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题目】一.试做下列各题(17分)
【解题】
1.所谓零件指的是制造的单元体;机器中每一个独立的运动单元称为一个构件;
2.n=6,P L=8,P H=1,F=3n-2P L-P H=1,B处有局部自由度;
3.该系统不具有确定的运动,因为其自由度为零。
解:①转速ω=2πn/60=31.4
m1所产生的离心惯性力为R1=m1ω2r1=473.26N
m2所产生的离心惯性力为R2=m2ω2r2=492.98N
m3所产生的离心惯性力为R3=m3ω2r3=394.38N
各惯性力在X轴和Y轴上的分力分别为:
R1X= R1cos90。
=0N;R1Y= R1sin90。
=473.26N
R2X= R2cos195。
=-476.18N;R2Y= R2sin195。
=-127.59N
R3X= R3cos(-45。
)=278.87N;R3Y= R3sin(-45。
)=-278.87N
R X= R1X + R2X + R3X =-197.31N;R Y= R1Y + R2Y + R3Y=66.83N
R= (R X 2+ R Y 2)1/2=208.32N
所以离心惯性力的合力与X轴的夹角为α=arccos(-197.31/208.32)=161.29。
在A和B处所产生的动压力分别为:
R A=R(b/(a+b))=78.12N;R B=R(a/(a+b))=130.2N,方向均与X轴成的夹角161.29。
②各质径积分别为:m1r1=480kgmm;m2r2=500kgmm;m3r3=400kgmm
各质径积在X轴和Y轴上的投影分别为:(m1r1)X=0,(m1r1)Y=480kgmm;
(m2r2)X=500×cos195。
=-482.96 kgmm,(m2r2)Y=500×sin195。
=-129.41 kgmm;(m3r3)X=400×cos(-45。
)=282.84 kgmm,(m3r3)Y=400×sin (-45。
)=-282.84 kgmm (mr) X=(m1r1)X +(m2r2)X +(m3r3)X =-200.12 kgmm,
(mr) Y=(m1r1)Y +(m2r2)Y +(m3r3)Y =67.75 kgmm
总质径积为mr =((mr) X2+(mr) Y2)1/2=211.28 kgmm,
方向为与X轴的夹角为arccos((mr) X/mr)= 161.29。
m b=mr/r b=1.0564kg,方向与mr的方向相反,即与X轴成-18.71。
③对于动平衡,要对其惯性力偶进行平衡,所以要两个平衡基面,而静平衡不需对力偶
进行平衡,所以需一个平衡基面。
静平衡的物体不一定动平衡。
解:
①概据三心定理知,P 35在直线P 36P 56和直线P 34P 45的交点上。
②如图,在P 13处构件1和构件3的速度相等,ω1P 16P 13=ω3P 36P 13,则ω3=ω1P 16P 13/ P 36P 13, 又构件3和构件5在P 35处的速度相等,所以V 5=ω3P 36P 35=ω1P 16P 13×P 36P 35/ P 36P 13, 构件4上P 45的瞬时速度等于V 5,故ω4= V 5/ P 45P 46=ω1(P 16P 13×P 36P 35)/( P 36P 13×P 45P 46)。
③ 绝对瞬心处的绝对速度为零,相对瞬心处的绝对速度不为零。
不能用瞬心法对机构进行加速度分析。
解:
P 35
P 36
P 46
P 13
P 34
P 45
P 12
P 23
P 16
P 56
两个机构均发生自锁,自锁的可靠性不一样,因为对于效率小于零的情况,效率越小,则实际阻力的大小越大,可靠性越好。
解:
理想驱动力P 0=Qtan α,实际驱动力P=Qtan(α+φ
)
α+φ
P
N
Q
滑块的受力图
P1 P2 F1
F2
N1
解:
如图所示,在平衡状态下,P=P1=P2=Q,则F1=P1=Q,F2=P2=Q。
物体对夹具的压力N1对夹具的力矩和F1对夹具的力矩应大小相等,即F1×60=N1×15,得N1=4Q,同理得N2=4Q。
所以夹具和物体间的最大摩擦力为(N1+ N2)f=8fQ,要能夹起物体,则8fQ≥Q,所以摩擦系数至少为0.125。
解:
1.机械运转分为起动阶段,稳定运转阶段和停车阶段三个阶段。
在起动阶段,原动件的角速度逐渐上升,驱动功大于阻抗功,机械积蓄动能。
在稳定运转阶段,机械的总驱动功与总阻抗功相等。
在停车阶段,机械逐渐释放动能。
2.飞轮调速的基本原理为在最大盈亏功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增大转动惯量的办法来减小速度的波动。
3.设W(a)=0,则W(b)=100,W(c)=100-70=30,W(d)=30+30=60,W(e)=60-90= -30 ΔW max= W(b)- W(e)=130,最大角速度出现在b处,最小角速度出现在e处。
解:
①理论轮廓线和基圆如图. ②压力角如图α
③当C 点转到AO 连线上的C ,点时,机构有最大压力角 最大摆角如图所示的ψ max
④在D 点相对最低点的位移如图所示的ψ D ⑤最大压力角如图所示的α max
⑥根据运动线图确定从动件的加速度,若加速度为0,则不存在冲击,若加速度为一有限值,则存在柔性冲击,若加速度无穷大,则存在刚性冲击.
根据速度时间图或知该机构存在冲击,在A,B,C,D,E处有刚性冲击.
解:取逆时针方向为正方向
①该轮系是一个复合轮系,由一个定轴轮系和一个周转轮系组成。
其中定轴轮系由齿轮5和齿轮6组成,周转轮系由齿轮1,齿轮2,齿轮3,齿轮4和行星架H组成。
②周转轮系的转化轮系是定轴轮系。
③齿轮3和齿轮4的中心距a34与齿轮1和齿轮2的中心距a12相等
所以Z4-Z3=Z1+Z2,Z2=Z4-Z3-Z1=96-36-18=42
④在周转轮系的转化轮系中,i14H=(n1-n H)/(n4-n H)= -(Z2Z4)/ (Z1Z3)= -56/9
又n1=0,n4=360r/min,可解得n H =5040/11。
i65=-Z5/Z6= -36/20=-9/5
n B=n6= i65×n5= i65×n H= -824.7 r/min,即B轴的转速为772.1 r/min,方向与n A相反,顺时针。
⑤在定轴轮系中,i56= -Z6/Z5= -5/9,
n5= i56×n6=-5/9×n6= 1900/9 r/min
在周转轮系中,n H=n5= 1900/9 r/min (1)
在周转轮系的转化轮系中,i14H=(n1-n H)/(n4-n H) =-56/9 (2)
又n 4=n A= 360r/min (3)
联立(1)(2)(3)式可解得:n1= -715.3r/min
所以n C= n1= -715.3r/min,即C轴的转速为715.3r/min,方向为顺时针。
解:
①L AB +L BC =58mm ,L CD +L AD =64mm ,又最短杆AB 的邻边AD 为机架,所以该机构为曲柄摇杆机构。
当AB 为主动件,CD 为从动件时,该机构不可能出现死点现象;当CD 为主动件,AB 为从动件时,该机构可能出现死点现象,当AB 与CD 共线时出现死点。
②以L CD 为半径D 为圆心画弧,再分别以L CD -L AB 和L CD +L AB 为半径,以A为圆心画弧,分别交第一段弧于C1点和C2点。
则极位夹角θ=∠C1AC2=30。
,则K=(180。
+30。
)/(180。
-30。
)=1.4
如图所示,当AB 与AD 共线时传动角最小,即γ min =∠B ,
C ,
D =23。
③取AB 为机架时将形成双摇杆机构。
解:
①作三角形B 2DM 2和三角形B 3DM 3
②平移以上两三角形,使B 2M 2和B 3M 3与B 1M 1重合,相应的D 点分别标为D2和D3 ③连接DD2和D2D3并作其中垂线,则中垂线的交点C1即为原机构处于第1个位置时C
C1 C1
θ
B ,
C,
D2 D3
C1
点的位置。
由此可得:连杆的长度L BC=L B1C1=42×0.01=0.42m,摇杆的长度L CD=L C1D=23×0.01=0.23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