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浅谈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浅谈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新课程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教学的目标,三者是一个相互促进的有机体,为学生自主、充分、全面、优越的发展定位,全面培养了学生素质。

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以往应试教育的制约,有部分教师往往还只是钟爱于那些知识基础好的学生,侧重于知识与能力的落实,忽视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充分地培养和发挥,导致少数学生学习间断、知识面缺失、学习障碍,进而造成不断有学生脱群掉队,成为“主观、人为的学困生”。

那么,要实现“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应从哪几个方面去开发和利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落实三维课程目标呢?
1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也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是发展学生某种智力的契机,是学生学习的内在“激素”,可激发学生“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

而学困生往往表现出学习兴趣淡薄,缺乏强烈求知欲,基础差、反应慢,学习积极性不高,厌学、甚至逃学。

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少指责、多鼓励、因势利导,对他们要细心、要关爱,多提供机会,多交心,多为他们创设尝试和表现的环境和条件.对他们课堂提问的难度和坡度适当降低,使他们通过老师的引导、垫梯子跳一跳也能“摘到果子”,也能得到老师肯定和赏识,产生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进而产生可持续成功
的愿望。

然而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容易发生反弹,要不断靠老师循序渐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爱心和教学艺术。

这就要求我们有育人的高尚情操,用心设置教学情境,多发掘引用现代网络教育资源,多演示,多操作,多利用实物的、基地的直观教学。

摒弃“一言堂、满堂灌”作风,多互动探究,恰当采用多媒体教学,多组织学习兴趣小组,多开展学科课外活动,多方位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生动幽默的教学语言、层峦叠嶂的教学情节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乐此不疲。

从而使学生由原来的“知之者”变为“好之者”,由“好之者”变为“乐之者”。

2 成就学习动机,使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学习动机是学生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强大动力。

她象一盏指路明灯,指引着学生的学习方向;如一枚诱人的果实,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达标愿望而努力去采撷;又象一台发动机,不断激励学生加把油努把力在前进道路上克难攻坚,渴望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就。

正确的学习动机来源于正确的学习目的。

教学中,我经常结合教学内容,补充材料给学生讲解物理学家在物理学研究中所表现出的顽强拼搏精神和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搜集播放一些科技新发明及物理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国防、科研上的突破和应用;讲解本校各届同学在参加全国物理知识奥赛中做出的勤奋努力和获奖情况;讲解以前在本校学习的同学大学毕业所取得的优秀学业和对社会所做出的贡献;展示中学生科技
创新活动中一些同学的优秀作品,使学生在内心深处感到振奋,受启发得教育,耳濡目染,畅谈自己的理想,制定学习目标,产生久远的良好的学习动机,并时刻鞭策自己为理想而不懈努力。

3 增强学习自信心,激励学生不断上进
学困生常常没有强烈的释疑愿望,很少主动提出问题,缺乏勇气,学习处于被动地位。

如果教师冷落他们,不有意关照他们,久而久之,学生觉得无望,对学习采取无所谓的态度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善于走进他们的生活和课外活动,摸准他们的思想脉搏,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发挥他们的特长,调整他们的习惯定势和学习态度,用教师的关爱、鼓舞唤醒他们的自尊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使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克服学习上的自卑心理,昂起头拿出精神去学习。

另外,在教学中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区别对待,分层讲辅,分层次目标教学,多补救,多指导方法,多赞赏,对他们在知识、作业上的出错、考试的失误退步、学生的灰心丧气,教师决不能盲目草率横加指责,否则他们的心灵就会受到伤害,就又容易自暴自弃,而要耐心引导,反复抓,抓反复。

同时让同一基准线上的学生开展竞赛,发现问题、互学互评,比学赶帮超,节节都有满意的喜悦,他们在各自的层次上每每都有成就感,始终学习在希望的田野上,信心十足,自励自强,培养出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

4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果
学困生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随心所欲,不自己动脑筋,不求甚解,一味的等老师来“喂”来督促。

课前不预习、上课不专心、课后不作业、不及时复习、不归纳总结、遇到问题不互动讨论、照搬照抄、不按要求学习、不反思学习过失、不讲究学习方法、不思考借鉴别人的方法技巧、不虚心学习请教、不弥补知识缺失,人为造成学习障碍。

所以教师除了精湛的教学互动和艺术魅力外,还要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如指导学生学会带着问题去预习自学、学会如何在老师指导下探究学习,如何对概念、规律和解题技巧归纳小结,如何由浅入深的训练达标。

尤其在遇到两难问题时教师要抓住契机,加以点拨,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积极尝试。

指导学生学会反馈自己的学习,善于自己发现问题,知道哪里出了毛病,为什么会出错,并及时回顾、及时复习、及时升华,使学生学有所成,步步为营,扎实推进。

只有当学生有了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才是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才能使他们的思维更活跃、更深入,提高学习的效果,进而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完成由“学困生”到合格生,进而到优秀生的转变。

“动人心者,莫先于情”,师生之间建立和谐民主的关系,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创造师生之间的情感效应,以便做到动之以情、深于父母;晓之以理、细如雨丝;导之以行、潜移默化;持之以恒、诲人不倦。

这样学生“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起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教师的天职不仅在于教,更重要的在于培养和发挥学生的非智
力因素。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了高度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才能始终矢志不渝地充满探索激情而又脚踏实地一级一级地攀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