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0)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0)

374
第十八章 骨与关节疾病病人的护理
一、名词解释
1、骨折:骨的连续性或完整性中断。

2、习惯性脱位: 由于创伤性关节脱位经复位后屡次脱位者,如肩关节习惯性脱位。

此种脱位常因第一次脱位后治疗不当,祛除固定过早,关节囊未完全修复好,使关节存在有不稳定因素,这样可反复发生再脱位,称为习惯性脱位。

3、弹性固定:脱位后由于关节囊周围韧带及肌肉的牵拉,使患肢体处于异常位置,被动活动时感到弹性阻力。

4、脂肪栓塞:为骨折特有的并发症。

这种骨折的并发症往往在损伤后24~48小时内表现出来,大约发生于45%的多发性骨折病例,占死亡原因的11%以上。

主要发生于成人,是由于骨折处髓腔内血肿张力过大,骨髓被破坏,脂肪滴进入破裂的静脉窦内,可引起肺、脑脂肪栓塞。

5、Colles 骨折:桡骨下端骨折系指距桡骨下端关节面3 cm 范围内的骨折,以中年和老年人多见。

多由间接暴力所致。

受伤时腕部背伸手掌着地而引起的桡骨下端骨折,称为伸直型骨折,又称科利斯骨折(Colles fracture ),临床上多见,骨折远端向背侧及桡侧移位。

6、骨筋膜室综合征:即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状和体征。

7、缺血性肌挛缩:是骨折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骨筋膜室综合征处理不当的严重后果。

它可由骨折和软组织损伤直接所致,更常见的是骨折处理不当所造成,特别是外固定过紧。

8、解剖复位:骨折段通过复位,恢复了正常解剖关系,对位、对线完全良好称为解剖复位。

9、截瘫:是脊椎骨折后脊髓损伤导致,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可出现受伤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临床上称为截瘫。

10、杜加征:搭肩试验Dugas 征阳性,即患侧手掌搭于健侧肩部时,肘部不能紧贴胸壁。

11、拾物试验:腰椎结核时弯腰活动受限,站立或行走时双手托住腰部,头及躯干后倾,使重心后移,以减轻对病变椎体的压力;若要拾起地面的东西,需挺腰、屈膝、屈髋、下蹲才能完成,称为拾物试验阳性。

12、托马斯征(Thomas sign ):托马斯征(Thomas sign )阳性,病人仰卧,检查者将其健侧髋、膝关节屈曲,使膝部尽可能贴近胸前,患侧下肢不能伸直为阳性。

13、上肢牵拉试验:上肢牵拉试验阳性,即检查者一手扶住患侧颈部,一手握住患侧腕部,将上肢外展,两手做反向牵引,若出现放射性疼痛及麻木感即为阳性。

14、压头试验:压头试验阳性,即病人端坐,头部后仰并偏向患侧,检查者站立病人
背后,用单手掌或双手掌在病人头顶部向下加压,若出现颈部疼痛并向患侧上肢和手部放射即为阳性。

二、选择题
A1/A2题型
1、骨折的特有体征是:C
A、疼痛
B、肿胀
C、畸形
D、瘀斑
2、骨折早期肢体的功能锻炼形式是:A
A、肌肉舒缩活动
B、关节主动运动
C、关节被动运动
D、患肢负重运动
3、开放性骨折时骨折端外露,急救的原则是:C
A、骨折复位后包扎伤口
B、骨折复位后外固定
C、原位包扎固定
D、急速送医院处理
4、骨折和关节脱位共有的特有体征是:D
A、疼痛和压痛
B、运动障碍
C、反常活动
D、畸形
5、临床上关节脱位最常见的部位是:A
A、肩关节
B、肘关节
C、下颌关节
D、髋关节
6、某患者不慎从高处跌下,到骨盆骨折,左肱骨开放性骨折,伤口正在大量出血,急救治疗首先是:D
A、骨折复位
B、清创缝合
C、骨折复位固定
D、包扎止血
X型题(多选)
7、骨折的治疗原则是:ABE
A、复位
B、固定
C、休息
D、应用抗生素
E、功能锻炼
8、骨折的专有体征是:CDE
A、疼痛
B、肿胀
C、畸形
D、异常活动
E、骨擦音
三、简答题
1、简述关节脱位的特有体征。

答:畸形、弹性固定、关节盂空虚。

2、简述骨折急救要点。

答:1.抢救生命
2.伤口包扎
3.妥善固定
4.迅速运输
375
3、骨牵引术后护理应注意些什么?
答:(1)设置对抗牵引:
(2)保持有效牵引:
(3)维持患肢有效血液循环:
(4)并发症的预防:①皮肤水疱、溃疡和压疮:②血管和神经损伤:③牵引针、弓滑落:④牵引针眼感染:⑤关节僵硬:⑥足下垂:⑦坠积性肺炎:⑧便秘:(5)功能锻炼:
4、简述骨折的特有体征。

答:畸形、假关节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

5、骨科病人功能锻炼的作用是什么?
答:功能锻炼是通过主动和被动活动,维持患肢的肌肉、关节活动功能,防治肌肉萎缩、关节僵直或因静脉回流缓慢而造成的肢体远端肿胀。

6、简述小夹板固定病人的护理要点。

答:1.小夹板固定前向患者说明固定的目的及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

2.协助医师固定。

3.维持有效固定,搬动患者时,应平移或平托固定部位,严防骨折段端移位。

4.及时评估和调整固定的松紧度,以保持1cm为宜。

5.预防固定部位皮肤受压和受损保持小夹板的清洁和皮肤卫生,检查压垫的放置位置是否合适,避免夹板压迫形成压疮。

6.预防和减轻患肢肿胀抬高患肢,以利于肢体消肿。

7.密切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感觉及运动功能。

8.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7、骨折妥善固定的目的是什么?
答:由于大多数的骨折都伴有不同程度的移位,而复位后的骨折还有再移位的趋势,加之骨折的愈合需要较长时间,都要求骨折复位后必须进行合理的固定。

四、案例分析
病人,王某,男性,26岁,已婚,农民,因车祸致左股骨中段骨折入院。

病人因车祸撞伤左腿入院,立即感到左腿疼痛、畸形、不能活动,逐渐肿胀,被交警送来本院。

X线检查:左股骨中段骨折。

入科时查体:病人神志清醒,痛苦面容,营养良好,微胖体型,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左大腿肿胀,压痛,成角畸形,末梢血运尚可。

X光片显示左股骨中段骨折。

入院后行皮牵引固定。

1、请列举皮牵引注意事项。

2、请制定患者功能锻炼计划。

376
37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