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隔缺损患者介入封堵术后护理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的护理经验。
方法:分析14例患者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后ICU的护理,总结护理经验。
结果:通过在ICU 的严密监护,患者术后恢复良好,24h后转入病房。
结论: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ICU 的有效护理,严密观察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介入治疗;封堵术;房间隔缺损;护理
房间隔缺损是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有报道介绍1974 年King 及1977 年Reshkind 成功实施了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1]。
自90 年代以来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在国内得以广泛开展。
现将我院2008年14例患者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4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10例。
年龄15~60岁。
其中ASD中央型2例,混合型6例,经右胸封堵2例。
单纯型ASD4例。
ASD缺损直径11.0~32.0mm,选用封堵器直径16~38mm。
Amplatzer封堵器及推送系统由北京华谊圣杰公司提供。
在心血管造影室和超声科的配合下,心外科顺利完成缺损介入封堵术。
术中顺利,患者始终处清醒状态。
术后心脏杂音立即消失,造影和超声显示,缺损闭合完善,位置良好。
2 结果
术后14患者均恢复良好,术后第一天已可下床活动,并由ICU转回心血管外科病房。
14患者术后5~7d均痊愈出院。
3 术后监护
3. 1生命体征监护:患者术后入ICU,24h持续心电监护,桡动脉有创血压持续监测,专有护士持续床旁监护,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及时告知医生进行抢救。
3.2 呼吸道护理:患者术后病情重,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感染,肺不张。
所以术后鼓励患者积极有效地咳嗽,咳痰。
并使用振动排痰仪叩背4次/日,雾化吸入1次/6h。
护士给予翻身叩背,协助咳痰。
3.3 术侧肢体的护理:介入封堵术后24h内肝素化,所以术后穿刺部位防止出血形成血肿。
术后ICU护士要观察穿刺部位包裹压迫的纱布卷的松紧是否适度,过紧易导致皮肤表皮剥脱,血液循环受阻。
过松则不能达到止血效果。
穿刺部位沙袋压迫止血8 h,沙袋重量1.5Kg 。
患者术肢术后制动8h ,卧床24h。
注意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伤口周围皮肤有无肿胀、疼痛,肢端皮肤的颜色、温度有无异常,比较两侧足背动脉的搏动强弱。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3.4 体温监测:术后患者因为手术反应一般体温均高于平常。
此外术中切口污染也可致体温升高,导致心内膜炎。
本组14例患者中8例术后6h内体温均升高至38.2~38.9℃。
故术后持续体温监测,常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3~5d。
发现体温升至38.5℃以上给予冰袋物理降温。
并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警惕有感染的可能。
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3.5 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护理
3.5.1心律失常: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可能会出现房性心律失常,这与房缺的部位和封堵器影响到的范围有关。
所以术后患者送至ICU持续监护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心律和心率的变化。
经常要询问病人感觉怎么样。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医生并协助医生处理。
此外,每日做床旁心电图,必要时遵医嘱做24h动态心电图。
观察患者有无心律失常发生。
患者术后24h绝对卧床。
本组无一例发生房性心律失常。
3.5.2 封堵器脱落:封堵器大小选择不当或封堵器植入不当,可致其脱落,造成严重并发症甚至猝死。
尽管极为罕见,仍需提高警惕[2]。
术后24h卧床,限制剧烈活动。
如患者出现晕厥、呼吸困难、严重的心律失常时应及时告知医生,鉴别原因。
3.6 心理护理:主要可能是因为担心封堵术后的预后情况,ICU内安静,环境陌生。
引发患者情绪的波动。
所以患者手术后情绪低落,焦虑,紧张,有恐惧。
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及解释工作,关心患者,告诉他手术成功,术后预后良好。
并主动为他介绍ICU的环境,使其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的心理,取得了解和配合。
4 讨论
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取代传统的手术治疗,治疗时间短,创伤小,安全性及成功率高,术后无疤痕[3],受到患者的欢迎。
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ICU的护理非常重要,生命体征监测,持续床旁心电监测是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穿刺侧肢体护理观察,监测体温可以预防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产生。
心理护理有利于患者增强信心,配合治疗,早日康复,提高治疗成功率。
由专业的ICU护士完成术后24h的监护,有效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和护理,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并使患者感觉有较强的心理支持,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参考文献
[1] King TD,Thompson SL,Steiner C,et al. Secondum atrial septal defect.Non- operative closure during cardiac catheterization[J].JAMA,1976, 235 :2506
[2] 周莲,蔡晓莲. 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2004 ,19 (1) :63
[3] 李志中,韩玲,张桂珍. 经导管介入关闭房间隔缺损(附6例报告)[J].心肺血管志,1999,18(2):124
作者单位:100037 北京海军总医院I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