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言短篇小说集。
蒲松龄撰。
通行本为16卷,共400余篇。
后来续有发现,合计近500篇。
卷首有康熙十八年(1679)作者所作《自志》,可知书在作者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以后又几经修改增补。
故事来源和思想内容《聊斋志异》的故事来源非常广泛,或出自作者的亲身见闻,或借鉴于过去的题材,或采自民间传说,或为作者自己的虚构。
有些故事,虽有摹拟的痕迹,但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和生活经验,推陈出新,充实了这些故事的内容。
暴露现实社会的黑暗《聊斋志异》中很有思想价值的部分,是暴露现实社会黑暗的作品。
当时社会政治腐败、官贪吏虐、豪强横行、生灵涂炭,都在《聊斋志异》内有所反映。
如《促织》通过成名一家为捉一头蟋蟀“以塞官责”而经历的种种离合悲欢,从一个侧面暴露了封建统治者的荒淫昏庸。
《席方平》则通过席方平魂赴地下、代父伸冤的曲折故事,写了官吏的贪赃枉法,人民含冤莫伸。
作品虽写幽冥,其实是现实生活的投影。
此外,如《公孙九娘》、《野狗》等反映清朝统治者对无辜人民的血腥屠杀;《乱离二则》写清兵把打仗时“俘获”的妇女“插标市上,如卖牛马”的野蛮行径,更具有现实性。
《聊斋志异》还有不少作品写了贪官暴吏、土豪劣绅残害人民的罪行,揭示了人民痛苦生活的原因主要来自贪官污吏。
如《梦狼》以白翁的梦境和白翁次子的现实见闻,两相对照,深刻揭露了封建官府吃人的本质,并大胆而尖锐地指出:“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
”又如《潞令》写潞城令宋国英“贪暴不仁,催科尤酷”,到任百日,便杖杀58人。
《梅女》中的典史为了300钱的贿赂,便诬人为□,逼死人命。
《书痴》中的彭城邑宰史某为了一睹别人妻子的容颜,竟利用职权,拘人下狱,梏械备加。
书中也写了土豪劣绅的横行霸道,作恶多端。
《红玉》写退职的宋御史大肆威虐,他看中冯相如的妻子,公然闯入冯家,抢劫而去;冯父被殴,吐血而亡;冯“冤塞胸吭,无路可伸”。
又如《窦氏》写世家子弟南三复诱骗了农女窦氏,生下孩子后却拒不承认,女抱儿奔南。
南不纳,“女倚户悲啼,五更始不复闻。
质明视之,女抱儿坐僵矣”。
这些故事形象地揭示出:当时的社会是一个“原无皂白”的“强梁世界”(《成仙》),“曲直难以理定”的“势力世界”(《张鸿渐》)。
同情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聊斋志异》在暴露统治阶级贪暴不仁的同时,还写出了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对他们表示深切的同情。
其中有“大冤未伸,寸心不死”的席方平(《席方平》);有最终变成猛虎、咬死仇人的向杲(《向杲》);有直入阴间、杀死两吏卒的王鼎(《伍秋月》);有敢于衔恨雪耻的郎玉柱(《书痴》);有任侠刚猛的聂政幽灵(《聂政》)等。
特别是一些反抗的女性形象,尤为感人。
如《博兴女》写民女被某土豪缢杀,女尸化为神龙,攫豪首而去;《商三官》写年仅16岁的商三官,为父报仇,女扮男装,手刃仇人。
还有《梅女》中的梅女、《庚娘》中的庚娘、《侠女》中的侠女,也是些具有反抗精神的妇女。
这些人物形象在激发被压迫者的斗争意识方面,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聊斋志异》的另一重要内容,是揭露了科举考试的种种弊端。
蒲松龄一生牢落名场,对科场的黑暗、试官的昏聩、士子的心理等都非常熟悉,所以写起来便能切中要害,力透纸背。
如《素秋》、《神女》等揭露科场的营私舞弊、贿赂公行;《司文郎》、《于去恶》等讽刺考官的不学无术、颟顸无能,大都感情激烈,爱憎鲜明。
尤其是《司文郎》,文笔幽默,嘲讽更为尖刻。
它写一个瞎和尚能用鼻子嗅出文字的好坏,但发榜后,他认为可以考中的王生名落孙山,而他嗅之作呕的文章的作者余杭生却得以高中。
于是和尚叹息道:“仆虽盲于目,而不盲于鼻;帘中人并鼻盲矣!”又如《周克昌》写顽钝不学、终日嬉戏的周克昌,被鬼冒名代他得了个孝廉头衔;《三仙》则写考场上“擢解”之文,原来出自蟹、蛇、吓蟆三物之手。
写来冷峻刻薄,愤激之情,溢于言表。
而《叶生》中的叶生“文章词赋,冠绝当时”,但屡试不中,半生沦落,郁闷而死。
“黜佳士而进凡庸”(《三生》),这就是当时科场取士的腐败情况。
书中有些作品,还生动描写了在科举考试戕害下读书人卑琐的精神状态。
如《王子安》写书生王子安,久困场屋,一日醉后,梦见自己点了翰林,“乃欲出耀乡里,认假作真”。
《续黄梁》写曾孝廉在高捷南宫后,便趾高气扬,幻想作威作福,所以他在梦幻中一作宰相,就“荼毒人民,奴隶官府,扈从所临,野无青草”。
通过这些梦幻的境界,作者嘲笑了那些醉心功名利禄的士子。
与这些醉心于科举的士子相对照,书中还写了一些不肯“易面目图荣显”的人物。
如《贾奉雉》中“才名冠一时”的贾奉雉,屡试不售,终于“遁迹山丘”,弃家出走。
还有《叶生》中的叶生、《于去恶》中的陶圣俞和于去恶、《三生》中的兴于唐、《素秋》中的俞慎和俞士忱等,他们都有真才实学,却“困于名场”,“所遇不偶”。
作者对他们给予极大的同情。
他在《罗刹海市》篇末悲叹道:“彼陵阳痴子,将抱连城玉向何处哭也?呜呼!显荣富贵,当于蜃楼海市中求之耳。
”歌颂与封建礼教冲突的爱情与婚姻描写爱情婚姻的作品,在《聊斋志异》中数量最多。
有的是人和人的恋爱,有的是人和狐鬼精灵的恋爱。
许多故事写得淋漓酣畅,动人心魄,构成书中最精彩的部分。
一些叙述青年男女真诚相爱、自由结合的故事,写得十分动人。
如《香玉》中的黄生爱上了白牡丹花妖香玉,不幸花为人移去,黄生日日临穴哭吊,结果感动花神,使香玉复生宫中。
《青凤》写耿去病与狐女青凤相恋,耿生不避险恶,急难相助,对青凤感情恳挚;青凤也不畏礼教闺训,爱慕耿生,终于获得幸福结局。
在青年男女没有恋爱自由的封建社会里,这些充满幻想的故事,表达了广大青年男女对真正爱情的向往和憧憬。
还有《婴宁》、《莲香》、《小谢》、《阿纤》、《红玉》、《青娥》等也属于这类作品。
在爱情主题作品中,作者塑造了许多“情痴”、“情种”的形象,刻画了他们对爱情的坚贞专一,描写了他们以“知己之爱”为基础的爱情生活。
如《瑞云》中的*女瑞云爱才,不因贺生贫穷而嫌弃他,愿托以终身;贺生为感知己,不以瑞云变丑而变心,坦然赎为正妻。
他说:“人生所重者知己:卿盛时犹能知我,我岂以衰故忘卿哉!”《乔女》中的孟生不嫌乔女“黑丑”,想娶为妻;而乔女为报孟生知遇之情,于孟生死后,不顾世俗非议,以寡妇之身为他抚养遗孤,教子成材,至死不渝。
在当时“以貌取人”的社会里,这种纯真的感情是可贵的。
《阿宝》则突出表现了男子对爱情的忠诚。
孙子楚为向阿宝求婚,先自断肢指,后又魂离躯体,随阿宝而去;最后竟身化鹦鹉,飞到阿宝身边,终于感动阿宝,达到目的。
还有《婴宁》中的王子服、《白秋练》中的慕蟾宫、《连琐》中的杨于畏、《青娥》中的霍桓、《阿绣》中的刘子固等,都十分珍视爱情,尊重女性。
通过这些形象,作者宣传了一种“情之至者,鬼神可通”(《香玉》)的思想。
还有一些作品,表现了封建势力对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压抑,以及他们的种种反抗斗争。
如《连城》、《鸦头》、《细侯》、《连琐》、《晚霞》、《寄生》等。
《连城》写乔生与连城相爱,遭到连父的阻挠,连城含恨而死,乔生也一痛而绝,二人在阴间相会。
还魂前,他们唯恐再发生变故,便先结为夫妻。
《鸦头》中的狐*鸦头,不甘忍受侮辱,毅然随情人私奔,后被鸨母追回,囚禁暗室,虽“鞭创裂肤,饥火煎心”,仍矢心不贰,终于和情人团聚。
《晚霞》中的龙宫歌伎阿端和晚霞,不顾自己的奴隶身份和龙宫中的王法,建立了爱情;最后又拼着一死,逃出龙宫,在人间做了夫妻。
这些作品,肯定了青年男女的反抗斗争,具有较明显的反封建意义。
抨击浇薄的社会风气及其他内容《聊斋志异》中还有一部分作品抨击了浇薄的社会风气,歌颂了高尚的道德情操。
如《镜听》写“贫穷则父母不子”的人情世态,《罗刹海市》写“颠倒妍媸,变乱黑白”的社会恶习,《夏雪》写“下者益谄,上者益骄”的世道颓风。
《云翠仙》写为贪图金钱、要鬻妻为*的“翻复无行”。
《劳山道士》写好逸恶劳、希图侥□成功的投机心理,都可警发薄俗,启人心智,有较深刻的批判意义。
还有一些赞扬人们美好情操的作品,如《娇娜》写孔生与狐女娇娜之间的真诚友谊,《竹青》写鱼生与神鸦竹青患难中的互助精神,《聂小倩》写宁采臣与女鬼聂小倩夫妻之间彼此体贴的亲密关系,《宦娘》写鬼女宦娘成人之美的高尚品德,《崔猛》写世家子崔猛“喜雪不平”的慷慨志意,《水莽草》写祝生与女鬼寇三娘夫妇尽心事母的孝行等,读之荡人心胸,均有可取。
《聊斋志异》中还有其他一些有意义的篇章,有的故事颂扬女子超人的才智,如《颜氏》、《狐谐》和《仙人岛》等;有的故事描写儿童的胆量和智谋,如《贾儿》、《牧□》等;有的写了民间艺人高超的技艺,如《偷桃》、《口技》等;有的则富有寓言意味,能够启发读者领悟某些生活道理,如《画皮》、《黑兽》、《禽侠》、《狼三则》、《大鼠》、《螳螂捕蛇》等。
《聊斋志异》的内容,也包含着一些消极落后的东西,特别是在某些篇中宣扬了宗教迷信、因果报应和宿命论思想。
如《画壁》等鼓吹“幻由人生”的色空观念,《江城》、《蹇偿债》等宣传“人生业果,饮啄必报”,《李八缸》、《毛狐》等宣传“人生苦乐,皆有定数”。
还有些作品,如《金姑夫》讥讽寡妇再嫁,《邵女》写邵女逆来顺受、甘心任嫡妻蹂躏,也不可取。
独特的艺术风格《聊斋志异》在艺术上的主要特色是想象丰富、构思奇妙、情节曲折、境界瑰丽。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说它“用传奇法,而以志怪”,指出了《聊斋志异》独特的艺术风格。
《聊斋志异》的基本样式,就是历史传记和“传奇”的结合。
书中有190余篇作品,篇末缀有“异史氏”评语,类似《史记》中的“太史公曰”。
从体裁看,《聊斋志异》大部分作品有完整的故事、曲折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具备短篇小说的体制。
有一部分作品则篇幅短小、记述简略,仍保留着魏晋“残丛小语”的形式,如《蛙曲》、《鼠戏》、《刘亮采》、《狐入瓶》、《斫蟒》等。
小部分记述作者自身见闻的作品,又像随笔杂录,具有素描的性质。
《聊斋志异》塑造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大都栩栩如生,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
比如同是狐狸幻化的女性,婴宁天真烂漫,憨态可掬(《婴宁》);小翠顽皮善谑,喜开玩笑(《小翠》),青凤温柔拘谨,情意缠绵(《青凤》)。
同是鬼女,聂小倩“绰约可爱”,被胁迷人却又心地善良(《聂小倩》);林四娘“意绪风流”,喜诗善歌而心境凄苦(《林四娘》);连琐“瘦怯凝寒”,多情善感(《连琐》);小谢活泼调皮,乐不知愁(《小谢》);李女羞涩怯弱,感情笃厚(《莲香》)。
同是*女,鸦头激烈拗执(《鸦头》);瑞云蕴藉斯文(《瑞云》)。
又如同是痴情的青年男子,孙子楚为人迂讷(《阿宝》);乔生心意真诚(《连城》);耿去病“狂放不羁”(《青凤》);安幼舆“挥霍好义”(《花姑子》),也都“人各面目”,很少雷同。
《聊斋志异》描写人物的手法多种多样。
作者常把人的性格同花妖狐魅等原型的特征完美地结合起来,“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复非人”(《中国小说史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