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导论
辨率和谱分辨率。
谢谢大家
• 包括宇宙飞行器(卫星、宇
宙飞船等)和空间垃圾等。
• 1957年10月4日原苏联发射第
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始了 人类历史的航天时代。
• 1957年以来,世界各国向宇
宙空间的发射已达三千多次, 被送上空间运行轨道的人造 天体也已有一万多个。
人造天体
• 重要参数:
• 运行周期 • 轨道高度,高度决定周期
• 约是地球的1/11
• 和太阳距离:2.28亿公里
• 1.53天文单位
• 自转周期:24.6h • 公转周期:687日 • 卫星:两颗
气态巨行星——木星
• 半径:7.15万km,约是地球11倍 • 质量:1.90×10²⁷kg
• 约是地球的320倍,主要是氢和氦
• 和太阳距离:5.2天文单位 • 自转周期:9.84h • 公转周期:11.86年 • 卫星:68颗(有4颗最先发现)
最暗星等:30m
著名恒星——北极星(勾陈一/小犬座α星)
• 三合星 • 质量:主星约4倍太阳质量 • 总亮度:1.97等 • 和地球距离:434光年 • 天空中的位置:北天极附近
• 赤纬89度15分 • 北极星是会变的,12000年后的北极星
是织女星(0等星)
著名恒星——南门二/半人马座α星
• 三合星,其中的丙星为距太
中子星合并
致密天体——白矮星
• 大小:约地球大小 • 密度:100-10000kg/cm3 • 实例:天狼星伴星 • 太阳的质量,地球的大小 • 天狼星是全天第一亮恒星
致密天体——中子星
• 大小:半径10-30km • 密度:1014-1015kg/cm3 • 实例:蟹状星云中的中子星
PSR 0531+21
星际介质
• 空旷的宇宙空间:恒星、行
星等星体只占极小的一部分。
其余部分被星际介质充满。
• 星际气体:星际介质并不均
匀,比较密集的地方称为星
际气体。
• 0.1原子/cm3
• 作用:这里是恒星诞生的地
方。星际气体在引力作用下
收缩成恒星。
人类对太空的观测
及天文望远镜的介绍
光学天文望远镜介绍
• 通过光学成像的方法使人看
• 质量:1.99 x 1030 kg
• 相当于 3.3 x 105 个地球
• 估计太阳的寿命还有50亿年
太阳的结构
• 太阳由内而外可以分成三层: • 核心区、对流区、太阳大气 • 核心区是太阳光和热的来源: • 核聚变发生的地方
太阳的结构
• 太阳大气又可以分成三层: • 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 我们看到的太阳光来自于光球层 • 日冕层只有日全食时才能看到
• 约是地球的14.5倍
• 和太阳距离:19.2天文单位 • 自转周期:17.24h,躺着自转 • 公转周期:84.32年 • 卫星:27颗
冰态巨行星——海王星
• 半径:2.48万km,约是地球4倍 • 质量:1.0247×10²⁶kg
• 约是地球的17倍
• 和太阳距离:30.06天文单位 • 自转周期:15.93h • 公转周期:164.8年 • 卫星:14颗
• 很多中子星会发出脉冲信号,
故又称脉冲星。
致密天体——黑洞
• 大小:
• 恒星级黑洞:约10太阳质量 • 星系中央的超大质量黑洞:
约106 – 109 太阳质量
• 密度:无穷大,光也无法逃脱 • 实例:天鹅座X-1
银河系中央黑洞
星系
• 含义:包含恒星、星际介质
等,并且受到引力束缚的大 质量系统
• 星系的数量:千亿以上
气态巨行星——土星
• 半径:6.03万km,约是地球9.5倍 • 质量:5.688×10² 和太阳距离:9.5天文单位 • 自转周期:10.55h • 公转周期:29.53年 • 卫星:62颗
冰态巨行星——天王星
• 半径:2.56万km,约是地球4倍 • 质量:8.6810 ×10²⁵kg
的小行星密集区域
• 和太阳距离:2.17-3.64AU • 有50万颗以上小行星 • 成因:它们本应形成一颗行
星,但木星的巨大引力阻止 了它们合并
矮行星——谷神星
• 半径:950km • 和太阳距离:2.8AU • 太阳系中最小的、也是唯一
位于小行星带的矮行星。
• 有液态水,能接受一些阳光,
有生命存在的可能
• 按轨道可分为:
• 低轨道卫星(LEO)、中轨道卫星
(MEO),高轨道卫星、地球同步轨道 卫星、地球静止轨道卫星(GEO)、太 阳同步轨道卫星(SSO)和极轨道卫星
著名的人造天体——国际空间站
•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 高度约400km,周期90分钟 • 16个国家参与研制,中国因美国
天文学导论
清华大学 马福崑
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 这一段视频是由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制作的, • 视频展现了从我们所在的地球不断扩展视野直到宇宙边缘的场景。 • 这段视频中展现的浩瀚星空都是天文学研究的范围。
什么是天文学?
• 天文学(Astronomy)是研究宇宙空间天体、宇宙
的结构和发展的学科。
阳最近的恒星,称比邻星
• 质量:1.1/0.9/0.12太阳质量 • 总亮度:-0.27等 • 和地球距离:甲乙4.35光年
丙4.22光年
• 天空中的位置:仅南半球可见
• 赤纬-60度50分
致密天体
• 特征:极高的密度,但是不
亮,利用其引力观测
• 分类:
• 白矮星、中子星、黑洞
• 来源:
• 白矮星:小质量恒星死亡 • 中子星:大质量恒星死亡 • 黑洞:超大质量恒星死亡、
• FAST是世界在建的最大射电
望远镜,借助天然圆形溶岩 坑建造。
• 反射面总面积25万平方米
(相当于30个足球场)
• 看到更清晰的宇宙。
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 Chandra X-ray Observatory
• 是美国宇航局于1999年发射
的一颗X射线天文卫星目的 是观测天体的X射线辐射。
• 其特点是兼具极高的空间分
类地行星——金星
• 半径:6050km,约和地球相同 • 质量:4.869×10²⁴kg
• 约是地球的4/5
• 和太阳距离:1.08亿km
• 0.72天文单位
• 自转周期:243.01日 • 公转周期:224.70日 • 卫星:无
类地行星——火星
• 半径:3397km,约是地球一半 • 质量:6.4219×10²³kg
到远处的物体,并且显得大 而近的一种仪器。
• 有折射式和反射式两种
世界各地的光学天文望远镜
凯
克
望
远
镜
,
夏
威
Hale (黑尔)望远镜 (5m) (1947)
夷
帕洛玛天文台(Palomar observatory)
哈勃空间望远镜(HST)
• 哈勃空间望远镜(Hubble
Space Telescope;HST)
著名的彗星——哈雷彗星
• 人类首颗有记录的周期彗星 • 唯一能用肉眼直接从地球看
见的短周期彗星
• 公转周期:约76年 • 英国物理学家爱德蒙·哈雷首
先测定其轨道数据并成功预 言回归时间而得名
• 下次出现:2061年7月28日
人造天体
• 由人工研制,发射到宇宙空
间的飞行体。运行规律与自 然天体基本相同。
喜帕恰斯提出并规定
• 数值越小星星越亮,越大则
星星越暗
• 规定:1等星的亮度是6等星
的100倍
• 两个星等间,亮度差2.512倍
常见天体的视星等
• 太阳:-26.7m • 满月:-12.6m • 金星最亮:-4.4m • 天狼星:-1.46m • 最大地面望远镜可观测最暗星等:
25m
• 哈勃空间望远镜(HST)可观测
的反对未能参与
• 1994年开始准备,1998年第一个
组件发射,2011年组装完成
• 最亮时可在地面用肉眼看到。
太阳系外天体介绍
向远处说去
太阳系外天体
• 恒星 • 致密天体(白矮星、中子星、黑洞) • 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 • 星际介质
恒星
• 恒星的特征参数:
• 质量、光度、亮度、寿命 • 和地球距离、天空中的位置
什么是宇宙?
• “宇”指无限空间,“宙”指无限时间。 • 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一切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的总称。 • 换句话说,宇宙就是世间一切的总和。 • 在生活中,我们所说的“宇宙”更多的是指地球之外的部分。
什么是天体?
• 天体是指宇宙空间的物质形体。 • 具体来说,太阳、月亮、“星星” 等都是天体。
• 星系的组成:几十亿至几千
亿颗恒星和之间的星际物质
• 星系的分类:
• 椭圆星系 • 旋涡星系 • 棒旋星系 • 不规则星系
• 椭圆星系: • 旋涡星系:
不同的星系 • 棒旋星系: • 不规则星系:
银河系
• 类型:棒旋星系 • 半径:6万光年 • 中心厚度:1.2万光年 • 质量:7500亿倍太阳质量 • 结构:银心、银核、银盘、
八大行星
小行星带 气态巨行星
类地行星
冰态巨行星
地球
• 半径:6371km • 质量:5.965×1024kg • 和太阳距离:1.5亿km
• 1天文单位(1 AU)
• 自转周期:1天 • 公转周期:1年
地球的卫星——月球
• 直径:3476km,约是地球的3/11 • 质量:7.35×10²²kg
太阳系内天体介绍
从近处说起
太阳系内天体
• 太阳(恒星) • 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 • 及其卫星(月球等) • 矮行星、小行星和彗星 • 人造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