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卷第5期2008年9月泉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Journal of Quanzhou Nor mal U niversity(Social Science)Vol.26 No.5Sep.2008英语句法歧义句的认知模型黄怀飞1,2,李荣宝2(1.泉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福建泉州 362000;2.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摘 要:英语句法歧义句是一种既常见又复杂的语言现象。
了解和熟悉建构在认知心理学中两大语言认知模型基础上的花园路径模型、基于制约模型和参照支持模型,将有助于更好地解读英语句法歧义句。
关键词:句法歧义;花园路径模型;基于制约模型;参照支持模型中图分类号:H 3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24(2008)05-0133)04收稿日期:2008-03-22作者简介:黄怀飞(1966- ),男,福建南安人,副教授,博士生;李荣宝(1957- ),男,福建武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引言歧义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
自然语言符号与意义并非一一对应,这必然导致在语音、词汇、句法、语义、语用等语言的各个层面产生歧义现象。
正因为在语言交际和语言表达中歧义现象的频繁出现,人们在描述歧义造成理解障碍时,经常引用William Empson 的话/A mbiguity is theenemy we have to watch 0。
由于句子的各组成部分可以根据不同的句法关系进行多种组合,传达多种意思,得到句法上可以接受的不同的解释,因而产生了句法歧义。
比如,句1是一个典型的英语句法歧义句,在缺乏语境的情况下,听众将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理解,如图1所示:1.Put the apple on the plate in thebox.图1 句法歧义树形图遵照指令,则可能出现两种演示结果:有人把盘子上的苹果放进箱子里;有人把苹果放进箱子里的盘子上。
英语的这种句子决非个例,不同的构成结构、不同的句法功能、否定范围含糊、修饰关系不明,甚至省略、并列都可能导致出现句法歧义现象。
在对句法歧义的各类研究中,语言哲学试图从语义内容与语言形式之间的矛盾解释句法歧义产生的根本原因;关于句法歧义的消除,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言学提出/直接成分分析法0和/树形图解法0来消除句法歧义中的表层结构歧义和深层结构歧义;认知心理学研究句法歧义句的理解过程,认为这触及到认知模型问题。
本文主要考察和对比句法歧义句的三种认知模型,讨论三种模型对英语句法歧义句的加工理解过程的不同解释,探讨英语句法歧义句的有效解歧方法。
二、英语句法歧义句的认知模型认知心理学对语言的认知存在两类基本模型:/自主模块模型0(the autonomous modular model)和/相互作用模型0(the inter active model)。
Fodor(1983)阐述了模块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对语言理解过程的解释:语言理解由包括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在内的几个不同的模块组成;它们在句子加工的某个特定阶段起作用;句法或语义模块的加工过程是独立的,不受其它模块加工过程的影响;强调在句子理解的早期阶段,只有句法信息发生作用。
而McClelland &Rumelhart(1981)提出了/相互作用模型0,认为非句法信息很早就被利用,句子理解的每一阶段都存在句法和语义因素的相互作用,不存在一个独立的、以纯粹句法信息为基础的早期句法分析阶段。
由此可见,/自主模块模型0和/相互作用模型0争论的焦点在于语言加工的语言处理阶段。
对歧义句的理解所建构的模型都是建立在这两个基本的语言认知模型的基础之上的,句法歧义的认知模型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花园路径模型0(garden path model)、/参照支持模型0(referential support model)和/基于制约模型0(constraint 2based model)。
(一)花园路径模型Frazier(1987)提出的/花园路径模型0当属模块模型中最有影响的理论。
它认为句法加工独立于并且先于语义加工,句法分析包含两个阶段,初期阶段只是句法分析原则起作用,句法分析的后期,词汇、语义和语用的信息才被调动并用来对最初句法分析的结果做出评价。
/花园路径模型0提出了两个主要的句法分析原则:/最小依附原则0(the minimal attachment principle)和/迟关闭原则0(the late closure pr inciple)。
/最小依附原则0认为,在句子加工过程中,句法分析器并不假定任何潜在的不必要的节点,在加工理解句法歧义句时,句法分析器将首先建构最简单的可能的结构。
/最小依附原则0规定,当新进入的语言成分可以依附两个或两个以上节点时,应该选择已经确定的节点作为依附对象,并使树形结构保持最少数量的节点。
以句2为例,介词短语with a stick 可以依附动词短语,也可以依附名词短语,于是出现了歧义:2.The man beat the boy with a stick.2a.The man beat [the boy][by the way of a stick].2b.The man beat [the boy (who carried a stick)].根据/最小依附原则0,介词短语with a stick 应当依附已经确定节点的动词短语,以保证较少的节点数。
图2可以清楚地看出两种依附的差别,于是2a应该是首选。
图2 最小依附原则树形图/迟关闭原则0认为,只要符合语法,句法处理机制就应该允许新进入的语言成分成为正在处理的句子结构的组成部分。
以句1为例,尽管Put the apple on the plate 可以看作是一个SVA 的完整句子,但根据/迟关闭原则0,这一结构必须暂时保持/开放0的状态,只要符合句法,就应该允许后面介词短语in the box 进入这一结构。
又如:3.Mar y likes the vase on the cupboard which she bought yesterday.句中Mary likes the vase on the cupboard 可以构成一个SVOA 的完整句子,但由于名词可以带后置修饰语,应该允许关系分句which she bought yester 2day 进入句子结构,于是句子可能被理解为:3a.Mary likes the vase [on the cupboard (which she bought yesterday)].3b.Mary likes [the vase (which she bought yesterday)]on the cupboard.但是,/最小依附原则0并不能解释下列句法歧义句的句法分析过程,从图3上看,4a 和4b 句法结构的复杂性是一样的,树形结构保持的节点数量相等:4.No news is good news.4a.If there is no news,it means good news.4b.Among the news,none is good news.134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年9月图3相同节点的句法歧义树形图类似地,/迟关闭原则0也无法说明例句5句法歧义句的理解过程。
英语介词短语既可以修饰名词,也可以修饰动词,in the library进入句子结构以后,如何确定它是应该修饰saw,还是修饰John?5.I saw John in the library.5a.I saw[John(in the library)].5b.[In the library]I saw[John].由此,我们认为,尽管/花园路径模型0对英语句法歧义句有一定的解释力,但是,例句4和例句5显示,/花园路径模型0存在解释力不足的一面。
坚持句法分析的初期阶段只有句法因素起作用的观点明显带有片面性,因为它无法合理地、全面地解释各种英语句法歧义句。
实际上,另外两种处理英语句法歧义的模型)))/参照支持模型0和/基于制约的模型0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同。
(二)参照支持模型/参照支持模型0由Cr ain&Steedman(1985)提出,Almann&Steedman,Ni&Crain对其进一步发展。
该模型认为语义信息、与句法有关的语用信息和句法结构的话语功能紧密联系。
按照这类模型,句法分析平行进行,读者快速地选择一个其语用前提最符合话语的结构。
一个歧义句后建构起两个或者多个意义,不同意义互相竞争,然后根据语境选择一个意义来解释这个歧义句,得到语境支持的才能压倒其他的意义。
语境包括上下文和包含主客观因素在内的情景语境,在英语句法歧义句的加工理解过程中,如果句法关系不够明朗,句法的制约因素不够充分时,语境因素有助于做出合理的解释和选择。
比如,只要给例句5设定相应的语境(斜体字部分),可以快速地找到解歧办法:When I p assed the gar den,I saw[John in the libr ar y].在此语境下,例句5原先的歧义句就化解为单义句,实现了歧义的消除。
同样道理,假设例句6的情景为警察正盘问一群可疑吸毒者,为了摆脱干系,现场人员Mr. Gr een的回答最有可能表达6b的意思;假设先前女儿讲了不得体的话,例句7很可能是H elen用于制止或批评女儿继续讲不得体的话,该语境下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应该是7b。
6.)))Could you mind my asking if you have taken drugs,Mr.Gr een?)))Absolutely not.6a.I absolutely don't mind(your asking if I have taken drugs).6b.It.s absolutely not true that I have taken drugs.7.H elen told her daughter that she had been talking too much.7a.H elen told her daughter,/you had been talking too much0.7b.H elen criticized her daughter for having been talking too much.(三)基于制约的模型McClelland(1987)提出了/基于制约的模型0。
与/花园路径模型0的观点不同,/基于制约模型0强调词汇、语义信息在句法理解的早期就影响句法分析决策,认为在实时加工过程中,词汇频率和语义信息会同时被激活,对早期句法分析起引导作用,共同限制实时理解,比如词汇频率和语义因素的制约可以阻止不合适句法表征的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