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知识结构(1)三线同平面: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1.光的(2)等角: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规律注:入射与反射光线的光路是可逆的光注:反射包括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漫反射同样遵从反射定律的(1)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反 2.平面镜(2)像距等于物距射成像规律(3)像与物等大和(1)三线同面: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折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射 3.光的(2)当光从空气射入水或玻璃等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折射规律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当光线垂直于界面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变(3)当光从玻璃或水等介质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解题指引例1 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20 °时,反射角也是20°B.当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C.镜面反射遵从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从光的反射定律D.如果反射光线向法线靠近,则入射光线也向法线靠近【指引】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20°时,说明入射角为70°,所以反射角为70°,故A错误。
当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角也同时增大5°,这样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会增大10°,所以B也错误。
事实上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是反射现象,因此都遵从反射定律,只不过漫反射的表面可以看成是许许多多的小镜面组成的,因此C也不对。
D正确的原因是,反射光线向法线靠近说明反射角在减小,所以入射角也会减小,因此入射光线一定向法线靠近了。
【探究】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例2 如图2-15所示是一个不完整的光路图,其中∠2一∠3,两种介质分别是空气、玻璃,根据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可知,图中表示界面,表示法线,为入射角,为折射角,光由射向。
图2-15【指引】由∠2=∠3,其他角没有相等关系,可确定它们为人射角和反射角。
CG为法线,AE为界面。
若DO为入射光线,则没有折射光线,由此可确定BO 为入射光线,∠2为人射角,∠3、∠6分别为反射角、折射角。
由图可知,∠2>∠6,根据折射规律可知,光线是由空气射向玻璃。
本题答案是:AE CG ∠2 ∠6 空气玻璃例3 图2-16所示是平面镜前的一个物体,画出物体BA在平面镜中成的像B′A′。
图2-16【指引】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相同,且物距等于像距,因此可以把A点和B点各看成一个点物体,作出A和B的虚像A ′和B ′,用虚线连接A ′和B ′,这就是我们要找的虚像,如图2 -17所示。
图2-17【探究】平面镜成像的作图关键是在物体上选择有代表性的几个点、,确定这些点的像的位置后,整个物体的虚像也就确定了。
例4 (安徽中考题)如图2 -18,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在平面镜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块光屏,光屏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
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左侧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
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填“镜面”或“漫”)反射。
若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图2-18【指引】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关键是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三线共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不管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均遵守反射规律。
【答案】漫不能在【探究】反射规律学生已基本掌握,但对书本实验往往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本题提示复习时要全面。
例1 (杭州中考题)图2-19为一辆轿车的俯视示意图。
O点为司机眼部所在位置,司机在右侧的后视镜AB(看作平面镜)中能看到车尾C点。
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画出司机眼睛看到(C点的光路图。
图2-19【指引】眼睛能看到C点,是因为C点发出的光经过后视镜的反射进入眼睛,但因为人眼感觉不出光的反射,而觉得光是从镜子后面的像的位置直射而来的。
凶此,只要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先用对称法找到像的位置,然后连接像点和0点,找到镜面上的反射点,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答案】如图2-19【探究】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反射光路图是平时教学中需要掌握的内容。
但本题以一种全新的、联系实际的形式出现,就需要考生在熟悉物理模型的基础上.还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
不要被一些表象所迷惑,否则会无从下手。
达标练习1.将一枚硬币放在杯底,倒入水后,硬币的位置看起来 ( )A.升高了 B.降低了 C.不变 D.无法确定2.人潜入水中后看到岸边的一棵树,其实是 · ( )A.变高了的树的虚像 B.变低了的树的虚像C.变高了的树的实像 D.变低了的树的实像3.当某同学从远处走向一面穿衣镜时,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及像与人的距离的变化是( )A.像变大,人与像的距离变大 B.像变大,人与像的距离变小 C.像的大小不变,人与像的距离不变 D.像的大小不变,人与像的距离变小4.(荆门中考题)以下是关于光现象的一些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在岸上看到水里的鱼比它的实际位置低一些B.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光的反射现象C.看到物体成的虚像时,并没有光线射人我们的眼睛D.小孔成像说明了光沿直线传播5.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55度,转动平面镜,使入射角增大5度,则人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 ’A.70度 B.75度 C.80度 D.60度6.在雨过天晴的夜晚行走,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 )A.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B.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C.迎着月光或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D.迎着月光或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7.下列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注水后的水池底部看起来变浅 B.平静的水中映f“人的倒影C.斜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折 D.站在阳光下.地面卜会出现影子8.当光从水里斜射到空气中时 ( )A.只发生折射,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B.既发生反射又发生折射,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C.既发生反射义发生折射,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D.只发生折射,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9.(江苏中考题)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是 ( )A湖面“月影” B杯中“断笔” C墙上“孔雀” D镜中“风景”10.如图2- 20所示.一束激光从容器底部的光源S发出沿直线射到墙壁上的A点。
若向容器内缓慢地倒入水,则墙上的光斑将 ( )A.仍在A点B.向A点上方移动C.向A点下方移动D.无法确定图2-2011.(温州中考题)“小科学家”比赛中,有一个项目是“反弹击物”(如图2-21所示),要求参赛者将皮球射到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弹击中目标区内的物体。
参赛者在发射区沿哪一方向射球,最有可能击中目标 ( )A.沿OA方向 B.沿OB方向C.沿OC方向 D.沿OD方向图2 -2l12.如图2-22所示,把筷子斜插入水巾,从水面上方看筷子,正确的是( )图2-2213.如图2-23所示,检查视力时,眼与视力表应相距5米远。
若视力表距平面镜3米,则人离平面镜的距离应是 ( )图2-23A.1米 B.2米 C.3米 D.4米14.如图2-24所示,物体AB直立于垂直放置的平面镜前.现在物体与平面镜之间稍靠近镜面上方的一侧插入一块不透光的木板CD,木板CD的下端与物体AB的中点等高,则物体在平面镜内 ( )A.只有AB下半部分的虚像B.不出现AB的虚像C.只有AB下半部分的实像D. 仍有A B完整的虑像图2- 2415.(成都中考题)如图2 -25所示,物体AB高1.6米.平面镜CD高0.6米,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米。
下列关于物、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通过该平面镜不能成完整的像B.像高与平面镜的高相同,为0.6米C.物体与像的距离为2米.D.像高与物体的高相同,为l.6米图2 -2516.(湖州中考题)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2-26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2-26乙)。
造成“看不见”和“又看见了”的原因分别是 ( )A.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B.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C.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D.光的反射和光的直线传播图2-2617.(成宁中考题)“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井水中了,大叫起来:“不得了啦,不得了啦!月亮掉到井里去了!”……(如图2-27所示)。
关于井中月亮,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井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B.井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C.井中l叶J现月亮属=F光的折射现象D.井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近图2 -2718.(宁波中考题)如图2-28所示为用玻璃罩罩着的古石碑,由于玻璃反光,石碑上的字很难看清。
小科认为:①用玻璃罩能有效防止酸雨对石碑的侵蚀;②石碑上的字发生了镜面反射;③罩外的树木通过玻璃表面反射成了虚像;④若罩外的光线再强一点,石碑上的字看起来一定会更清晰;⑤若罩内能给石碑一定的照明,石碑上的字看起来会更清晰。
其中合理的是 (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图2-2819.(金华中考题)小明用半圆形玻璃砖研究光的折射。
他让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到玻璃砖的圆心后,发现光线最终从玻璃砖射出,回到了空气中。
下列哪幅图能正确反映实验时的光路( )20.(台州中考题)从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位置与实验位置不同。
下列模型能解释此现象是 ( )A B C D21.光线从与界面成30。
角的方向由空气射入某种液体中,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刚好垂直。
则反射角为,折射角为。
22.钓鱼时,看到水中的鱼比鱼的实际位置要一些,这是因为水中鱼射出的光线在水面发生了的缘故。
23.身高1.6米的人站在高l米的竖直平面镜前3米处,他在镜中的像高是米,像和他相距米。
当人向后退0.5米,则此时像和他之问的距离是米。
24.坐在教室不同位置上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这是因为发生了光的反射:而黑板某部分出现“反光”现象足由于光线射到这部分时发生了反射。
25.小明在平静的小河边散步时,看到“鱼在云中游”,那么他(1)看到的鱼是 (填“实像”或“虚像”),看到的云是 (填“实像”或“虚像”);(2)看到鱼是由于 (填“反射”或“折射”)光线进入眼睛,而看到云是由于(填“反射”或“折射”)光线进入眼睛。
26.古诗中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网”的壮美诗句,诗人看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而是光线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时发生了而形成的像,太阳的实际位置在图2 -29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