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龙湖滟澜山景观设计总结
盛梅美国ATA设计公司设计总监,景观建筑师
2006年初,ATA受龙湖北京公司的委托,负责北京滟澜山项目的景观设计。
滟澜山开盘后,据说市场的反映相当好,它的景观也很受瞩目。
从去年开始,常有开发商向我们咨询在这个项目上的设计经验,在回答了很多次类似的问题之后,不妨把常说到的内容总结一下,供大家参考。
景观概念“绿茵掩映中的社区”
1 滟澜山项目的景观设计是如何操作的
从设计的操作层面,我们还是按照常规的方式进行的。
在完成了景观的概念、方案和部分深化设计,与施工图设计单位交接后,我们的工作就结束了。
这个过程持续了大约5-6个月。
如果说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有两点:一是景观设计在项目很早就介入。
我们从一开始就和规划设计单位一起讨论景观的空间和道路形态,提了不少建议。
有些可能因为开发商的综合考虑,没有纳入实施方案。
但这个工作过程很重要,它让后面的各个环节更顺畅,并且可以提高整体的设计水平。
按我们的观察,现在的住宅项目,户型设计的工作量比例应当在逐渐下降,而规划和景观将成为设计的重点。
因为中国的商品住宅经过10多年的发展,市场慢慢成熟,居住方式进入一个相对固定的状态,户型开始标准化。
但基地永远是不一样的,道路和室外空间规划对一个社区的品质将有越来越大的影响。
如果景观设计师能够很好地理解规划和建筑,并且在室外环境中进行恰当的延伸,项目的总体品质就会自然地提升。
第二,是龙湖在项目定位上非常明确,用我们常说的就是they know what they want(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这点非常重要,因为开发商是最终的决策者,如果开发商目标明确,设计工作就会相对容易。
作为设计师,我们并不介意甲方的任何高要求,或修改建议,如果这些工作能让成果更好,修改是必须的。
人们说“文章在改不在写”,设计亦然。
没有足够的思考就完成的设计,不会太完善。
但问题在于怎么改。
有时开发商因为不了解自己所做的项目,或定位不清晰,导致不断地尝试和修改,这就很危险。
龙湖的这个项目,好处在开发商自己很清晰,所以基本上没有风格和方向上的反复,设计师只要一步步地替业主解决技术问题就可以了。
2 设计当中的挑战
这个项目的难点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做出味道很足的环境。
因为建筑是改良欧式的,有一点地中海的味道,也是开发商比较成熟的产品形式,所以景观的风格一开始就确定了,要和建筑吻合、并充分体现高档社区的感觉。
但由于容积率的要求,景观可利用的空间并不多。
当时和我们配合设计的园林咨询单位,觉得这种条件是没法做的。
把图纸发到美国,公司有经验的设计师看了后,说:这个基地不用做别的,就做竖向和种植设计。
工作的重点就定了下来。
在这里,种植不是简单地种上花、草和树就行了。
在室外,树木是用来塑造空间的,它们的重要性和建筑的墙、柱一样。
所以树木的位置要经过推敲,一颗大树界定一个场所,让这个地方的气氛有所不同。
大量的工作是解决具体问题,因为有高差变化、间距的限制等等,需要考虑周到和细致。
3 项目的成功之处
龙湖现在很受关注,我们就不说了。
具体到这个项目在景观设计方面的经验,我想有几个:
1 定位准确。
像前面说的,设计要点一开始就定了,这是设计师的经验在起作用。
类似的情况见多了,知道要点在哪里。
同时开发商目标明确,效率很高。
2 设计风格清晰。
我们做的是让环境的特色尽量突出。
大家确定,社区应当在绿树掩映之下,建筑是后退、隐藏在绿色当中的。
这和开发商的想法完全一致。
景观构筑物的设置非常少,空间都让位给绿地。
这个绿地是要很美、很有居家的休闲性。
深化的时候需要把这些特点不断强化,让风格明确。
3 实施完成度高。
这方面其实不是设计师所能控制的,尤其是在我们没有参与后期施工的情况下。
但幸运的是,我们发现大部分设计想法都被很好地保留下来了,尤其是室外空间的基本关系和层次,完成得很到位。
许多细节和原先设计的差别很大,在我们看,某些位置的铺装和硬景细部过于复杂、显得零碎,冲淡了应有的特色,并不是当初设想的。
所幸这些对整体效果的影响不算大。
总结:
我们常说一个好项目是团队合作的结果,设计师占其中一部分,但能把设计发挥到多少,不在设计师,在业主(开发商)。
美国人常说:your consultants can only be as good as you(你的水平就是你顾问的水平)。
意思是,不管找什么样的人帮你出谋划策,做决定的是你自己,而你的决策高度,就是大家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从这点看,作为设计师,我们只是从专业角度提供了必要的设计和服务。
而最后呈现出来的环境,更多是属于开发商的成功。
我们都知道从图纸到现实有多少工作在里面、多少精力要投入。
滟澜山的景观是我们在国内的项目里,实施效果最接近原设计的。
因此,我们希望能和更多优秀的开发商合作,共同创造美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