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中药制剂的鉴别)
1 紫外光谱法 利用药材中成分共轭体系
产生的紫外吸收特征。
木香槟榔丸 处方:木香、槟榔、枳壳、陈皮、青皮(醋炒)、香附
(醋制 )、三棱(醋制)、莪术(醋制) 取本品粉末4g,置蒸馏瓶中,加水10ml,使供试品湿
润后,水蒸汽蒸馏,收集馏液约100ml,照紫外分光光度 法(中国药典附录V A)测定,在253nm波长处有最大吸 收。
特点
一般选取制成剂型后可以重现各味药的主要特征作 为制剂的鉴别特征。如以原粉入药的药材。
选择制剂的显微鉴别指标时,用能相互区别,互不 干扰,能表明该药味存在的显微特征作为鉴别依据。 如“六味地黄丸”中川贝的淀粉粒。
第三节 理化鉴别
定义:针对所含药材的主要化学成分,采用物理的、 化学的或物理化学的方法进行检定,以确定该药材是 否在制剂中真的存在,从而判别真伪。
大家好
第二章 中药制剂的鉴别
中药制剂的鉴别:利用一定的方法来确定中 药制剂中原料药的组成,从而判断该制剂的 真伪。
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
第一节 性状鉴别
中药制剂的性状:指除去包装后的性状。 制剂的性状指成品的颜色、形状、气味等。 片剂、丸剂如有包衣的还应描述出去包衣后的片 心、丸心的颜色及气味;硬胶囊剂应写明出去胶 囊后内容物的性状。
2 荧光鉴别法
利用制剂中某些成分在可见光或紫外光照射下能产生一定 颜色荧光的性质,对中药制剂进行鉴别。有的成分本身不 具荧光性,但加酸、碱处理后,或经其它化学方法处理后 也可产生荧光供鉴别用。
3 红外光谱法
分子的官能团信息和谱中的指纹区信息。
四 色谱法
(一) 薄层色谱法 (二) 气相色谱法 (三)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一) 薄层色谱鉴别法
1 原理 相同物质在同一的色谱条件下,表现出相同的色谱行为。 在同一块薄层板上点供试品和对照物,在相同条件下展开,
显色检出色谱斑点后,计算各斑点的比移值(Rf)并将所得 供试品与对照物的色谱图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对药品进行定 性鉴别。限度检查时要求供试品中的待检斑点颜色或荧光强 度不得更深。含量测定采用薄层色谱扫描法。
药材的选择: 1 力争全部进行鉴别 2 首选选择君药 3 其次选择臣药 4 毒剧药、贵细
目前中国药典收载的理化鉴别方法有:化学 反应法、微量升华法、光谱法和色谱法。
其中色谱法尤其是薄层色谱法得到广泛的应 用,这主要是由于色谱法具有分离分析双重功 能,从而大大提高了鉴别工作的灵敏度和专属 性,并成为今后中药制剂鉴别的发展方向。
二 微量升华法
1原理: 利用某些成分的升华性,在一定温度下将其从制剂中升华分 离出来,并以升华物所具有的某些理化性质作为制剂鉴别的 中药化学成分所具有且升 华物纯度较高,故专属性较好。
3 操作方法: 微量升华法常用,少数使用坩埚法或蒸发皿法。
三 光谱法
性状的内容
包括:颜色、形态、形状、气、味、其他(如含 滑石的制剂,手捻有滑腻感)。
物理常数:折光率、旋光度、比旋度、凝点、熔 点、相对密度
第二节 显微鉴别
中药制剂的显微鉴别:利用显微镜来观察中药制 剂中原药材的组织碎片、细胞或内含物等特征, 从而鉴别制剂的处方组成。
《中药药典》常用鉴别中药制剂的方法
(3)易发生假阳性或假阴性反应 解决方法如下: ①对样品进行预处理,除去干扰性成分,富集被检成分。 ②选用专属性较强的检测试剂。 ③必要时做阳性或阴性对照试验加以验证,保证其专属性 和灵敏度。
3 提取操作: (1)酸性乙醇回流:酚类、有机酸、生物碱等。 (2)水冷浸:氨基酸、蛋白质。 (3)水温浸:单糖、多糖、鞣质、皂苷等。 (4)乙醚等低极性有机试剂:苷元。 (5)挥去乙醚的药渣用甲醇超声:苷。 (6)水蒸气蒸馏:挥发油。
(5)香豆素、内酯类和酚类 ① 氯亚氨基-2,6-二氯醌-四硼酸钠反应(Gibbs反应), 呈现蓝色。 ② 异羟肟酸铁反应 呈红色。 应用品种有:养阴清肺膏(牡丹皮)、前列舒丸(牡丹皮) 等。
(6)挥发性成分 主要使用香草醛-浓硫酸反应检识此类成分,正反应呈红、 红紫色。 应用品种主要有:万应锭(冰片)、牛黄解毒片(冰片)、 养心定悸膏(桂枝、生姜)等。
(2)黄酮类化合物 最多使用的检识反应为盐酸-镁粉反应,呈紫红色。大 山楂丸(山楂)、抗骨增生丸(淫羊藿)、参茸保胎丸(黄 芩)等。此外,黄芩提取物采用二氯氧锆-盐酸显色反应进 行检识。 (3)蒽醌类化合物 主要应用碱液反应(Borntrager反应),阳性反应呈红 色,加酸红色褪去呈黄色。例如大黄流浸膏。
(4)皂苷 常用的定性鉴别反应有:
① 泡沫反应 样品水溶液振摇后,产生持久性泡沫。 ② 醋酐-浓硫酸反应 甾体皂苷呈现污绿色,三萜皂 苷呈现红、红紫色。 ③ 浓硫酸反应 呈现红、红紫色。 ④ 三氯化锑或五氯化锑反应 氯仿液呈紫兰色。 ⑤ 氯仿-浓硫酸反应 氯仿层出现红色或兰色,并具 绿色荧光。 地奥心血康胶囊(黄山药和穿山龙薯蓣的提取物)、养心 定悸膏(甘草、红参、麦冬)。
一 化学反应法 二 微量升华法 三 光谱法 四 色谱法
一 化学反应法
1 原理:利用检测试剂与制剂中的指标性成分发生化学反应, 根据所产生的颜色、沉淀或气体等现象,来判断某些成分 或某些药味的有无。
2 特点: (1)操作简便,适用性较强 (2)其否定功能往往强于肯定功能,专属性较差。 逐渐被专属性较强的薄层鉴别法取代。2005年版《药典》 在鉴别制剂中的大黄、决明子、何首乌等药味时,已不再 采用蒽醌的颜色反应,而收载了薄层鉴别法。
2 特点 简便、快速、易普及、具有分离和分析双重功能,且采用 供试品与标准对照物同板对比分析法,专属性亦较强。
4 常用的一般化学反应 主要用于制剂中生物碱、黄酮类、蒽醌类、皂苷、香豆
素、萜类以及各种矿物类成分的鉴别 (1)生物碱 碘化铋钾反应 产生红棕色沉淀 碘化汞钾反应 产生类白色沉淀 硅钨酸反应 产生白色沉淀 苦味酸反应 产生黄色结晶性沉淀 需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注意事先排除其它成分的干扰。
少数生物碱不与上述通用沉淀试剂反应,而具有专属性较强 的其它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