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交通枢纽概述)

第二章(交通枢纽概述)


5.民航
干线航线 — —一般连接省会城市、 大都市机场; 民航线路 机场。 支线航线 — —一般连接中小型城市
2.2 交通枢纽分类
交通枢纽
按运输方式
按服务对象
按服务功能
按布局形状
按服务数目
公 路 交 通 枢 纽
铁 路 交 通 枢 纽
水 运 交 通 枢 纽
航 空 交 通 枢 纽
城 市 公 共 交 通 枢 纽
务体。是国家或区域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形式目前有两种,主
体式(居多)与综合式。
2.基本属性
时空性(动态变化,时空扩展,时间上的动态发展,空间服务功能的拓 展); 社会性(依托城市,承担城市内部对外客货流服务); 综合性(各种方式的综合一体化,政府、运营企业、个体经营者等综合)
差异性,铁路技术不能在公路中广泛使用); 具有一定的自适应性和自组织性(有机体的特性)。
4.功能
六大功能:运输组织与管理(运输生产与组织、客货流组织、运力组织、 运行组织)、中转换乘及换装、物流功能、多式联运、信息流通和辅助服务。
5.发展状况 1)国外理论与实践
日本提出的“铁路结节点”理论
乡道(Y)
村道(C)
2.城市道路
快速路 — —中央分割带、四车道 以上、控制出入口、( 立交)、 60 ~ 80km / h (长沙二环线); 路,以交通功能为主, 40 ~ 60km / h(芙蓉路); 主干线 — —连接城市各分区的干 城市道路 间的交通集散作用,兼 有服务功能,一般为 次干线 — —承担主干线与各分区 40km / h(赤岭路); 区路)的连接线,以服 务功能为主, 30km / h。 支线 — —次干路与街房路(小
第二章 交通枢纽概述
2.1 交通运输枢纽网络线路划分
国家高速 高速公路 地区高速 一级公路 一般二级 技术等级二级公路 汽车二级 三级公路 四级公路 1.公路 公路 等外公路 一般国道 国道 国道主干线 省道 行政等级县道 乡道 村道
交通枢纽发展不平衡(区域差异); 综合交通网还不完善(给综合交通枢纽的选址、规划和建设造成影响);
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特别是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严重影响 联合运输的效益和效率);
缺乏统一的规划协调; 管理体制落后。
a、功能的复杂性、多元化,不是单一的集散地,是为客货 运输提供全程服务的中心和物流的后勤基地,包括物流、 客流、信息流、资金流等。 6.发展趋势 b、内涵的渐进性,动态变化,与时俱进。 c、加强与整个运输网路的联系,网络经济时代。 d、建设呈现主体化和综合化。
4.铁路 国家铁路 — —由铁道部(国家)管理; 5000 多公里; 地方铁路 — —由地方人民政府管理(河南地方铁路运输总公司),目前全国有 合资铁路 — —一般由地方政府与铁道部合资建设(如粤海铁路等); 线路性质 公里,如(工旷铁路、 森林铁路等); 专用铁路 — —由企业或其他单位建设与管理,我国目前有近30000 铁路专用线 — —由企业或其他单位建设的与国家铁路或其他铁路接轨的岔线,要求长度小于30km,动力 与车辆要与国家铁路一致,我国目前有 1500 多公里。 Ⅰ级铁路 — —全国性的骨干铁路,运量大; 铁路按作用功能Ⅱ级铁路 — —地方性干线铁路,运量较大; Ⅲ级铁路 — —为区域所用。 单线铁路 — —只有一条轨道线(正轨); 双线铁路 — —两条正轨; 电气化铁路 — —电力牵引铁路; 高速铁路 — —200km / h以上的铁路; 客运专线 — —仅供客车通行铁路,一般200km / h以上; 当前社会理解 较短,实行公交化; 城际铁路 — —在人口密集的城市群或都市圈建设的高速客运专线,一般距离相对 高铁 — —目前基本按高速铁路定义,但我国实际情况应该是新的客运专线, 300km / h以上,公交化; 地铁 — —地下铁路,一般在城市地下,公交化; 轻轨 — —一般来讲与地铁区别不大,主要在于车型轨道宽度上区别,轻轨一般较窄; 磁悬浮 — —利用磁场技术保持轨道交通运行的线路。
高速公路——流量25000辆以上、专供汽车出入、全 封闭、 90~120km/h(我国); 一级公路——流量10000~25000,根据需要控制出入 口、80~100km/h;
二级公路——流量2000~7000(中型载重汽车),一 般无中央分隔带,60~80km/h;
三级公路——流量200~2000(中型载重汽车)、一般 二车道,40~60km/h; 四级公路——小于200、一般一车道、小于40km/h; 等外公路——1980年以后不再统计,一般不作为公路 里程统计。 国道(G)——一般国道编号为3位数,即G107(首 都放射)、G207(南北向)、G315(东西向);国道 主干线G4(京港澳)、横纵线G60(沪昆)、绕城线和 联络线G0410(长沙绕城); 省道(S)——目前各地一般遵照国道模式定义; 县道(X)
3.内河航道
天然河流航道 — —流经山区或平原,受水季影响大(长江、湘江) 渠化河流航道 — —以航运开发或水资源综合利用为目标(航运、 防洪、发电、灌溉等,实施渠化工程,即在河流 性质分类 上构筑大坝或建筑物,以保证水深与通航(广东连江) 限制性航道 — —河道狭窄,河床平坦稳定,水流平坦,水流变幅较小, (如京杭运河)。 一级航道 — —3000 吨 内河航道 吨 二级航道 — —2000 三级航道 — —1000 吨 四级航道 — —500吨 技术等级 五级航道 — —200吨 六级航道 — —100吨 七级航道 — —50吨 等外航道 — —小于50吨
主张在铁路枢纽点上分散培育城市功能,以形成大城市的功能和结 构体系,并以此作为实现多中心城市结构的前提条件。
前苏联提出的“交通枢纽点”理论 在建立具有多种形式的运输结构框架的基础上,强调交通枢纽点的 作用。
2)我国综合交通枢纽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交通枢和要求还没有在站场建设中体现出来);
3.系统特性
功能与目标的统一性(各运输方式之间的统一,每一种运输方式都
有其功能和目标,要统一,系统最优); 构成与结构的复杂性(也是目前发展的一个趋势,大系统); 与外部环境的密切联系(系统的特性之一); 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关键技术难题,如城市部门很难和交通部
门衔接好); 各子系统的发展不平衡性和技术差异性(各子系统发展迅速,存在
客 运 交 通 枢 纽
货 运 交 通 枢 纽
客 货 综 合 交 通 枢 纽
城 市 对 外 交 通 枢 纽
城 市 交 通 枢 纽
特 定 设 施 交 通 枢 纽
立 体 式 交 通 枢 纽
平 面 交 通 枢 纽
单 式 交 通 枢 纽
综 合 交 通 枢 纽
2.3 综合交通枢纽 1.概念
是多种运输方式(至少两种以上)交通干线的交汇与衔接处,共同为办理 旅客或货物的发送、中转、到达所需的多种运输设施及辅助服务功能的有机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