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与中国文化
围棋是中国文化很典型的代表,也是突出的象征,棋圣聂卫平曾经讲过,只有中国这样的国度,这样的文化才能孕育出围棋这样的艺术,我认为围棋可以看作是中国文化、哲学、艺术、智慧的伟大结晶,围棋的每一处美都体现了中国文化之美。
围棋起源于中国,是最神奇,最深奥的棋类活动。
围棋棋子之间的关系远比其它棋复杂得多,用到的思维也高深得多。
与其他棋类相比,围棋的形式可谓简单到了无以附加的程度。
其它的棋,比如象棋有各个不同种类的棋子:将士兵象车马炮,这些不同的棋子都有不同的地位、性能和作用。
你来我往,攻防交替,对搏时的硝烟弥漫、刀光剑影,有如在战场上拼杀一般。
围棋呢?棋子只有黑白之分,再无其他区别;棋盘上除条条坪道,绝对找不到界河宫殿大本营之类的布局。
但围棋的深沉魅力是其它任何棋所无法相比的:优美的棋形,雄浑的模样、广阔深远的大局观、行云流水般的行棋步调,展示了无限的美,开拓了无穷无尽的形象思维空间。
象棋讲究精密的算度,而围棋则是培养起一种超凡的感受。
围棋是一门艺术,一门竞技的艺术。
更讲究顺乎自然,舒畅纯朴,寻求和谐之道,体现和谐之美与和谐之境界。
围棋与象棋之间的比较,我更愿意将围棋比作春秋,象棋比作战国。
战国多以战争为主,其谋略大多为打仗服务,不是说这不是美,不是智慧,但是比较单一与比较赤裸。
相比于象棋,我个人更热爱围棋,因为双方的对杀,只是围棋里面的一部分,像春秋几个大国之间虽有大战争,但毕竟不多,更多的是不打仗时双方争取利益的谋略。
像晋国赵文子赵武,主政五十多年,在位期间,虽没有什么大战争,但是通过外交手段,让周边的小国臣服于晋,通过会盟,让各大国承认晋的盟主地位,同样达到目的。
围棋更多的是没有硝烟的战争,用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手法,赢得胜利,这是另外一种美和智慧,也是中国一直注重间接,而非直接的文化。
另外,围棋的整体性的特点与中国文化的整体性的特点很像。
围棋将阴阳转化,矛盾对立互补转化,取舍,次序,全局的把握,局部杀棋之精妙,通通融入到一个围棋体系里面。
而像中国诸子百家,喜欢在自己的理论中包含伦理,哲学,
宇宙,科学,政治,礼仪等等学科的内容,而不愿意想柏拉图那样分门别类地论述。
而他们的后人,在发展他们的新观点的时候,也喜欢将他们的新观点融入到传统先哲的观点里面,自己一注疏的形式表达,从而形成一个很庞大的整体。
还有像中国的科学,技术,实物等等,大多注重整体的效果,从整体来解决问题,他们不愿意,甚至不能割裂开来,进行单独讨论
《棋经十三篇》中有:“夫万物之数从一而起。
局之路三百六十有一。
一者生数之主,据其极而运四方也。
三百六十,以象周天之数;分为四,以象四时;外周七十二路,以象其侯;枯棋三百六十,白黑相半,以法阴阳。
局之线道谓枰,线道之间谓之卦。
局方而静,棋圆而动。
白古及今弈者无同局。
”就是说“万事万物的数量,总是从一开始。
围棋的路数,总计为三百六十一。
所谓一,这是其他数产生的依托,把握了这个根本才能控制四方。
所谓三百六十,这是模拟周天的数目。
分成四个角,这是模拟四季的数目。
每角各分九十路,这是模拟每一季的天数。
周围七十二路,这是模拟时令的变化。
枯棋三百六十,白子和黑子各占一半,旨在仿效阴阳。
棋局的线、路叫做棋盘,线、路交错所构成的方格称之为拐。
棋局是方形的、静态的,棋子则是圆形的、运动的。
从古到今,对弈中从未出现过相同的棋局。
”所以说,一局围棋就是一年的光阴,或风平浪静或硝烟四起,如此演绎着每个人对围棋的理解、也反映出人生的境界。
围棋与《易经》也有许多相通之处,易经道:“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天地万物!”易经的思想认为宇宙是由阴、阳两种相互对立的属性组成的。
而在围棋中,黑、白双方恰好也是相互对立的。
古代围棋,有黑白四座子,象征四季。
以白子先行,黑子后行。
象征以白昼开始,夜晚结束。
白子其实就是代表了易经中的阳,黑子代表了易经中的阴。
可以说,阴、阳与黑、白两色棋子相对应,象征黑夜与白昼的交替。
用天元来象征宇宙的中心——太极,用黑、白子来象征阴、阳两种对立、矛盾、对抗的属性。
可见围棋的文化与《易经》有着很深的渊源。
围棋文化的精髓与道家文化、禅理有着许多相通之处。
围棋有着极其丰富的象征力,不同领域的人如文学家、哲学家都能够从围棋中领悟到深奥的道理,比如哲学家能从中看到世界的本源、礼佛者从中看到禅,参道者从中看到的是道……。
其实每一个人掌握围棋到一定程度,都一定会从围棋中参悟出许多人生
的道理,而从围棋领悟到的“道”的深度和高度,则取决于你现在人生体验的深度,及对围棋的理解程度了。
围棋不愧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围棋是东方艺术瑰宝,东方智慧的结晶。
中华民族的聪慧头脑,远大的目光和独特的创造力,令人惊叹!
能够以如此简洁的方式向世人揭示出如此深奥的道理,能创造出如此高深智力游戏的民族,其思维真是比天地还辽阔,比海洋更深遂。
这个民族是伟大不朽的,必将称雄世界民族之林。
中华大地,悠悠五千年的历史,从古至今,延绵不断,如黄河长江水一般滔滔不绝,奔流不息。
然而与之大相径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曾和中国古代文化同时期发展的其他史前文明,或者消亡了,或者被其他民族文化所征服所同化,而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地消失了。
比如古印加文化、古玛雅文化,现在只留下了诸多的遗迹供人去追思、去凭吊。
而其它的文明古国,象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以及古希腊、古罗马等等,如今生活在那里的人也并不是先前民族的后裔,原有的民族早已不复存在。
当今的民族与原先的民族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民族,早先的文明也没有得到继承和发扬。
因此人们在谈古论今,回顾这些国家的昔日的光辉时,总要冠之以一个"古"字。
而唯独说起与其同时代的,同样创造了灿烂文明的中国时,却从来不会加上这个"古"字,其原因就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从未间断和中止过,相反是一脉相承,不断发展,生息繁衍至今。
其他文明的光辉逐步衰亡、渐渐消失了,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去不复返了。
而中国的文化却始终象一颗神奇耀眼的明珠,在世界的东方闪烁。
古老而又年青,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创造了世界文明史的一大奇迹。
"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是中华大家庭的每一位成员所引以为自豪的,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也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深厚故乡情的关键所在。
瑰丽的东方艺术之花,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为世人所注目、所公认、所叹服。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一辈辈勤劳的双手、一代代智慧的头脑,造就了这世界上最为肥沃的文化土壤,显示了勃勃生机。
不仅孕育、创造出了自己的伟大文明和卓越成就,推动了世界的发展,为全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还极其善于总结学习,消化吸收其他外来文明。
在自己文化基础上,同时去接收、
去引进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获取丰富的精神食粮。
任何一种外来优秀文化一旦融入,在此落地生根,经过这块土地的滋润,经过这个民族聪慧头脑神奇的构想以及勤劳双手辛勤培育、改良,很快就会枝繁叶茂,焕发出更新更强的生命力。
环境的造就,历史文化的熏陶,这些文明之花进行了由形到神的转变,提高到了一个更高更深的层次,找到了自己的永恒。
围棋充满了东方的智慧与文化,也只有这样的沃土才能孕育如此高尚美丽的艺术,围棋与中国文化在灵魂的深处是共通的,我认为,能掌握好中国文化的精髓,就能掌握好围棋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