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备制造企业合同风险管理问题浅析

设备制造企业合同风险管理问题浅析

设备制造企业合同风险管理问题浅析

作者:龚喜梅

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第13期

摘要:目前国内装备制造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业绩发展整体态势良好,大多数企业设备产量增长势头迅猛。然而快速增长的背后也留下了一些隐藏的风险,由于装备制造业加工的特殊性,在企业合同管理中就出现了很多合同违约或者不可控的情况出现对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结合设备制造企业合同工作实际,通过分析合同管理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对于企业防范和减少合同经营风险,提供一些参考的意见和措施。

关键词:设备制造;合同管理;风险

风险是企业对于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估计不足,或者不能是应该变化,导致企业无法控制该变化带来的预期结果,最终使得企业原定目标无法实现。近些年,国内的生产具有以销定产、产品设计制造周期长,资源占用量大(资金占有量、作业面积和设备等),资金周转周期较长、产品为单件、贸易进出口额较大等行业特点。装备制造业面临着生产成本上涨和远期交货合同收益汇率受损这种“两头敞口”风险,迫切需要发展包括金融衍生产品在内的综合避险工具,以琐定生产成本风险和收益汇率风险。

1 设备制造企业主要风险类型

1.1 技术风险

产品的技术文件主要包括图纸、安装使用说明书、外配套件的使用说明书、检验报告、验收大纲等。其风险之一存在于文件的完整、准确性上。如出口产品的翻译,特别是小语种技术文件的翻译风险最大。产品无法在厂内组装试车形成的风险;产品主要功能、参数实现的风险;产品主要结构、机构的风险;尤其在结构细节上出现的几率较高。新产品或改动较大的产品容易发生数学模型和力学模型差错。不能把成套设备进口合同的合同范围仅限定在设备本身。因为买方花的合同价格是针对整个成套设备的,不论在一个具体成套设备合同中是否涉及专利和/或专有技术许可,实际上,买方购买的成套设备都是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具体表现在相关的设计、技术资料、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等方面,这些都是买方付费获得的货物和服务的组成部分,应全部在合同范围中明确为卖方的义务,并与合同价格条款进行呼应的规定,确保买方付费确实物有所值。

1.2 合同本身风险

1.2.1 在很多合同签订前,由于对于国家政策导线没有预见性,因此对于国家宏观调控的措施没有准备,导致了设备制造业的合同存在潜在的风险。比如国家对于节能减排政策的推出,对于一些能源设备行业就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旧的排放标准制造的设备就面临着被淘汰的

危险,还有国家对于进出口退税方面的政策变化,还有不同国家间贸易保护政策的推出等等均会对制造企业造成较大的影响,如果企业对于这些不确定的宏观政策的变化没有预见性,没有准备,在合同中没有体现这一变化带来后果的处理方法,就会使得企业受到较大的经济损失。

1.2.2 价格的风险

合同签订价格风险主要体现在对于外汇汇率、或者外汇贷款利率的变化和不确定性的影响带来的风险。合同的签订需要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差内国际市场的外汇汇率可能会发生波动,再者由于设备制造企业从签订合同到生产设备和付款,都存在着一个时间差,这样外汇汇率对于合同价值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在签订合同时,务必将外汇汇率的变化考虑进来,也就是说将外汇风险降低到最小。

1.2.3 合同执行中的风险

原材料、外采购外配套的价格随行就市。签订合同和交货期之间时间越长,其价格变化的风险就越大。如产品存在着大量的外采购件,则外采购件的质量、价格、交货期都会对合同产品形成风险。出现质量问题、价格变化、拖延交货期,都直接影响合同的正常执行,形成风险。外界环境形成某些风险通常属于不可抗力。执行合同过程中成本变化的风险问题。

1.2.4 合同产品交付验收的风险

合同产品在完成制造并交付用户后用户会对产品的各个方面的质量问题提出置颖,并会拒绝支付一定数额的货款。尤其在国际贸易中发生的几率比较高。运输过程中采用运输工个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风险。一般由承运人向保险公司投保购买保险规避运输风险。设备安装是合同执行过程中容易出现比较大的风险的阶段。付款方式风险。付款方式的关键是合同不同阶段的预付款的额度和交货时的付款合同额度。

2 合同管理规避风险措施

2.1 风险的规避

设备制造业的特殊性质就决定了其商业风险的规避需要从多方面去分析和考虑;第一方面要重点从国家宏观调控入手,对于国家的金融和货币政策要深入分析,关注这两方面变化的倾向性,对当前行业的市场形势要有准确的判断,其次要关注国内外外汇市场汇率的变化,要从企业自身出发,细化到合同的每个条款,对于关系到外汇变化的每个责任和义务都要明确。第二个方面主要是针对合同技术方面的风险规避,要细致分析现有设备生产技术,要有一个判断和认识,要从生产技术方面提高技术手段,避免落后技术带来的风险。第三个方面要从制造生产、运输等方面考虑风险的规避,将产品生产各个环节要细化、加强质量检验,提高运输的安全性,避免运输环节导致设备的损伤,配合设备使用单位对设备调试、安装,完善合同条约中的每个细节,保证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避免不必要的风险损失。

2.2 合同签订前充分调查核实

对合同对方的主体资格、信用状况、生产的实际能力等内容进行充分调查,确定对方有履约能力。在对外业务交往中,履约能力是业务交往的基础和前提。目前,多数企业在对履约能力调查中,仅获得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等基础资料,而对于对方的生产能力、产品质量、信用状况等了解甚少,直至业务发生违约后,方知企业的实际履约能力。

2.3 注重合同谈判,增强合同谈判的专业能力,确保公司利益

合同谈判中,因为合同交易本身都是一样的,只是谈判的组织模式不同,要求不同。各种模式都有利弊,所以,一定要认清自己企业的组织模式,了解自己企业的处境,明确自己的定位,分清权力的界限,注重合同谈判的各个细节问题,保证公司利益。建立了合同审核机制,对于防范法律风险,所以合同主体的合法真实是合同审查的重要项目之一,是关系合同目的能否实现的前提之一。另外,还要注意审核或确认负责签订合同的单位或个人是否已取得相应的合法授权,以防止无权代理或超越代理权限订立合同的情形存在。

2.4 加强合同管理的规范化和信息化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自动生成带有水印的合同文本,有效的防范了合同纂改的发生,有必要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防范合同篡改的风险。按照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对合同管理规范化的内在要求和依法治企的市场经济发展必然,加快制订设备制造企业合同管理工作从组织机构、专业人员配置、标准合同文本、会签工作流程、合同分类编码规则、合同档案管理、合同信息传递与保密原则,至规范化工作机制与效率的关系协调方法各环节的具体制度,科学的制度是推进设备制造企业合同管理规范化的基础。

3 结束语

设备制造企业做好项目合同风险管理,避免和预防合同方面的风险,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需要全方位的考虑,深入合同细节,对于合同的签订和管理具有前瞻性,同时企业还应该做好风险应对的管理机制,及时处理风险问题的出现,确保企业经济效益的良性增长。

参考文献

[1]陈本寒.市场经济条件下合同管理模式之探讨[J].法学评论,1997(1).

[2]姜虹.企业集成风险管理范式构建:理论分析与运行架构[J].中国工业经济,2006(6).

[3]吴晓晖.论宏观调控决策的法律调整[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