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诊断】
▪ (一)临床表现
▪ 外踝部疼痛、肿胀,踝关节功能障碍。肿胀与疼痛局限于外 踝的前下方,可出现皮下瘀斑、行走时跛行步态、伤足不敢 用力着地、活动时疼痛加剧。当足被动跖屈内翻时疼痛加重 ,外翻时则减轻。
▪ 外侧副韧带由于损伤的程度不同又可分为韧带扭伤和韧带断 裂,严重损伤发生韧带断裂时,在韧带断裂处可摸到凹陷, 甚至摸到移位的关节面。
二、内侧副韧带损伤
▪ 【病因病机】 ▪ 多因行走或跑步时突然踏着不平的地面,或上
下楼梯、走坡路不慎踏空,或骑自行车、踢球等体 育运动时不慎跌倒,致使足过度外翻而产生踝部扭 伤。 ▪ 【临床表现】 ▪ 内踝前下方肿胀、皮下青紫,有瘀血斑、有压 痛、足被动外翻时疼痛加重。内侧副韧带完全断裂 时多合并有外踝骨折或腓骨下端骨折,并可伴有下 胫腓韧带及骨间膜的损伤,出现下胫腓骨分离。
▪ 踝关节扭伤多是由于行走时不 慎踏在不平的路面上,或腾空 后足跖屈落地,足部受力不均, 而致使踝关节过度内翻或外翻 而造成踝关节扭伤。
根据踝部扭伤时,足所处位置的 不同,可以分为内翻损伤和外翻 损伤两种,其中尤以跖屈内翻位 损伤最多见。
跖屈内翻位损伤时,多造成踝部 外侧的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损 伤,距腓后韧带损伤则少见。
踝关节韧带损伤为什么外侧多于内侧?
(1)由于外踝比内踝约长1cm,且靠后方, 内侧韧带比外侧韧带坚强。因此,足的内 翻活动比外翻活动大。
(三)处理
在现场急救时,立即用拇指压迫痛点 止血,同时做强迫内翻试验和踝抽屉试验, 检查有否韧带完全断裂。
用氯乙烷喷射或用其喷湿的棉花团压 迫以加快止血,然后用较大的棉花块或海 绵垫加压包扎,并抬高伤肢。
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概 述
▪ 踝关节扭伤是日常生活中 最易发生的外伤,尤以外 侧副韧带扭伤最为多见。
▪ 但对这类损伤迄今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 任何年龄均可发生本病,尤以青壮年更为多
见。
▪ 事实是,严重的损伤可使韧带断裂,治疗不当可后遗关节不 稳定,容易反复扭伤,久之可继发关节粘连或创伤性关节炎, 造成关节功能障碍,因此,对其治疗应加以重视。
行走不慎 腾空落地
足部受 力不均
踝过度
外翻 内翻
内收力
韧带附着处骨膜撕裂出血 韧带纤维部分撕裂或完全撕裂 撕脱性骨折,距骨半脱位
旋后力
内侧副韧带 损伤
外侧副韧带 损伤
外展力外侧副韧带损伤70% ▪ ①外踝长,内踝短,外侧副韧带薄弱。 ▪ ②足内翻背屈肌力>内翻力。
一、外侧副韧带损伤
绷带包扎时应注意行走方向,即内翻 损伤应呈轻度外翻位固定,使受伤组织处 于松驰状态。
24h以后,根据伤情可选用新伤药外敷、 理疗、针灸、按摩、药物痛点注射及支持 带固定等,并应及早练习踝关节功能。
对较严重的韧带捩伤,也可采用石膏 管型固定。
韧带完全断裂的患者,经急救固定后 送医院作进一步的治疗。
注意事项
2、外固定期间,应练习足趾的屈伸活动 和小腿肌肉的收缩活动。拆除外固定后, 要逐渐练习踝关节的内、外翻及跖屈、 背伸活动,以预防粘连、恢复踝关节的 功能。
3、注意踝部保暖,避免重复扭伤。
检查方法
(一)强迫内翻试验 (二)强迫外翻试验 (三)踝关节抽屉试验 (四)捏住坶趾足外翻抗阻力试验 (五)捏小腿三头肌试验
▪ 临床上以外侧副韧带损伤最为多见,下 胫腓韧带单独损伤较为少见,多与踝关 节骨折、脱位合并存在。
解剖概要
▪ 踝关节是由胫腓骨下端和距骨滑车组成。
▪ 胫骨下端内侧向下的骨突称为内踝,后缘稍 向下突出称为后踝,腓骨下端向下突出称外 踝。
▪ 外踝细长,较内踝长约1cm,且位于内踝后 约1cm。
病因病机
治疗
▪ 侧韧损伤在踝关,小腿滚按揉往返, ▪ 外侧三里阳陵泉,内侧商海溪穴专, ▪ 损伤周围轻揉按,按揉诸穴莫使偏, ▪ 拔伸摇动内外翻,擦揉推抹施术完。
踝部筋伤
踝关节扭挫伤理筋手法
1、作踝背伸 2、作踝跖屈 3、作踝内翻 4、作踝外翻
按压内外踝,上下理筋,反复数遍。
注意事项
▪ 1、如果踝关节韧带损伤轻者,可用绷带或 胶布将踝关节固定于韧带松弛位。即外侧 副韧带损伤将足外翻位固定,内侧副韧带 损伤将足内翻位固定。韧带撕裂严重者, 也可采用石膏托按上述方法固定之。约三 周左右拆除外固定即可。
如合并有关节骨折或关节不稳等后遗 症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 (二)检查
▪ 外踝前下方压痛明显,若将足做内翻动作时则外踝前下方有 明显疼痛,即足内翻试验阳性。当可疑韧带断裂时,可用抽 地试验鉴别。
▪ 其方法为:一手抬足跟向上,一手向下压小腿下部,与健侧 比较,活动度大者为阳性。
诊断要点
X光片可除外踝部的撕脱骨折。
被动强力使足内翻或外翻位,在 此应力下拍摄X光片,可见踝关节 间隙明显不等宽或距骨脱位的征象, 则提示韧带完全断裂。
【病因病机】
▪ 踝关节内踝较外踝短,外侧副韧带较内侧副韧带薄 弱,足部内翻肌群较外翻肌群力量强,因此,当行 走或跑步时突然踏着不平地面或上下楼梯、走坡路 不慎踏空;如果足部来不及协调位置,容易造成内 翻位着地,使外侧副韧带遭受超过生理限度的强大 外力,发生外侧副韧带损伤。
▪ 当足部内翻跖屈位着地时,距腓前韧带遭受的张力 最大,因此,损伤的机会也最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