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第二册5.数据的数字特征(1)-PPT全文课件(共37ppt)

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第二册5.数据的数字特征(1)-PPT全文课件(共37ppt)

指出甲乙两组数的中位数.
尝试与发现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甲 1 2 2 2 2 3 3 3 5 5 6 6 8 8 9 10 10 12 13 13 乙 0 0 0 0 1 1 2 3 4 5 6 6 7 7 10 14 14 14 14 15
尝试与发现2:
有甲乙两个组,每组有6名成员,他们暑假读书的本数如下: 甲组:1,2,3,3,4,5 乙组:0,0,1,2,3,12 分别求出两组的平均数.
尝试与发现2:
有甲乙两个组,每组有6名成员,他们暑假读书的本数如下:
甲组:1,2,3,3,4,5
平均数为 3
乙组:0,0,1,2,3,12 平均数为 3
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第二册5.数据的 数字特 征(1)- PPT全 文课件 (共37p pt)【 完美课 件】
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第二册5.数据的 数字特 征(1)- PPT全 文课件 (共37p pt)【 完美课 件】
尝试与发现1:
选手 评委1 评委2 评委3 评委4 评委5 评委6 评委7 得分 甲 90 88 93 93 92 92 96 乙 92 96 95 92 89 92 95 丙 91 91 88 91 98 93 92
百分位数:
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第二册5.数据的 数字特 征(1)- PPT全 文课件 (共37p pt)【 完美课 件】
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第二册5.数据的 数字特 征(1)- PPT全 文课件 (共37p pt)【 完美课 件】
尝试与发现1:
选手 评委1 评委2 评委3 评委4 评委5 评委6 评委7 得分 甲 90 88 93 93 92 92 96 乙 92 96 95 92 89 92 95 丙 91 91 88 91 98 93 92
70 72 81 89 81 77 72 77 67 67 72 79 81 75 75 84
上述情境中的两个班的语文成绩,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对比?
上述情境中的两个班的语文成绩,可以从最值、平均数、中位数 等角度进行对比.
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第二册5.数据的 数字特 征(1)- PPT全 文课件 (共37p pt)【 完美课 件】
尝试与发现1:
有人认为,应该把最高分与最低分之外的分数总分作为选手的 最后得分,这样的计分规则与之前的规则是否有本质的区别? 答:没有本质的区别.
尝试与发现1:
从数学的角度讨论,为什么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 计算平均数?平均数具有什么特点?
尝试与发现1:
从数学的角度讨论,为什么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 计算平均数?平均数具有什么特点? 答:平均数会受到每一个数的影响,尤其是最大值和最小值, 正因为平均数具有这个特点,为了避免过于极端的值影响结果 太大,会去掉最大值和最小值再计算平均值.
i 1
i 1
i 1
n
n
, (kxi ) k xi
i 1
i 1
n
t nt
i 1
,
n
m
n
xi xi xi ( m 为介于 1 和 n 之间的整数).
i 1
i 1
i m 1
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第二册5.数据的 数字特 征(1)- PPT全 文课件 (共37p pt)【 完美课 件】
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第二册5.数据的 数字特 征(1)- PPT全 文课件 (共37p pt)【 完美课 件】
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第二册5.数据的 数字特 征(1)- PPT全 文课件 (共37p pt)【 完美课 件】
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第二册5.数据的 数字特 征(1)- PPT全 文课件 (共37p pt)【 完美课 件】
尝试与发现1:
某武术比赛中,共有7个评委,计分的规则是:去掉一个最高 分,去掉一个最低分,然后把其他分数的平均数作为选手的最 后得分,按照这样的规则,根据以下数据,计算三位选手的最 后得分.
平均数:
n
n
n
求和符号 性质的证明: (xi yi ) xi yi .
i 1
i 1
i 1
证明:
n
(xi yi )
i 1
(x1 y1) (x2 y2 ) (xn yn )
(x1 x2 xn ) ( y1 y2 yn )
n
n
xi yi .
i 1
平均数是否很好地表示了每一组数的中心位置?
如果没有,可以选择什么数来表示?
中位数:
有时也可以借助中位数表示一组数的中心位置:如果一组数有
奇数个数,且按照从小到大排列后为 x1, x2 ,, x2n1 ,则称 xn1 为
这组数的中位数,如果一组数有偶数个数,且按照从小到大排
列后为 x1, x2 ,, x2n
平均数:
x
1 n
n i 1
xi
其中 表示求和,右边式子中的 i 表示求和范围,其最小值与
最大值分别写在 的下面和上面.
例如: 3 xi x1 x2 x3 .
7
xi x5 x6 x7
.
i 1
i5
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第二册5.数据的 数字特 征(1)- PPT全 文课件 (共37p pt)【 完美课 件】
百分位数:
计算方法:设一组数按从小到大排列后为 x1, x2,, xn ,计算
i np% 的值,如果 i 不是整数,设 i0 为大于 i 的最小整数,
取 xi0 为 p% 分位数,如果 i
是整数,取
xi xi1 2
为 p% 分位数,
特别地,0分位数是 x1 ,即最小值,
100%分位数是 xn ,即最大值.
i 1
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第二册5.数据的 数字特 征(1)- PPT全 文课件 (共37p pt)【 完美课 件】
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第二册5.数据的 数字特 征(1)- PPT全 文课件 (共37p pt)【 完美课 件】
平均数:
n
求和符号 性质的证明: t nt .
i 1
证明:
n
t
i 1
们自己尝试证明.
尝试与发现1:
选手 评委1 评委2 评委3 评委4 评委5 评委6 评委7 得分 甲 90 88 93 93 92 92 96 92 乙 92 96 95 92 89 92 95 93.2 丙 91 91 88 91 98 93 92 91.6
尝试与发现1:
有人认为,应该把最高分与最低分之外的分数总分作为选手的 最后得分,这样的计分规则与之前的规则是否有本质的区别?
0
尝试与发现1:
选手 评委1 评委2 评委3 评委4 评委5 评委6 评委7 得分 甲 90 88 93 93 92 92 96 92
减92 -2
1
1
0
0
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尝试与发现1:
如果 x1, x2,, xn 的平均数是 x ,且 a, b 是常数,则 ax1 b, ax2 b,, axn b 的平均数是 ax b ,请同学
平均数:
求和符号 具有哪些性质?
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第二册5.数据的 数字特 征(1)- PPT全 文课件 (共37p pt)【 完美课 件】
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第二册5.数据的 数字特 征(1)- PPT全 文课件 (共37p pt)【 完美课 件】
平均数:
求和符号 具有下列性质:
n
n
n
, (xi yi ) xi yi
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第二册5.数据的 数字特 征(1)- PPT全 文课件 (共37p pt)【 完美课 件】
平均数:
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算术平均数)指的是所有数据的和除以数
据个数所得的商,反映数据的平均水平(中心位置).如果给定
的一组数是 简记为:x
x1, x2 ,,
1 n
n i1 xi
.
xn ,则这组数的平均数为
中位数均为5.5,中位数是否能比较全面地体现数据的 分布特点?如果不能,有什么补救的办法呢?
尝试与发现3: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1 2 2 2 2 3 3 3 5 5 乙0 0 0 0 1 1 2 3 4 5
将甲乙两组数的小于5.5的 前十个数,分别看成一组 数,他们的中位数分别是 2.5和1.
x
1 n
( x1
x2
xn )
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第二册5.数据的 数字特 征(1)- PPT全 文课件 (共37p pt)【 完美课 件】
平均数:
x
1 n
n i 1
xi
其中 表示求和,右边式子中的 i 表示求和范围,其最小值与
最大值分别写在 的下面和上面.
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第二册5.数据的 数字特 征(1)- PPT全 文课件 (共37p pt)【 完美课 件】
t t t
n 个t
nt .
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第二册5.数据的 数字特 征(1)- PPT全 文课件 (共37p pt)【 完美课 件】
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第二册5.数据的 数字特 征(1)- PPT全 文课件 (共37p pt)【 完美课 件】
平均数:
日常生活中,对于一组给定的数据,我们什么时候会关注平均 值?能举出具体例子吗?
百分位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1 2 2 2 2 3 3 3 5 5 乙0 0 0 0 1 1 2 3 4 5
这两个数是找小于或等于中 位数的所有数的中位数得到 的,所以他们分别称为甲乙 两组数的25%分位数.
百分位数:
一组数的 p%( p (0,100)) 分位数指的是,满足下列条件的一个 数值:至少有 p% 的数据不大于该值,且至少有 (100 p)% 的 数不小于该值.一般地,当数据个数较多的时候,可以借助多 个百分位数来了解数据分布的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