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案例ppt课件
观鸟屋 7
规划的景点
入口广场 入口广场是访客首先到达的地点。访客在这里可洗涤城市的烦嚣感觉,为进入 令人眼界大开的展览廊及周遭环境等非凡观感作好准备。票务处亦设于入口广 场。
中庭 这是首个令人感到叹为观止的空间,透过特大玻璃幕墙,可细赏室外令人屏息 的景致,引发无穷的遐思。集合地点设于中庭,方便访客订定行程。
2
访客中心:
湿地公园的访客中心位于公园入口处,是一 个两层高的建筑物,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其中包 括5个以湿地功能和价值为主题的展览廊:湿地知 多少、湿地世界、观景廊、人类文化、湿地挑战; 放映室;课室及资源中心;餐厅;礼品店及儿童 游戏区。整个访客中心的设计以“融入自然”为 理念,由入口望向访客中心,整个建筑物完全隐 蔽在一片绿油油的人造山坡之下。
环保理念:
①屋顶的建造形式,加上仔细旋转角度,从而减少太阳辐射,使得这座建筑的热传导总值非常低 ②通过采用高效的地热系统,使用地面作为热量交换的空调/加热系统,避免了排风孔、冷却塔和其他设备的使用 ③大量采用木制百叶装置,制造遮阴效果,并起到噪音和视觉屏障作用,以尽量减低对湿地生物的影响 ④贯穿整个展廊的环形坡道既方便了残疾人的使用,也减少了对机械搬运的需要 ⑤洗手间采用6升的低容量水厕,减少了水的消耗
香港湿地公园HongKong Wetland Park
概况:位于新界天水围的北部,接近香港与深圳的边境,占地 61万平方米。 建有占地1万平方米的室内展览馆“湿地互动世 界”,以及超过60公顷的湿地保护区,是亚洲首个拥有同类型 设施的公园。香港湿地公园是一个典型的城市湿地公园,是本着 生态、景观、游憩、科普教育和文化并兼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 的原则而60公顷,由不同的再造生 境构成,包括淡水沼泽、储水湖、芦苇床、草地、矮树林、 树林、红树林以及人工泥滩。访客设施集中在保护区北部连 接访客中心的地方,不同的教育径,探索中心及观鸟屋为访 客及学生提供认识湿地的机会。
5
• 湿地探索中心的设计
湿地探索中心是一座户外教育中心,周边环绕着大大小小的水池。游客在这里可以观察水体中的各种生物、认识如何管理 公园和通过简单的机械装置控制水位,还能了解到历史上曾经是中国内地和香港居民重要生产生活方式的各种湿地农耕方 法。 环保设计的理念: ①收集雨水冲洗厕所; ②依靠自然通风,通过天窗的巧妙设计使太阳辐射降至最低,从而减少制冷设备的使用。
1
香港湿地公园包含一个占地1万平方米的室内访客中心——湿地交互世界和超过60公顷的湿地保护区。
项目名称:香港湿地公园 建筑师:冯永基 项目地点:中国香港 建成时间:2006年
规划设计目标:成为一个世界级的旅游景点;展示香港湿地公园的多样性;丰富香港的旅游资源和游客的旅游体验;成为独具特
色的教育、研究和资源中心;提供可与米浦沼泽自然保护区相辅相成的设施。
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1)物料的选用 香港建筑署在建造湿地公园时十分注重物料的选择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主要体现如下。 ①优先采用可以更新的软木材而不是硬木材; ②研成粉末的硅酸盐粉煤灰代替了一部分水泥掺入到混凝土中增加其防水性; ③沿入口坡道南侧设置穿过中庭的循环利用的砖墙(广州某传统中式建筑拆下来的砖),减轻了太阳辐射对建筑的影响; ④大量使用在香港苗圃不常见的乡土湿地植物物种,可以尽可能地模拟自然生境,而且能将维护成本和水资源的消耗降到最 少; ⑤材料的再利用,包括军器厂街警察总部拆卸下来的花岗石废料、动物折纸造型的雕塑、周边流浮山渔村中弃置的蚝壳等, 都被巧妙地运用在公园入口景观的设计中。
溪畔漫游径及湿地探索中心 连接访客中心及湿地探索中心的溪畔漫游径,沿途设有传意牌向访客介绍由高 地溪流至河口湿地的生态特点。湿地探索中心则是一个户外教育中心,设有实 验室及点水池让学生及访客可在此进行生态调查及认识人类如何善用湿地。
8
这座公园是环境保护实践和可持续发展两者相结合的首个范例。它充分发挥了自然保育、旅游、教育和市民休闲娱乐 这些截然不同并可能相悖的多种功能,因此在香港或整个亚洲都是独一无二的。
展览廊 1) 湿地知多少 2) 湿地世界 3) 人类文化 4) 观景廊 5) 湿地挑战
儿童游戏区——沼泽历奇 儿童游戏区的概念源自“未来不是我们将会到达的地方,而是我们把梦想实践 的地方;这个世界并不是制造出来,而是发掘出来”。透过游戏及选择决定, 无论成年人或儿童也能欣然接受未来是在我们掌握之中。游戏区主要由迷宫的 形式组成,并把“我们每天的选择会影响周遭湿地环境”的讯息传播出去。
9
(2)水系统的设计 水是湿地形成、发展、演替、消亡与再生的关键。湿地公园水系统的设计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①利用可以获得的天然水资源,重建了淡水和咸淡水栖息地。咸淡水栖息地依赖于自然的潮汐运动;淡水湖和淡水沼泽以及 来自于周边城市排放的雨水作为其主要水源,这些雨水需经过三步处理:首先收集在一个沉降池中,然后通过水泵提升到天 然芦苇过滤床中净化,最后通过重力作用流入淡水湖和沼泽; ②这些水体本身也是通过可持续的方式建造的,它们利用了原有鱼塘约一米厚的防水砂浆中的黏土; ③水的流速和水深由一系列简单的手动控制的堰来进行调控。
6
• 观鸟屋及小品建筑的设计
环保的理念: ①木质观鸟屋利用双层天窗尽可能地利用自然通风和自然采 光,使游客感觉舒适; ②观鸟屋前的入口的廊道两侧采用天然芦苇编制的围墙,不 仅体现了环保的理念,并能和周边自然环境完全融为一体。 ③休息亭通过双层隔板,中间架空以减少太阳辐射; ④其他小品如观察平台、桥、栏杆、椅子、垃圾箱、路牌等 采用可更新的软木材,不仅环保,而且和周边自然环境结合 得非常融洽。
3
设计特色:
设计者成功将空间、天、水连 接起来,并在屋顶设有大片草 地,游客可以毫无障碍地在缓 缓倾斜的草坡屋顶上漫步,欣 赏周围的湿地风光。从广场入 口看,彷佛前面升起一座绿色 的山丘。这一巧妙设计,不仅 体现了园景与建筑物的完美融 合,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建筑的 能源使用效率,体现了环保设 计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