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与案例分享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与案例分享


11
12
学校转化政策第一版制定依据
修订之前
《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规定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原则、管理体制、 组织实施方式和保障措施等基本制度。
财教2014 233号
财政部、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开展深化中央级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 益管理改革试点的通知
沪府发[2013] 80号
3
2016年0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
法律政策亮点:部署8个方面、26项重点任务:1. 开展科技成果信息汇交与发布; 2. 产学研协同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3. 建设科技成果中试与产业化载体; 4. 强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市场化服务; 5. 大力推动科技型创新创业; 6. 建设科技成 果转移转化人才队伍; 7. 大力推动地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8. 强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多元化资金投入。
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意见“19条”
上海市政府2015年10月15日,发文《关于进一步促进 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意见》(19条)
高校自主决定转让、许可、作价入股方式实施成果转化,并纳入项目 验收和后评估体系; 高校成果投资不纳入对外投资保值增值范围; 授予团队和个人科技成果处置权,完成人科技自行决定转化价格; 奖酬金不低于70%; 政府采用收购、订购等采购方式支持专利产品; 离岗创业5年内保留人事关系; 中介人员直接办理入户手续或居转户落户上海。
2
2016年02月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
法律政策亮点: 1.对于科技成果协议定价,应在本单位公示科技成果名称和拟交易价格,公示时间不应少于15个工作日; 2. 科研人员可以在企业兼职、可以离岗创业,保留3年人事关系; 3. 尽职免责条款:单位领导在履行勤勉尽责义务、没有牟取非法利益的前提下,免除其在科技成果定价中因科技成果 转化后续价值变化产生的决策责任; 4. 担任领导职务的科技人员获得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按分类管理执行:正职领导得现金奖励,原则上不得股权激励。 5. 科技成果转化情况年度报告报送时间:每年3月30日报送至主管部门,4月30日前报送至指定信息管理系统。
4
2017年9月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的通知(国发[2017]44号文)
着眼于构建高效协同的国家创新体系,要从三个方面对国家技术转移体系进行系统布局:
一是优化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基础架构,构建技术转移体系的“四梁八柱”。建设统一开放的技术市场,构建互联互通的全国 技术交易网络。发展技术转移机构,加强高校、科研院所和社会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 二是拓宽技术转移通道,放大技术转移体系的辐射和扩散功能。依托创新创业促进技术转移,深化军民科技成果双向转化, 推动科技成果跨区域转移扩散,拓展国际技术转移空间。 三是完善政策环境和支撑保障,保障体系高效运行。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完善科研人员分类评价制度,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 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健全国有技术类无形资产管理制度,统筹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收入有关税收政策等。
6
2018年1月1日《技术转移服务规范》国家标准批准正式实施
着重突出了两大特点:
一是进一步明晰了技术转移概念,指出技术转移是指制造某种产品、应用某种工艺或提供某种服务的系 统知识,通过各种途径从技术供给方向技术需求方转移的过程。 二是规定了七类社会关注度高且已形成较成熟模式的技术转移服务类型,包括技术开发服务、技术转让 服务、技术服务与技术咨询服务、技术评价服务、技术投融资服务、信息网络平台服务,提出了差异化 的服务内容、服务要求和服务流程。其中,技术评价服务、技术投融资服务、信息网络平台服务力求引 导技术转移服务与互联网技术、金融资本深度融合,向专业化、市场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国家和地方其他政策
1 2
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 2015年5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 2016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发布《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 2016年08月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沪委办发[2015]30号《关于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人才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 沪委办发[2015]49号《关于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支撑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 人社部规[2017]4号《人社部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 沪人社专发[2015]40号上海市人保局等发布《关于完善本市科研人员双向流动的实施意见》
3
2017年6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
法律政策亮点:
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要进一步增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意识和使命感,完善制度设计。应当明确统筹科技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 管理的职责,建立职务科技成果披露与管理制度;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建立与国际规则接轨、市场导向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 聘用一批具有法律基础、专利管理、企业创办、风险投资及国际商务方面丰富经验的复合型人才。研发机构、高等院校应当结 合实际形成有效的科技成果管理体系,建立完善包括发起、初审、评估、论证、决策、公示和实施等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流程, 明确决策、执行、咨询和内控等机构和权责机制,完善相应的岗位管理、考核评价、收入分配、激励约束等制度;鼓励研发机 构、高等院校开展研发合作、转让许可、作价入股、创办公司等多种形式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行办法》
沪财教[2014] 31号
《关于改革和完善本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职务科技成果管理制度的若干意见》
目录
1 2 3 4
科技成果转化政策 我校转化项目基本情况及流程 案例分析
高校情况与技术经纪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浦东新区临港新城海港大道1550号
项目基本情况
5
2017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动高校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相关事项的通知
文件具体事项: (教技厅[2017]139号文) 一、依法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落实相关激励政策;1.维护职务科技成果权益。2.完善市场运营体系。3.建立风 险防控机制。4.确定成果交易价格。5.完善奖励分配政策。6.规范领导干部奖励。7.确定勤勉尽责行为。 二、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流程,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1.支持创新改革试验。2.简化评估备案管理。 3.核算成果转化成本。4.明确成果转化受益人。 三、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技术转移体系,强化责任落实;1.健全转化工作体系。2.建立评估评价机制。3.完善细化实施 细则。4.组织开展试点示范。5.实施年度报告制度。6.推动地方落实政策。7.报告落实政策情况。
国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及16号文若干规定
高校自主权 高校对其持有的科技成果,可以自行处置,定价方式增加可协议定价,但应 在本单位公示科技成果名称和拟交易价格; 收入留用 转化收入全部留归单位,奖励后用于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等相关工作,奖励 和报酬的支出计入当年工资总额,但奖励部分不受工资总额限制,不纳入总 额基数; 奖励比例提高 许可、转让现金奖酬不低于50%、作价入股股份奖励不低于50%,自行实施 或合作实施的,投产后3-5年,不低于5%营业利润; 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建立 建立有利于促进转化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职称评定、岗位管理和考核评价 制度),收入分配激励约束机制,绩效考核评价作为申报各类财政资金考核 依据之一; 明确项目转化义务 实施项目时,明确成果转化义务,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将转化和知识产权运 用作为立项和验收的内容和依据。
2
2017年6月1日上海市政府正式实施《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
法律政策亮点: 1、明确成果完成单位转化自主权;2、明确成果完成人的基本权利义务;3、加强高校院所成果转化专业队伍建设;4、
明确科技成果的作价投资方式;5、引导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6、扶持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和平台建设;7、建立科技成 果转化勤勉尽责;8、强化科技成果转化保障措施;9、完善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制度;
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细化作价投资
《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提出研发机构、高等院校可 以通过三种方式将科技成果作价投资。
以本单位名义将科技成果作价投资; 通过资产划拨等方式将科技成果转移至本单位独资设立的负责资产管 理的法人,并以该法人名义将科技成果作价投资; 单位与完成、转化职务科技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对科技成果作价 投资形成股份或者出资比例的分配作出事先约定的,以本单位和相关 人员名义将该科技成果作价投资;
1909
1959
2004
2008
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与
案例分析
上海海事大学技术转移中心 莫剑英 2018年03月21日
目录
1 2 3 4
科技成果转化政策 我校转化项目基本情况及流程 案例分析
高校情况与技术经纪
1
2015年10月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稿
法律政策亮点: 1、释放活力,下放三权(三权即为高校的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 2、协议优先,提高奖酬(转化奖励和报酬遵照协议,最低限 是转化所得净额的50%;国企、事业单位科技成果奖酬 支出不受工资总额限制); 3. 面向市场,资助研发(利用财政资金设立科技项目,应当听取相关行业、企业的意见;将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 创造、运用作为立项和验收的重要内容和依据); 4. 成果分享,科技报告(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情况年度报告制度);
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条例2017年6月1日实施
《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共七章四十三条于6月1日实 施,顶层设计为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保驾护航。
明确成果完成单位和成果完成人的权、责、利 完善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制度 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加强高校院所成果转化专业化队伍建设 明确高校院所的成果作价投资方式 扶持各类转化专业服务机构和平台建设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勤勉尽责制度 强化科技成果转化的保障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