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病机 PPT课件
8
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感受阳邪—实热
感邪的性质 感受阴邪—实寒
感邪的轻重
邪轻—病轻 邪重—病重
邪气作用部位
邪客肌表—表证 邪客脏腑—里证
邪气与发病
9
(二)影响发病的因素
1、外环境与发病 ——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与邪气的性质和量有关 (1)自然环境与发病:
季节气候—— “季节多发病”(六淫) “时行疫气”(疠气)
第七章 病机
1
概述
病机: 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原理
病机学说
——研究和阐明病理机制变化规律的理论
2
第一节 发病机理
发病机理—— 研究人体疾病发生发展的 一般规律和基本机制的理论。
发病学说和病因学说的区别 : 病因学说 —— “发病的原因是什么?” 发病学说 —— “疾病怎样发生发展?”
3
一、健康与疾病
正气
人体正常功能活动的总称,即人体正 常功能及所产生的各种维护健康的能 力,包括自我调节能力、适应环境能 力、抗邪防病能力、康复自愈能力。
邪气 泛指各种致病因素。 作用方式
6
(一)邪正斗争与发病
(1)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基础
中医发病学强调正气在发病中的主导作用。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健康 形体、精神心理与环境适应的完好状态。
五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能力是健康的
基本条件
精阴 神平 乃阳 治秘
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
机体与外界环境(包括自然和社会环境) 的阴阳平衡
4
疾病 阴阳失调
健康与疾病
阴 机体本身的功能紊乱或失调
阳
失 调
致病因素对机体的损坏和影响
5
二、正不胜邪的结果。
有密切的病理联系
继发病
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肝癌
15
(五)合病与并病
合病——两经或三经的病证同时出现 并病——一经病证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病证
邪气较盛 合病—— 同时并见 正虚邪并 并病—— 先后出现
发病时间的差异
16
(五)复 发
疾病愈后间隔或长或短的时间, 原有疾病的重新发作。
旧病
缓解 静止
复发
病理性损害 与旧病相同
正气渐虚
正气渐虚,未能及时祛邪 邪气不能立即导致发病
发病——气血失调、正气削弱 新感引动伏邪
13
(三)徐 发
徐发—缓发—徐缓发病 邪气种类、性质、致病特点
体质因素
寒湿邪气——病多缓起 老年病人——反应性低下 内伤致病——可致渐进性病变
14
(四)继 发
在原有疾病未愈的基础上又发生新的病证
原发病 前提
正气虚弱
机体脏腑组织机能活动及对疾病的 防御、斗争和修复(新生)能力低下
病邪的致病毒力过强,正气相对虚弱。
正能御邪
抵御外邪的侵袭 影响发病的证候类型 机体对疾病的自愈能力
7
(2)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在一定条件下,邪气甚至可以起主导作用。 邪气对正气的损害
导致生理功能异常 造成机体形质损伤 改变个体的体质特征
疾病少愈即复发 ——多见于较重的外感热病初愈
休止与复发交替 ——旧病宿根未除,如哮喘病
急性发作与慢性缓解交替 ——慢性疾病症状较轻的缓解期 与症状较重的急性发作期的交替 如胆石症
20
提问与解答环节
Questions And Answers
21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4)遗传因素
体质类型、遗传病
11
三、发病类型
(一)卒 发
卒发—顿发—感而即发
感邪较甚——外感六淫
邪势亢盛
情志遽变——暴怒、过度悲伤 疫气致病
正不胜邪
毒物所伤——中毒、毒虫、
毒蛇、毒气等
急性外伤
12
(二)伏 发
邪气伏藏而后发病
伏气温病 伏暑
伏邪内藏
感受的邪气不太强 治疗不彻底,余邪未尽 邪气所伏部位特殊不易祛除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22
与主病有因果联系
后遗症
17
复发的基本条件
1、邪未尽除 ——余邪未尽是复发的首要条件
2、正虚未复 ——疾病复发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3、诱因
18
复发的诱因
复感新邪——多发于热病新瘥 食复—— 疾病初愈 劳复——疾病初愈 药复——滥施补剂,用药失当 情复——病后情志失调 环境变化而复发
19
复发的主要类型
地理特点—— 地方病 如瘿瘤等 工作生活环境—— 职业病 (2)社会环境与发病
如 心身疾病等
10
2、内环境与发病
—— 体质因素、精神状态和遗传因素
(1)体质因素
体质的特异性
(偏阳质、偏阴质;体型胖瘦;年龄大小等)
——决定对外邪的易感性及某些疾病的易患倾向
(2)精神因素
如“因郁致病”
(3)营养和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