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对社会环境有着反射作用。

魏荣在多篇文章中提到弱势心态,他认为,弱势心态是主体在主观体验下的一种消极心理态度。

⑤具体地说,弱势心态是当人们依靠自身的条件或努力,在一定的社会生存标尺下难以抵抗风险、改善其境遇并达到其期望的社会生活方式时而形成的一种对比下居于弱势的心理和行为意向。

⑥弱势心态除了与自我期望有关,还和社会比较有关。

所以本研究认为,弱势心态是一种在现实条件制约下难以实现自我期望,同时在与他人的比较中出现的居于弱势的一种心态。

新生代农民工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新新力量,又是社会底层的新新力量和被寄予厚望的一代。

他们有着文化程度相对较高、职业选择和期望有所不同、个人素养也较高等特点。

所以,相对于老一代农民工来说,新生代农民工身上存在不一样的弱势心态。

一、新生代农民工弱势心态的实证分析为深入了解新生代农民工弱势心态的现状及问题,课题组选取重庆市主城区的新生代农民工为调查样本,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208份,回收率94.5%,其中有效问卷201份,有效率91.4%。

调查结果显示,从性别来看,男性占51.2%,女性占48.8%;80后占58.2%,90后占38.3%,00后占3.5%;第一次外出务工年龄在14岁及以下的占2%,15-17岁的占34.8%,18-20岁的占51.7%,20岁以上的占11.5%;有务农经历的占56.2%,没有务农经历的占43.8%;从受教育程度来看,文盲或识字不多的占1.5%,小学学历占12.4%,初中学历占42.3%,高中(中专)学历占32.3%,大专学历占6.5%,大学本科及以上占5%;从从事的职业来看,普通打工者(如:流水线作业工人、文员、工矿企业打工者等)占37.8%,服务行业人员(如:保安、保姆、服务员、售货员等)占16.4%,技术工人占27.9%,管理人员(如:车间主任、领班等)占11.9%,项目承包人员(如:包工头等)占5%,其他占1%。

课题组编制了“有关新生代农民工弱势心态的调查问卷”,该问卷从四个层面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弱势心态进行了评估,即文化认知层面、职业认知层面、群体认知层面、心理认知层面。

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弱势心态具有自身条件的不足加之受城市农村候鸟特性的影响,表现出在文化上、职业上的不满足,在群体比较中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

1.文化认知层面数据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集中在初中和高中(中专)阶段,文化资本相对偏低。

问及“对自己所受教育程度是否满意”时,表示不满意的有64.7%。

针对“若给您一个重新选择受教育的机会,您会选择”,接近七层的新生代农民工选择大学本科毕业。

“是否想过进行再学习”时,58.2%的人想过进行再学习,然而只有31.8%的人真正去报名学习。

针对“知识改变命运”一说,65.2%的人表示相信。

这反映出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有继续教育的意愿,但是付诸行动的较少,同时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相信“知识改变命运”一说。

综合其实际受教育程度为初中、高中居多来看,大部分人希望自己的学历得到进一步提升。

从新生代农民工参加培训的情况来看,51.7%的人自己掏钱参加过培训班;6.9%的人参加过家乡政府组织的培训;17.2%的人参加过社会组织提供的免费培训;17.1%的人参加过工作地政府组织的培训;55.2%的人参加过单位或雇主开展的技能培训;有20.7%的人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

看出接近八成的新生代农民工有参加过培训,多为单位或雇主开展的技能培训和自己掏钱参加的培训。

就目前最需要的培训来看,31%的人表示需要劳动法规方面的培训;34.5%的人需要心理健康与调节方面的培训;有24.1%的人需要普通话或某种地方语言的培训;有48.3%的人需要个人消费和理财方面的培训;有58.6%的人需要职业生存技能方面的培训;有58.6%的人需要处理人际关系技巧方面的培训;有17.2%的人需要打工地的风土人情培训。

可见,接近六成的新生代农民工需要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和职业生存技能培训,接近五成的新生代农民工需要个人消费和理财方面的培训。

这些需求也侧面反映了新生代农民工在当前环境下的境遇。

2.职业认知层面新生代农民工在职业认知上呈现出认可度偏低的特点。

虽然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对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没有特殊感觉,但仍有部分人表示不好意思或难以启齿;面对拖欠工资时,选择忍气吞声的较多,侧面反映出新生代农民工仍需加强维权意识。

数据显示,只有7 %的新生代农民工对目前的职业表示满意;49 %的人表示一般;44 %的人不满意。

可见,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对目前的职业满意度一般或不满意。

向别人介绍自己职业时,感到自豪的只有6 %;满意的有18 %;没特殊感觉的有47 %;而感到不好意思的有17 %,难以启齿的有12 %。

可见,大部分人向别人介绍自己职业时的心情是没有特殊感觉,但也有部分人表示不好意思和难以启齿。

问及有关月收入时,七层的新生代农民工表示不满意,入不敷出,不够花销或刚好够花销,可见,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对目前的月收入表示不满意。

当问及是否有过被拖欠工资的经历时,40 %的新生代农民工表示有过被拖欠工资的经历。

当遇到拖欠工资是如何处理的,16 %的人选择寻求法律帮助;51 %的人选择忍气吞声;7 %的人选择罢工;17 %的人选择去单位闹事;7 %的人选择去劳动部门举报,其他情况的有1 %。

由此可见,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在遇到被拖欠工资时选择忍气吞声,这从侧面说明新生代农民工的维权意识不强。

3.群体认知层面群体认知层面主要涉及自我群体认知中的新生代农民工是否属于弱势群体及其原因;其受尊重感和成就感的情况;以及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特殊性,往来于农村和城市的候鸟特点而考虑到与城市群体做一个比较。

调查发现,34 %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他们属于弱势群体,43%的人不了解,23%的人认为不属于。

55.2%的人认为是由于工资低、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导致的;54.8%的人认为是难以在城市安家落户的原因;27.6%的人认为是城里人对新生代农民工排斥、难以融入城市生活导致的;61.4%的人认为是福利难以和城里人相比,难以享有城市的教育、医疗服务导致的。

从数据来看,福利低,难以享有城市的教育、医疗服务占的比重最大,其次是工作方面的原因让他们觉得新生代农民工属于弱势群体。

就基本生活条件来说,66 %的人认为一般;就社会地位来说,接近六层的人认为一般;就受尊重感来说,44 %的人认为好,26 %的人认为一般,还有16 %的人认为差,7 %的人认为非常差,也有6 %的人认为非常好;就成就感来说,52 %的人认为一般,各有17 %的人认为成就感好和差。

可见,大部分人目前的基本生活?l件和社会地位较一般,同时也有相当部分人的社会地位较差;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觉得有受到尊重,但仍有部分人觉得受尊重感差或非常差;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成就感一般,有待提高。

在与城市居民相比较待遇是否平等时,89 %的人认为不平等。

其中,37.9%的人认为有同工不同酬的情况;51.7%的人认为存在社会保障不同;58.6%的人认为存在子女受教育不同;68.7%的人认为存在公共服务(交通、医疗)不平等。

调查反映出,新生代农民工与本地城市居民的不平等主要表现在公共服务、子女受教育以及社会保障方面,同工不同酬的情况没那么普遍。

问及如何看待这些不平等现象时,仅10%的新生代农民工表示无所谓,能够接受的有34%,感到不满的有56%。

4.心理认知层面从调查情况来看,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的感情较复杂,城市能给他带来经济收入、带来尊重,却也始终有过客感、孤独感。

但是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仍然具备勤劳坚韧的品质,觉得苦点累点无所谓,虽然有焦虑、迷茫和压力,但生活还是有意义的。

作为一名新生代农民工,有6.9%的人感到自豪;37.9%的人感到满足;48.3%的人不满;3.4%的人感到伤自尊;10.3%的人感到自卑。

可见,感到不满的最多,接近五成。

问及对目前所在城市的感受时,就“这里不是我的家,我只是一个过客”的说法,44%的人表示符合,34%的人表示一般,22%的人表示不符合;就“在这个城市很孤单”的说法,48%的人表示一般,29%的人表示不符合,17%的人表示符合;就“本地人排斥欺负外来人”的说法,42%的人认为不符合,34%的人认为一般,23%的人认为符合;就“在这里得不到尊重,没什么地位”的说法,七成以上的人表示不符合;就“城市文化建设不能满足需要”的说法,51%的人表示一般,37%的人表示不符合,12%的人表示符合;就“公共设施和服务不便”的说法,49%的人认为不符合,33%的人认为一般,18%的人表示符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