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题申报范文:2028-“精品教育”特色学校创建的行动研究

课题申报范文:2028-“精品教育”特色学校创建的行动研究

“精品教育”特色学校创建的行动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问题提出:
1.“精品教育”战略是对世界教育发展潮流的一种回应;2.“精品教育”战略是对国家人才发展战略的一种具化;3.“精品教育”战略是对沙市教育发展构想的一种笃行;4.“精品教育”战略是对学校“十二五”研究与实践的一种深化。

课题界定:
精品教育:“精”本是最纯粹、最出色、最优秀的意思;“品”本意为物品。

引申为品种好、等级高、性质优的意思。

“精品”即为最精致、最完美的物品。

“精品教育”是一种最精致、最完美的现代优质教育形态。

我校“精品教育”的内涵具体为:在“双精”文化的引领下,以精致完美为理想,以蕙质兰心为基础,以课程建设为轴心,以“四轮驱动”为策略,以精益求精为姿态的现代优质教育文化形态。

特色创建:“特”有单一、不平常、超出一般的意思,如独特、特别、特殊、特出等。

“色”引申为色彩、情景、种类、品质等义。

“特色”即为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

“特色创建”创造和建立具有学校独特风格与样态的教育内容与形式。

我校创建“精品教育”特色学校的指导思想是:在素质教育的思想指引之下,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之下,坚持优化办学条件和内涵提升相结合的发展战略,瞄准教育发展前沿,以教育创新为驱动,逐步建立起“精品教育”的理念系统、课程系统、视觉系统、行为系统,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不断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创建精品教育特色学校而努力奋斗。

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以改善学校教育行为为目的的一种校本研究方法。

其特点是基于专业引领,开展群体合作、协同攻关,集研究、实践、反思、改善、提升为一体,它既是一种方法技术,也是一种科研理念和研究类型。

学校精品教育特色创建的行动研究:学校为创建完美的具有学校独特风格的教育文化、教育内容与形式,在教育实践中学习、反思、研究、创新,致力于改善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升华学校的办学品位的校本研究。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俄罗斯在《2000-2025年俄罗斯联邦国民教育要义》宣称:教育负有把俄罗斯从危机中拯救出来的使命,保证全民族有美好的未来,每个家庭和每个俄罗斯公民过上应有水平的生活……所以教育要超前发展。

20世纪80年代,美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追求卓越”运动。

而同时期,英、法、德等主要教育先进国家,也展开一连串的教育改革运动,致力于教育品质的提升。

时至今日,追求卓越的学校教育品质,仍然是主要教育先进国家持续努力的目标。

选题意义及价值:
我们的选题着眼于师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充分发挥全校师生的首创精神,在传承学校现有特色的基础上,立足文化创新和实践创新,以创新驱动特色创建工作,努力建立具有学校独特文化风格与实践样态的教育内容与形式。

二、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

理论依据:1.素质教育思想;2.特色教育理论;3.科学发展观
研究目标:
本课题将通过精品教育特色创建的理论与实践探讨,推进精品教育的管理、师资、内容、形式、手段和校园文化建设的现代化,形成“精品教育”的理念系统、课程系统、视觉系统、行为系统,提升师生创造精品教育的价值感和享受精致生活的幸福感,提高师生对“双精”
文化的认同度和家长的满意度,到2020年,把我校建设成有一定文化品位的区级、市级乃至省级的特色学校。

研究内容:
1.“精品教育”的文化体系研究
本课题将围绕学校“双精”文化理念,继续深入地研究学校的管理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课堂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环境(视觉)文化等,整合各文化之间的关系,丰盈特色学校的文化内涵,夯实特色学校的文化底蕴。

2.“精品教育”的课程开发研究
本课题将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兴趣为前提,以活动为中心、以探究为手段,全面开发必修和选修校本课程,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涵养学生的审美修养、培育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效。

3.“精品教育”的评价体系研究
本课题将围绕特色创建工作需要,修改完善教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重点构建学生的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和操作策略,并全面开展学校管理的精细度、校园建设的精致度、德育工作的精美度、课程建设的精当度、课堂教学的精彩度、教师队伍的精良度等方面的评价指标研究和实践操作,导向特色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研究假设:
瞄准教育发展前沿,以教育创新为驱动,逐步建立起“精品教育”的理念系统、课程系统、视觉系统、行为系统,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不断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学生的综合素养,创建精品教育特色学校。

创新之处:
“精品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是我校追求理想的一种最重要的方式。

为避免“千校一面”的单一办学模式,建设“规范+特色”的学校,培养“合格+特长”的学生,关注过程、关注细节、关注差异、关注个体生命成长需要,通过此课题研究,让学校的个性得以发育、生长,形成独特的学校文化风格。

三、研究思路、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实施步骤。

研究思路:
以课程建设为轴心,采取全员参与、整体联动、专题推进、评价导航等策略,运用以“行动研究”为主的研究方法,促进课题研究的有效开展。

技术路线:
1.全员参与,形成工作、学习、研究、总结一体化
2.整体联动,形成人力、物力、财力、环境等资源一体化
3.专题推进,形成各部门、各年级、各科组等行动一体化
4.评价导航,形成工作规范、文化建设、行为培养、素养提升一体化
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辅之以必要的文献法、个案法、观察法、调查法和经验总结法等。

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年12月-2016年2月)
(一)行政会议,确定研究课题
(二)责任到人,组建研究机构
(三)查阅文献,撰写研究方案
(四)聘请专家,开题论证方案
(五)培训骨干,明确研究任务
(六)全员学习,理解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6年3月-2019年12月)
(一)兰韵文化课程研究(2016年3月-2016年6月)
(阶段目标、操作计划、各部门任务、、展示形式、师生要求、环境要求)1.围绕儿童节,开展兰韵文化研究
兰韵文化课程的理念与实践操作个案研究
兰韵文化课程的开发与评价研究
兰韵文化课程的研究资料整理、建档。

2.《兰韵》校本教材的效益及其课堂教学的完善研究
3.制度文化研究
(二)民俗文化课程研究之一(2016年9月-2016年12月)
1.围绕中秋节和春节,开展民俗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课程的理念与实践操作个案研究
民俗文化课程的开发与评价研究
民俗文化课程的研究资料整理、建档。

2.“精彩课堂”提升的行动研究
3.课堂文化研究
(三)民俗文化课程研究之二(2017年3月-2017年6月)
(阶段目标、操作计划、各部门任务、师生要求、环境要求、评价指标)1.围绕正月十五和端午节,开展民俗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课程的理念与实践操作个案研究
民俗文化课程的开发与评价研究
民俗文化课程的研究资料整理、建档。

2.“周末课堂”提升的行动研究
3.教师文化与行为研究
(四)书香文化课程研究(2017年9月-2017年12月)
(阶段目标、操作计划、各部门任务、师生要求、环境要求、评价指标)1.围绕读书节,开展书香文化研究
书香文化课程的理念与实践操作个案研究
书香文化课程的开发与评价研究
书香文化课程的研究资料整理、建档。

2.“精细管理”提升的行动研究
3.管理文化与行为研究
(五)健美文化课程研究(2018年3月-2018年6月)
(阶段目标、操作计划、各部门任务、师生要求、环境要求、评价指标)1.围绕体育节,开展健美文化研究
健美文化课程的理念与实践操作个案研究
健美文化课程的开发研究
健美文化课程的评价研究
健美文化课程的研究资料整理、建档。

2.学校环境建设的行动研究
3.精品教育体色的视觉系统研究
(六)科技文化课程研究(2018年9月-2018年12月)
(阶段目标、操作计划、各部门任务、师生要求、环境要求、评价指标)围绕科技节,开展科技文化研究
科技文化课程的理念与实践操作个案研究
科技文化课程的开发与评价研究
科技文化课程的研究资料整理、建档。

2.学校快乐大本营课程行动研究
3.课程文化研究
(七)学生评价指标体系整理与操作策略研究(2019年3月-2019年6月)(阶段目标、操作计划、各部门任务、师生要求、环境要求、评价指标)1.整理学生评价要素,形成完整的指标体系
学生评价的效益研究
形成学校评价方案和经验总结
研究资料整理、建档
2.学生评价的经验总结研究
3.学生文化与行为研究
(八)中期检查(2019年9月-2019年12月)
1.召开课题负责人扩大会议,研究课题进展情况
2.完善课题研究中的不足
3.撰写子课题小结报告
4.整理阶段性成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0年3月-2020年6月)
1.召开课题负责人扩大会议,研究总课题结题报告
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3.编辑、成册课题成果
4.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结题
5.结题论证、鉴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