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精的鉴别方法(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黄精为常用中药。
始载于《名医别录》。
具有补脾润肺、生津止渴的功能。
用于脾胃虚弱、肺虚咳嗽、消渴、糖尿病等病症。
来源 1.多花黄精:又叫姜形黄精。
为百合科植物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的干燥根茎。
2.黄精:又叫鸡头黄精。
为百合科植物黄精Polygonatum sibirjcum Red.的干燥根茎。
3.滇黄精:为百合科植物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et Hemsl.的干燥根茎。
产地与分布 1.多花黄精:主产湖南、贵州、四川、湖北、安徽等省。
此外,江西、两广及福建亦有分布。
销全国并出口。
2.黄精:主产河北、内蒙古。
此外,东北三省、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等省亦有分布。
销华北、东北、西北及上海、杭州、广州等地并出口。
3.滇黄精:主产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
大多自产自销。
鉴别要点多花黄精、黄精为黄精主流产品。
其特征是:多花黄精为块状或结节状,分枝粗短,颇似“姜”形。
黄精则有一至数个突起分枝,颇似“鸡头”,故俗称“鸡头黄精。
”滇黄精根肥厚或成连珠状,膨大部分直径可达6cm,结节茎呈凹陷圆盘状,微具焦糖气。
仅云南、贵州、广西部分地区销用。
至于多种地方习用品,大凡味甜,根茎肥壮滋润者均可供黄精药用。
味苦的湖北黄
精、及味苦(有不苦的)卷叶黄精均不宜当黄精入药。
名典鉴别①梁?《名医别录》:“黄精生山谷,二月采根阴干。
”②陶弘景曰:“今处处有之。
二月始生,一枝多叶,叶状似竹而短。
根似萎蕤。
萎蕤根如荻根及菖蒲,概节而平直;黄精根如鬼臼、黄连,大节而不平。
虽燥,并柔软有脂润。
俗方无用此,而为仙经所贵。
”③唐?苏恭曰:“黄精肥地生者,即大如拳,薄地生者,犹如拇指。
萎蕤细根,颇类其小者,肌理形色,大都相似。
今以鬼臼、黄连为比,殊无仿佛,黄精叶似柳及龙胆、徐长卿辈而坚。
”④陈藏器曰:“黄精叶偏生不对者名偏精,功用不如正精。
正精叶对生。
”⑤宋?苏颂曰:“黄精南北皆有,以嵩山、茅山者为佳。
三月生苗,高一二尺已来。
叶如竹叶而短,两两相对。
茎梗柔脆,颇似桃枝,本黄赤。
四月开细青白花,状如小豆花。
结子白如黍粒,亦有无子者。
根如嫩生姜而黄色,二月采根,蒸过暴干用。
今遇八月采,山中人九蒸九暴作果实,黄黑色而甚甘美。
其苗初生时,人多采为菜茹,谓之笔菜,味极美。
”⑥明?《本草蒙筌》:“黄精,山谷土肥俱出,茅山蒿山独良。
茎类桃枝脆柔,一枝单飞;叶如竹叶略短,两叶对生。
花开似赤豆花,实结若白黍米。
冬月挖根,嫩姜仿佛。
仙家称名黄精,俗呼为野生姜也。
洗净九蒸九暴……”⑦李时珍曰:“黄精野生山中,亦可劈根长二寸,稀种之,一年后极稠,子亦可种。
其叶似竹而不尖,或二叶、三叶、四五叶,俱对节而生。
其根横行,状如萎蕤……”⑧清?《本草从新》:“黄精,似玉竹而稍大,黄白多须,故俗呼为玉竹黄精。
又一种似白芨,俗呼为白芨黄精,又名山生姜,恐非真者。
去须,九蒸九晒用。
”⑨《本草求真》:“黄精,根紫花黄。
叶如竹叶者是。
俗名山生姜。
九蒸九晒用。
”
快速鉴别 1.多花黄精:根茎肉质肥厚,呈不规则块状或结节块状,分枝少而粗短,长3~18cm,宽2~4cm,厚1~2cm。
表面黄棕色至暗棕色,较粗糙,具不规
则皱纹及疣状突起的根痕,茎痕呈凹陷的圆盘状,节明显呈隆起的环纹,节距长短不等,近茎基及芽痕处较密。
质坚硬,未全干者较柔韧,折断面淡棕色,稍带角质。
气微,味微甜,有粘性。
2.黄精:根茎圆柱形,先端膨大,有的有一至数个粗短的突起或分枝,长3~10cm,直径0.5~1.5cm。
表面黄白色或黄棕色,具多数细纵皱纹,节呈稍隆起的波状环,节距0.5~lcm。
质坚脆,半透明。
味微甜,有粘性。
3.滇黄精:根茎呈肥厚块状或串珠状,长lOcm以上。
膨大部分直径3~6cm,结节处1~2cm。
表面有不规则皱纹,每一节结有茎基,呈凹陷的圆盘状。
质坚硬,断面淡黄色至黄棕色。
微带焦糖气,味甜,有粘性。
借用古人孙思邈先生的话结语:何谓三部?寸关尺也。
上部为天,肺也;中部为人,脾也;下部为地,肾也。
何谓九候?部各有三,何为九候。
上部天,两额动脉,主头自之气也;上部地,两颊动脉,主口齿之气也;上部人,耳前动脉,主耳目之气也。
中部天,手太阴,肺之气也;中部地,手阳明,胸中之气也;中部人,手少阴,心之气也。
下部天,足厥阴,肝之气也;下部地,足少阴,肾之气也;下部人,足太阴,脾之气也。
合为九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