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大梁模板支撑施工方案

高大梁模板支撑施工方案

目录一、编制依据 (2)二、工程概况 (2)1梁设计概况 (2)2模板设计概况 (2)三、施工准备 (3)1 技术准备 (3)2 机具准备 (3)3 材料准备 (3)四、施工部署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劳动力组织安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劳动力组织 (4)3.工程进度安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 主要施工方法和工艺 (4)1.梁模板设计 (4)2.模板配置的原则 (6)3.施工工艺 (6)3.1.工艺流程 (7)3.2. 支撑架安装流程 (7)3.3. 支撑架加强措施 (7)六、质量标准 (9)1.质量标准 (9)2. 模板质量通病及防治 (10)七成品保护措施 (12)八、安全与环境管理措施 (12)1、组织保障 (12)2、技术措施 (12)3、应急预案 (16)3.2、突发事件风险分析与防范 (17)3.3、应急资源配置 (18)3.4、组织机构设置 (18)3.5、应急组织的分工职责 (19)3.6、签订救援协议 (20)3.7、应急响应 (20)3.8、模板支撑体系倒塌事故的应急救援 (20)4、模板支撑体系监测监控 (21)5.环境措施 (23)九.成本节约措施 (24)附录模板计算书 (24)一、模板侧压力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梁底及支撑架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编制依据《四川绵竹麓堂温泉-会议中心施工图纸》;《四川绵竹麓堂温泉-会议中心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2-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建筑施工碗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二、工程概况麓堂温泉-会议中心建设项目位于绵竹市土门镇五旗村,建筑面积3895㎡,由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设计。

1梁设计概况2三、施工准备1 技术准备1)充分熟悉图纸达到清楚各部位构件规格、尺寸、标高。

2)进行模板设计和计算,编制模板分项施工方案。

施工前由工长对作业层工人进行书面和现场交底,让每个工人都清楚模板由加工制作到安装的具体做法。

2 机具准备四.劳动力组织五. 主要施工方法和工艺1.主要梁模板设计1)本工程各种尺寸的梁主要有都为矩形梁,只是截面不同,详见下表。

根据施工规范梁按照0.3%的起拱。

3A、梁底支撑架和顶板支撑架要求加设空间剪刀撑,剪刀撑间距:梁底为3.6m,剪刀撑与的地面夹角为600;剪刀撑搭接接长部分不小于1.0m,不得少于3道扣连接;剪刀撑每根钢管连接三根以上立杆和三根以上横杆;旋转扣件轴心距平、立杆交汇点应≤150mm;保证整个架体的整体稳定性。

B、梁底支撑架和顶板支撑架在不符合模数时,要求用1m和2m的短钢管用直角扣件按 1.2m的间距将两架体连接在一起,保证架体的整体性。

C、在有柱的位置,用钢管将架体抱在框架柱上边,抱柱要求每隔2m一道,保证架体的水平位移和中心失稳,每根连接钢管至少连接4根钢管立杆。

D、支撑架体内部在4m标高位置挂一道安全平网,安全平网和架体连接牢固。

E、框架梁侧水平背棱为50mm×100mm方木,竖向背楞为双钢管;对拉螺栓为14圆钢,水平间距400mm,竖向间距小于等于300mm,均匀布置,螺栓用加厚螺母拧紧,螺母下垫蝴蝶卡。

F 注意事项○1施工前按照图纸尺寸要求,将整理好的木胶合板堆放到施工场地附近,将已使用的和未使用的分开堆放,便于配模。

○2合模后用钢管在柱上、中、下(柱先浇筑)各设一道柱箍,用蝴蝶卡和螺杆拉紧固定。

柱模四个方向用U托顶撑加固,防止模板移动。

G支撑架设置支撑架的选用表注意:○1.顶部支撑点位于顶层横杆时,应靠近立杆,且不宜大于200mm;○2剪刀撑要按照要求设置。

角度不小于45°不大于60°。

○3第一排立杆高度应错开设置。

2.模板配置的原则(1)要保证构件的形状尺寸及相互位置的正确。

(2)要使模板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够承受新浇混凝土的重量和侧压力,以及各种施工荷载。

(3)力求构造简单,拆装方便,不妨碍钢筋绑扎,保证混凝土浇筑时不漏浆。

(4)配置的模板,应优先用选用通用、大块模板,使其种类和块数量少,木模镶拼量最少。

(5)模板长向拼接宜采用错开布置,以增加模板的整体刚度。

(6)模板的支撑系统应根据模板的荷载和部件的刚度进行布置。

3.施工工艺3.1.工艺流程搭设支撑架子→架体调整→梁托底钢管搭设→梁底模铺设→梁、钢筋绑扎→梁侧梆安装→自检→项目部、监理验收3.2.架体安装流程○1侧模用15mm厚覆膜木胶合板做面板,次龙骨采用50x100mm方木、主龙骨采用双钢管。

梁模采用10mm厚木胶合板。

○2按放样图立好支撑架,支完梁柱接头、梁模,楼板由四边向中心按4‰起拱。

○3在梁模顶钉70mm铁钉,间距600mm,梁模必须是梁侧帮包住梁底模,梁底模中间的龙骨必须为50×100方木,间距100mm。

○4检查底模的起拱程度;检查梁侧模的平直度;清理底模上的铁钉、木胶合板块等并报验。

○5质量保证措施a.梁顶顶模撑在拼缝处必须有。

b.木胶合板钉铁钉之前,必须先试拼完成。

c.严格按照项目的立杆排布图放线定位后支满堂架子,严格按照排板图加工木胶合板,整板严禁乱锯。

d.梁侧压梆的木胶合板略向后移2mm,避免将来吃模。

3.3. 支撑架加强措施本工程模板支架为高支撑架,为了确保架体整体稳定及安全使用,特采取如下措施:a.为了确保模板支架施工过程中均衡受载,采用由中部向两边扩展的浇筑方式;b.严格控制实际施工荷载不超过设计荷载,对出现的超过最大荷载要有相应的控制措施,钢筋等材料不能在支架上方堆放;c.浇筑过程中,派人检查支架和支承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和变形情况及时解决。

d.严格按照设计尺寸搭设,立杆和水平杆的接头均应错开在不同的框格层中设置;e.确保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横杆的水平偏差小于《扣件架规范》的要求;并且最上面横杆距模板支撑点间距小于200f.使用钢管连接的部分,确保每个扣件和钢管的质量是满足要求的,每个扣件的拧紧力矩都要控制在45-60N.m,钢管不能选用已经长期使用发生变形的;g.沿支架四周外立面应满设剪刀撑;h.单水平加强层可以每4--6米沿水平结构层设置水平斜杆或剪刀撑,且须与立杆连接,设置斜杆层数要大于水平框格总数的1/3;i第一排立杆接头位置必须错开。

(1)模板的定位基准工作模板在拼装前,要做好模板的定位基准工作,其步骤是:1)进行中心线和位置线的放线首先引测建筑物的边柱轴线,并以该轴线为起点,引出每条轴线。

模板放线时,应先清理好现场,然后根据施工图用墨线弹出模板的内边线和中心线,引至站前单位施工的高架桥柱墩上。

2)做好标高测量工作用水准仪把建筑物水平标高根据实际标高的要求,直接引测到模板安装位置。

在无法直接引测时,也可以采取间接引测的方法,即用水准仪将水平标高先引测到过度引测点,作为上层结构构件模板的基准点,用来测量和复核其标高位置。

(2)模板堆放与运输经检查合格的模板,应按照安装程序进行堆放、运输。

重叠平放时,模板之间均应上下对齐,底层模板应垫离地面不小于10CM。

(3)安装前的准备工作1)向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2)竖向模板安装的底面应平整坚实,并采取可靠的定位措施,按施工设计要求预埋支撑锚固件。

3)先将梁底就位,然后钢筋绑扎完毕后合上侧模,进行加固。

4)模板应涂刷隔离剂。

(4)模板的支设方法1)按位置线安装钢结构及其他相关专业预埋件。

2)清扫消除模板内杂物,再安装另一侧模板,调整斜撑使模板垂直后,拧紧穿梁螺栓。

六、质量标准1.质量标准1.1保证项目:模板及其支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其支撑部分应有足够的支撑面积。

1.2基本项目:模板接缝不应漏浆。

模板与混凝土接触表面清理干净并涂隔离剂,严禁隔离剂沾污钢筋与混凝土接槎处。

1.3允许偏差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1.4检查验收程序模板分项工程经施工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质量和安全检查员自检达到合格后方可提交验收,并由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填好“模板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检查结论栏内应由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签署“合格”并签字后交监理或建设单位验收。

模板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应由由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质量和安全负责人等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 模板质量通病及防治2.1轴线位移2.1.1发生偏差点后认真校正造成累积误差;2.1.2拉水平、竖向总垂直度控制;或打砼时不要撤掉通线;2.1.3拉杆不要太稀,按照要求设置;2.1.4对称浇注混凝土,防止挤偏模板;2.1.5螺栓、顶撑、木楔使用恰当,不用铁丝拉结捆绑;2.2变形2.2.1支撑及模板带、楞不能太稀,上下支撑在同一轴线上;2.2.2连接件对齐,变形木模板禁止使用;2.2.3梁模板对拉螺栓及模内顶撑;2.3标高偏差2.3.1设标高控制点,严格验收复核工作2.3.2模顶设标高标记(特别是梁顶标高)按标记检查施工;。

2.4接缝不严,接头不规则2.4.1木模变形及时更换;2.4.2模板接头非整拼时,模板接缝处堵板仔细;2.4.3模板接头尺寸准确;不错台。

2.5模内清理不符合要求2.5.1梁柱接头最低点留清扫口;2.5.2合模之前做第一道清扫;2.5.3钢筋已绑,模内用压缩空气清扫。

2.6封闭的或竖向的模板无排气口,浇捣口对梁内大予留洞口模底,设排气口,防止产生气囊,使混凝土不实;2.7拆模,混凝土受损2.7.2拆侧模不能过早,以免破坏混凝土棱角(常温混凝土同条件试块强度≥1.2Mpa);拆模必须经过项目技术人员同意。

2.7.3低温下模板拆模过早,使梁体粘连。

2.8其它支模问题2.8.1不按规定起拱(严格按规范进行);2.8.2予埋件、予留孔支模中遗漏;2.8.3合模前与钢筋、水、电未协调配合;2.8.4支模顶撑在受力筋上电弧点焊损伤受力筋;2.8.5施工缝未支模或立缝施工缝仅用钢丝网不插模板、砼无法振实。

2.8.6起拱要按照设计要求范围内。

七成品保护措施1、模板搬运及堆放时,应轻拿轻放,不准碰撞,防止模板变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