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B案—课前预习【使用说明】:记忆课本基础知识,明确知识体系,理解重点知识。
一、基础知识梳理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1)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2)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所以,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3、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①原理依据: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②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③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④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记忆】民族文化的重要性:★4、怎样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①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③原则、要求: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5、文化传播的途径:①重要途径:、、。
(注意:,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②其他途径:(了解)6、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①产生的标志:印刷媒体的推广;②形式: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
△③特点和作用: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注意】大众传媒的发展,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7、文化交流的意义:(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①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②促进外域文化传入中国,有利于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民族文化成果,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③有利于不同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④有利于增进各国人民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构建和谐世界。
★(4)如何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和繁荣?(前三点是主要原理)①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可简)、原则:对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②对待中外文化交流的态度: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③中外文化交流具体做法: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借鉴其他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倾向。
④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大众传媒传递、沟通与共享的强大功能。
⑤通过商业贸易、教育等多种文化传播活动,加强中外之间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品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二、知识体系构建C案—课内探究合作探究一:判断并改正1、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2、各国的文化遗产都是世界遗产。
3、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要认同世界各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4、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5、文化的多样性就是文化的多元化。
6、传媒就是大众传媒,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7、文化交流会冲击民族文化合作探究二:1、如何理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2、文化传播的途径就是文化传播的手段当堂检测: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对外公布,山东省共有87处,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潍坊市共有11处文物荣获“国家级保护”称号,其中,寿光双王城盐业遗址群跻身“国家级保护单位”行列。
回答1-2题1、重点文化保护单位名单的公布有利于①全面展示民族节日②促进人类文明的趋同③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④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2、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A.文化遗产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B.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C.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D.保护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3、中国是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欧洲则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
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
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文化差异反映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文化的优劣②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才能促进世界各民族文化和睦相处③通过交流与合作,其他文明的一切成果都可以为我所用④文明交流互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繁荣发展的重要动力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4、“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是近代文人李叔同(弘一法师)创作的《送别》里的歌词。
其实,《送别》的曲子原是美国歌曲作者奥德威所作,日本歌曲作者也曾根据它的旋律填写了歌曲《旅愁》。
上述材料表明了A.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B.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逐渐趋同C.不同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D.艺术家对中华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5、20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在展望中国现代文化的走向时,提出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一引人惊醒的著名论断。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一论断告诉我们A.一个民族只有珍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才能得到其他民族的尊重和认可B.一个民族只有学习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才能实现本民族文化的繁荣C.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促进民族文化发展的动力D.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6、16世纪意大利生产的一件青花瓷壶,壶柄类似中国瓷的器型,纹饰颇似中国的缠枝莲,而细部又表现出欧洲纹饰的特点。
有专家评价说,这是“这是由进口中国青花瓷而得到的灵感”。
由此可见()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②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彩众长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④文化交流消融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③7.凯歌高奏辞旧岁,豪情满怀迎新年。
2013年的脚步渐渐远去,2014年的钟声已经响彻天涯。
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中国人迎来了马年。
在中国,放爆竹、贴春联、吃年夜饭以及各种传统民俗活动悉数登场;在海外,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以不同方式庆祝新春佳节。
春节是中国最具象征意义的传统节日之一,种种迹象表明,在海外掀起的中国“春节热”已显露出越来越强劲的势头,春节正在从中国的传统佳节变身为世界性的节日。
结合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春节正从中国的传统佳节变身为世界性节日?(9分)A案—课后巩固1、福州的三坊七巷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朵奇葩,有过“清明上河图”般的绚丽,孕育出林则徐、严复、冰心等百余仁人名士。
作为福州的城市名片,三坊七巷以其特有的魅力影响着人们,保护三坊七巷正在进行中。
保护文化遗产()A.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B.根本上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C.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D.实质在于保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2.“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春节是万家团圆的日子。
每逢春节,人们不远万里、跋山涉水,只为和家人朋友吃顿团圆饭。
这说明,作为节日文化,春节①具有凝聚中华民族的重要作用②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③决定人们的实践活动和交往方式④创新了文化交流传播的渠道和方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3.当亚洲观众疯狂追捧《来自星星的你》的时候,欧美地区却对这部来自韩国的电视剧反应冷淡。
东方“星星”西方遇冷的原因可能是( )A.文化差异阻碍了文化交流与传播B.文化多样性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C.文化差异导致了文化选择的不同D.文化多样性推动了文化传播与创新4.2013年10月10日,丝绸之路文化峰会在兰州开幕,众多专家学者将多视角探讨丝绸之路文化的传播。
峰会涉及文化史学、文化人类学、地理学、摄影学、文学、考古学、历史学、经济地理学、边疆史学、民族学、影像学等多个学科,集中了国内外最有代表性的权威名流,是一个以多元视角管窥丝绸之路的主题性文化盛会。
这种文化盛会( )①充分利用了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②是文化传播的途径③能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等④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A.①③B.①④ C.②④D.②③5.2013年11月21日,中美举行第四轮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推动两国在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开展广泛的交流和合作。
上述活动有利于()①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②促进中美文化在交流中传播③各国坚持文化一律平等原则④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进入2014年,借助互联网这个分享的平台,美国、欧洲的世界名校的网络公开课在中国再一次掀起了阵阵旋风,广大网民实现了与世界名校公开课的“亲密接触”。
这表明①大众传媒的发展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②大众传媒的发展是实现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③教育已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④教育在文化传播中的影响日益扩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2013年12月7日,以“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为主题的第八届孔子学院大会在北京召开。
这是全球孔子学院的盛会,中外合作者齐聚一堂,探讨未来发展。
兴办孔子学院()①有利于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②体现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③体现了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④说明了传统文化能促进社会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8.中俄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双方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