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国内煤企成本分析报告

2018年国内煤企成本分析报告

2018年国内煤企成本
分析报告
2018年5月
目录
一、动力煤:龙头企业吨煤生产成本低且波动幅度小 (6)
1、基本情况:2017年煤炭行业成本有所上涨,但龙头煤企单位生产成本较为
稳定 (6)
(1)受行业景气度下滑影响,2013-2016年煤企煤炭营业成本连年下降 (6)
(2)2017年煤企煤炭营业成本上涨明显 (6)
(3)行业龙头的自产煤生产成本较同行业其他企业更低,且变化幅度更小 (7)
2、结构分析:贸易煤价格上涨推动龙头企业煤炭业务总成本上涨 (10)
(1)贸易煤成本占比显著提升 (10)
(2)贸易煤成本上升是推动总成本上升的第一因素 (10)
(3)动力煤价格上涨推动贸易煤价格上涨 (11)
(4)贸易煤采购量影响贸易煤成本增长幅度 (12)
(5)贸易煤采购价格随市场波动而波动,其采购的增加并不能显著增厚公司的利润 (13)
3、自产煤成本结构分析:可变成本占比减少,固定成本占比增加 (14)
4、地区自产煤成本分析:“三西”地区成本具有较大优势 (18)
二、冶金煤:吨煤成本涨幅较动力煤企业大,山西地区成本优势明显 (20)
1、煤炭业务营业成本先降后升 (20)
2、吨煤销售成本同比增幅较动力煤更大 (21)
3、吨煤成本结构的变化 (22)
三、煤企期间费用率显著下降,神华、陕煤吨煤期间费用不升反降 (22)
1、煤企近两年期间费用率显著下降 (22)
2、煤企吨煤期间费用2017年出现不同变化 (24)
四、主要风险 (25)
1、政策调控力度过大风险 (25)
2、经济增速不及预期风险 (25)
3、新能源持续替代风险 (25)
动力煤龙头企业营业总成本有所上涨,贸易煤价格上涨的推动作用较大。

2017年,中国神华、陕西煤业、兖州煤业等行业龙头煤炭营业总成本普遍同比提升30%-40%,吨煤销售成本(煤炭营业成本/商品煤销量)普遍提升10%-20%,其中贸易煤成本增加量占煤炭成本增加量的比重皆超过50%,贸易煤采购价格的上涨是推动龙头煤企总成本上升的第一因素。

以陕西煤业和兖州煤业为例,2017年贸易煤的毛利占比仅为2.4%、1.6%,利润贡献非常有限。

行业龙头煤企:单位生产成本低且波动幅度更小。

2017年自产煤单位生产成本:陕西煤业114.2元/吨(+7.1%),中国神华108.5元/吨(-0.4%),兖州煤业200.8元/吨(-0.5%),其中兖州煤业与内蒙低成本新矿投产带来的成本摊薄有一定关系,三家龙头公司自产煤生产成本为100-200元/吨,平均波动率仅为2.1%,而行业其他动力煤公司单位生产成本为200-450元/吨,平均波动率约为16.6%,龙头公司在产出效率和成本控制方面具有较强优势。

煤炭生产成本结构变化:可变成本占比减少,固定成本占比增加。

在行业景气下行期(2012年-2016年),煤企主要通过减少井工矿的掘进尺度、降低人员工资、降低设备的购买、不计各项生产基金、动用专项储备等来实现生产成本的减少。

经历淘汰和变革后,各类煤企的可变成本(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人工成本等)占比有所缩小,而固定成本(折旧及摊销,维简安全费、洗选加工费、矿务工程费、征地及塌陷补偿等)占比有所提升,这与煤炭企业淘汰臃肿人员、扩大先进矿井生产等使得产出效率提升、规模效应增加是有关系的。

煤炭生产地区优势比较:“三西”地区具有较大优势。

矿井产能位于陕西、内蒙、山西即“三西”地区的煤企,以神华、陕煤为例,其自产煤生产成本显著低于其他地区煤企。

一方面,西北地区煤炭开采年份少,开采深度尚可所以原材料、燃料及动力成本相对较少;另一方面,该地区矿井规模大,人均产出高,同时物价水平相对低,使得单位人力成本偏低;同时,计提费用的差异也是造成生产成本不同的重要原因。

冶金煤企业:吨煤销售成本涨幅较动力煤企业大,山西地区成本优势比较明显。

2017年冶金煤企业吨煤销售成本上涨幅度普遍在30%以上,高于动力煤龙头企业10%-20%的涨幅,这或许与冶金煤价的涨幅程度更大有关。

我们发现,山西地区的冶金煤公司吨煤成本较冀河北、贵州等地要更低,同时涨幅也相对更小,成本优势依然较为明显。

期间费用:煤企期间费用率普遍下降,神华、陕煤吨煤期间费用不升反降。

2016年后伴随煤价回升,煤企盈利能力变强,同时优化经营控制费用涨幅,煤企期间费用率普遍开始下降。

2017年大部分煤企吨煤期间费用(煤炭的期间费用通过收入占比算得)出现不同程度上升,动力煤企业普遍涨幅约10%,冶金煤企业涨幅20%-40%,但得益于规模化的生产,中国神华、陕西煤业吨煤期间费用同比下降3%和增加1%,不升反降,使得公司在煤价中高位条件下业绩释放能力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