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及支撑施工方案本分项工程是本施工阶段中耗用人工,占用工期和影响成本的重要因素,施工进度的快慢对主体结构施工的进度起决定作用,因此它是本工程施工重点之重点,它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构件的强度、断面尺寸及标高,是主要质量管理点之一,施工前必须搞好模板设计,在保证模板和支撑架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的条件下,遵循装拆方便,减少模板规格、型号,节约用量,增加周转次数并能保证构件的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性。
一、编制依据: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3、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4、工程施工图说二、施工工艺1.框架柱模板1) 采用木模板拼装,钢管柱箍间距400--600mm,上疏下密。
柱模板需用钢管与支撑架联结,以保证其垂直度和稳定性。
2)需用量:准备三层以利于周转。
3)安装工艺流程:放柱模板边线→搭钢管支架→柱模板安装→检查验收.以轴线控制点为依据,按放线程序弹出柱轴线和边线。
柱模安装一层高度,一次安装到位。
柱模安装用小块组合模板拼装,可散拼也可在平台上单面预拼装,柱模板用扣件钢筋作抱箍每层楼不小于5道,各道间距约600mm,上下两道抱箍距离不小于300mm。
柱模板上口两面吊线校正垂直度,校好后四面用斜撑钢管支牢,同时柱模板上口与四周钢管支架锁定,斜撑每面宜采用双根,以利于纠正柱模板扭转。
2.电梯间筒体模板1)采用组合模板拼装,采用钢管支撑,对拉钢螺杆对拉,间距为600mm。
以保证其垂直度和稳定性。
其每片重量应控制在塔机最小起重量以内(即小于0.85吨),2)准备三层用量以利于周转。
3) 安装工艺流程:放墙模板边线→搭设钢管支架→焊接与绑扎钢筋→检查验收以轴线控制点为依据,按放线程度放出墙模板边线。
墙模板安装一层高度,一次安装到位。
墙及短肢剪力墙模板采用定型组合模板拼装,对拉螺杆紧固,对拉螺杆间距约600mm。
墙模板上口吊线校正垂直度,校正好后墙模板上口用钢管与四周脚手架相互锁定。
加设附加钢筋并用电焊与墙体墙模板的门洞及预留孔洞的木盒,钢筋联接,固定其位置。
同时在木盒接触模板的侧面钉上纸壳,确保与模板结合紧密。
3.梁板模板梁模板:本工程梁侧模采用组合模板拼装,散装散拆施工方法。
,底板采用木模板,且按各梁尺寸预先编上梁编号备用,梁高大于0.7米,必须有专用螺杆对拉。
楼板模板用50*100mm木枋间距200mm,作垫平铺10厚高强覆塑竹胶合板,拼缝用胶线粘贴。
梁板支撑架采用满堂钢管扣件式支架,立杆间距不大于1.2米,梁支撑架的立杆应根据梁高经计算后作加密处理。
模板用量:梁侧模准备两层,梁底模和板模准备三层,以利于周转。
1)安装工艺流程:确定梁轴线及梁底标高→搭设钢管支架→安装梁底模→绑扎梁钢筋→安装梁侧模板→安装板模→绑扎钢筋→检查验收。
2) 柱、墙拆模板后,将楼面上的梁轴线用垂球翻吊到柱、墙顶部,并作好标记。
3) 搭设钢管支架,依据楼层上的水准点用水平仪将梁底标高分别翻测到支架立柱上,并作好标记。
根据梁底模标高扣除梁底模厚度后拉上水平线,以拉线为准在立柱钢管上安装好支承梁底模的水平钢管,安装时应采用双扣件。
在水平钢管上按设计位置铺上梁底模板,两侧用扣件临时固定, 4) 以防梁底模左右位移,框架梁底板和在施工缝处后安装的梁底板应拉通线校核。
5) 梁侧模为组合模板拼装,安装时从两侧面包住梁底模,梁侧模就位后,其上下两处用短木枋顶在立柱钢管上,短木枋的横向间距不大于800毫米,当梁高在500--800mm范围内时,应上中下顶三道,梁高在800--1400mm范围内时顶四道,以防止梁高中部鼓肚。
梁侧模与梁底模的接触面,安装前应加海绵以防漏浆。
安装梁侧模时梁底模可能移动,故侧模安装固定后应重拉通线校正底模。
6) 安装板模前,应以楼层水准点为依据,扣除板模和楞方的高度后,用水平仪操出支撑架上横杆标高,然后拉线安装上横杆。
7) 板模以100*50mm毫米木枋作楞,楞距为200mm。
按楞距在支撑架上横杆上布好楞木后,在楞木上满铺竹压板,用圆钉固定在楞木上,注意竹压板周边应压竹梁侧模,但不得伸入梁内。
4. 楼梯模板1)楼梯模板采用12厚高强覆塑竹胶合板配合木模板,钢管搭架支撑。
2) 需用量:底板准备三层,侧板及踢面挡板准备三层。
3)安装工艺流程:测量放线→搭设支撑架→安装底模→绑扎钢筋→安侧模与踢面模板→检查验收墙模板拆除后,以楼层轴线和水准点为依据,按图示尺寸测出楼在墙面上放出楼梯底斜线和踏楼梯平台轴线和底标高,梯平台标高,步线。
用扣件钢管按放线位置搭设支撑架。
在支撑架上横杆上按放线位置安装梯梯平面底模,楼梯横梁底模和侧模、楼梯板底模。
板底模用竹压板,梁底模用40厚木板。
钢筋绑扎好后,安装楼梯板侧模,(侧模采用40厚木板),侧模上也应事先放出踏步线,以踏步线为依据,安装好踢面模板(踢面模板采用40厚木板),踢面模板上口用两根160*60长中枋锁定,下口用短木枋相互顶紧,侧面与楼梯侧板钉牢。
楼梯模板的所有拼缝均应夹海绵防止漏浆。
5. 模板支设的质量要求1) 模板的搭设必须准确掌握构件的几何尺寸,保证轴线位置的准确。
2) 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浇砼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浇筑前应检查承重架及加固支撑扣件是否拧紧。
3) 模板的安装误差应严格控制在允许范围内(详下表),超过允许值必须校正。
项目允许偏差5 轴线位置 板表面标高 5+4 柱、梁、-56 全高≤5m 层高垂直度8 全高〉5m2 相邻板面高低差长度以上)2m表面平整(56. 模板支设的质量控制措施1) 所有结构支模前均应由专人进行配板设计和画出配板放样图并编号,余留量由缝模调整。
2) 模板及其支撑均应落在实处,不得有“虚”脚出现,安拆均设专人负责。
3) 墙柱脚模板应加垫木和导模,防止砼浆流失造成栏根。
4) 当梁≥6m时,其模板应按跨度的3‰起拱;当板跨≥4m时,起拱20mm。
5) 为防止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与模板粘结,影响脱模,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在清理过的模板表面上(包括第一次使用的模板)涂刷隔离剂,对隔离剂的基本要求是:不粘结、易脱落、不污染墙、易于操作、易清理、无害于人体。
不腐蚀模板。
6) 安装模板时需有保护措施:模板由塔吊吊装就位时,因钢筋绑扎好,钢筋很容易损伤面板,这时需有施工工人在现场扶住模板,轻轻就位,避免损伤模板。
7) 在靠近模板电焊钢筋、钢管时,在施工焊处的模板面应用铁皮垫隔,防止焊火烧坏模板板面。
8) 在安装模板之前,应将各种电管、水管等按图就位,避免模板安装好后二次开洞,模板自身就位时也应严格按照配模图纸进行安装。
9) 浇捣振捣混凝土时震动器不能直接碰到板面上,避免磨损撞坏面板,同时振捣时间要按规范规定,要适时,以防模板变形。
.7.模板的拆除:1) 模板拆除要预先制定好拆摸顺序,根据施工现场成在地面的温度情况,掌握好混凝土达到初凝的时间,当混凝土达到初凝后,墙2(20℃以上气温时8小时)体强度达到12N/mm,必须及时松动穿墙拉杆,并将模板与所浇筑的混凝土墙体脱离,防止混凝土与模板表面粘结,为拆模作好准备,拆模时不得用铁撬撬开模板,还要保护模板边角和混凝土边角,拆下的模板要及时清理,清理残渣时,严禁用铁铲、钢刷之类的工具清理,可用模板清洁剂,使其自然脱落或用木铲刮除残留混凝土。
2) 拆除模时间:侧模板以不损坏砼表面及楞角时,方可拆模,底模拆除时间详下表所示:结构类型结构跨度(m)按设计的砼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75 8 ,≤>2 板100 >875 ≤8 梁100 >875 ≤2 悬臂构件100>28.后浇带支撑措施:梁板后浇带两侧各3m范围内,立杆采用双柱,一般不大于500,立杆基础必须坚实。
若处于回填层上,回填土密度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其压实系数不得小于0.86,其上应砌500宽砖基上铺40—50厚300宽的通长垫木,垫木接缝若不居中,应帮板搭接。
水平杆步距不得大于1.5m,纵横方向均设剪刀撑,最上面的模杆必须设双管卡将横杆道。
3顶紧;主梁靠后浇带一端应增设大头撑不少于9.模板维修模板拆除后应及时清除模板上的粘着物,对变形的模板应校正并补强,最后在模板面上满涂隔离剂可贴上塑料薄膜,以备下次使用。
10.模板堆放模板堆放关系到模板变形,应堆放整齐,对平面刚度较弱的大模板应斜立堆放,可在适当位置垫上通长楞木,对小型模板,应分规格堆放,以避免错用。
11.本方案未提到的安全事宜,严格安JGJ59-99规定执行。
三、设计计算书矩形梁模板和顶撑计算梁长7.2米,截面尺寸为250*600mm,离地面高3.3m,?梁底钢管顶撑间距为600mm,侧模板立档间距为600mm。
木材用红松:fe=10N/mm2 fv=1.44N/mm2f m =13N/mm21.底板计算(1)底板计算抗弯强度验算计算底模承受的荷载:梁的底模设计要考虑四部分荷载,模板自重,新浇砼的重量,钢筋重量及振捣砼产生的荷载,均乘以分项系数1.2,设底模厚度为4mm。
0.25=0.06KN/M×0.04×5×1.2 底模板自重砼荷重 1.2×24×0.25×0.55=3.96KN/M钢筋荷重 1.2×1.5×0.25×0.55=0.25KN/M振捣砼荷载 1.2×2.0×0.25=0.6KN/M根据《砼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设计荷载值要乘以V=0.90?的折减系数,所以q=0.9×4.87=4.38kn/m(2)验算底模抗弯承载力底模下面顶撑间距为0.6米,底模的计算简图是一个等跨的多跨连续梁,因为模板长度有限,一般可按四等跨连续梁计算,查静力计算表得:L=0.6m L=0.6m L=0.6m L=0.6mMmax=-0.12Lql2= -0.12×4.38×0.62=0.191kn·m按下列公式验算Mmax /W n≤kf mMmax/Wn=0.19×106/﹛250/(6×402)﹜=2.87N/MM2<1.3×13=16.9n/mm2满足要求(3)抗剪强度验算Vmax=0.620ql=0.620×4.38×0.6=1.63KNLmax=3Vmax/2bh=3×1.63×103/(2×250×40)=0.24N/mm2Kfv=1.3×1.4=1.82N/mm2>0.24N/mm2满足要求(4)挠度验算验算挠度时,采用荷载标准值,且不考虑振捣砼的荷载q'=0.05+3.3+0.17=3.52KN/MWA=0.967×q'l4/100EI=0.967×3.52×6004/﹛100×9×103×(1/12)×250×403﹜=?0.37MM允许挠度为h/400=600/400=1.5mm>0.37mm满足要求2、侧模板计算(1)侧压力计算,梁的侧模强度计算,?要考虑振捣砼时产生的荷载及新浇砼对模板侧面的压力,并乘以分项系数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