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分析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分析

徐州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地点:南主楼经济管理实验中心C714实验室 2014 年 09 月至 2014 年 12 月专业财务管理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老师师忠凯实验报告实验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基础应用实验学时:2学时实验日期:2014年09月15日实验目的:初步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结构、主要功能。

实验要求:(1)选取任一管理信息系统(ERP、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均可)进行操作演练。

要求在报告上写明系统名称。

实用单位类型。

(系统来源:本机、因特网等不限;系统规模不限)(2)了解该系统的目标,主要功能,运行环境。

要求至少截取并粘贴四幅图片记录操作演练过程,并在图片下方用文字简要说明。

(3)了解该系统基本功能。

要求将基本功能及功能之间的联系写在报告上。

(4)通过操作演练,思考总结该系统的组成、实施条件和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

写在报告上。

实验内容:系统名称:URP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系统简介:URP高校教务管理系统(University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System)简称UEAS,数字化校园核心业务系统之一,集Client/Server和Browser/WebServer技术于一体,涉及教务、教学管理各环节,面向学校各部门以及各层次用户的大型集成教务管理信息系统。

系统充分满足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全面支持学分制下的弹性修读年限、培养方案体系、教学任务管理流程、课程排选模式、考试管理、收费方式、辅修专业管理等管理工作,涵盖了教务、教学过程中的所有环节;实现了结构化的培养方案体系、受控的先选后排模式,先修读后注册的辅修模式等强大功能;为学校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提供了有力保障。

适用单位:各大高校研究对象:徐州工程学院URP综合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徐州工程学院URP综合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入口徐州工程学院URP综合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登录界面实验内容:系统目标:徐州工程学院URP综合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在系统中突出了教务数据的地位,从而能够充分保证学校教务数据的安全性、准确性和一致性。

系统还提供了与其他系统标准、清晰的数据接口,这使得系统的可扩展性、可继承性等特性都得到大大提高。

保持与其他业务系统交换数据的时候的平滑、顺畅,最终使形成的教务历史数据也更加规范和便于维护。

主要功能:信息通知、个人管理、选课管理、教学评估、考务管理、教学资源、综合查询。

(1)在信息通知中,使用者可以选择概览、查看消息、常用文件下载。

徐州工程学院URP综合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信息通知(2)在个人管理中,使用者可以通过不同选项来管理个人信息以及查看学籍异动情况。

使用者同时可以在个人管理中查询到自己毕业设计的情况徐州工程学院URP综合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个人管理(3)在选课管理中,使用者可以选择课程,也可以查看课程安排。

徐州工程学院URP综合教务管理信息系统-选课管理(4)在教学评估中,使用者可以查看评估公告、教学评估、毕业生评估等评估。

徐州工程学院URP综合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教学评估(5)在考务管理中,使用者进行考试报名、考试查询。

徐州工程学院URP综合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考务管理(6)在教学资源中,使用者可以查询教学资源和自习安排。

徐州工程学院URP综合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教学资源(7)在综合查询中,使用者可以查询成绩、课程、培养方案等一系列问题。

徐州工程学院URP综合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综合查询实验总结:运行环境:在系统技术架构上,“URP高校教务管理系统”采用B/S和C/S结合的方式来实现整体系统,同时满足管理与信息服务的要求。

该系统面向学校领导、教务管理员、教师、学生等不同类型的用户,各种用户对系统的数据处理要求、部署要求各不相同。

对于使用场所固定、数据处理量大、数据处理量大、数据处理复杂、数据处理时间长的教务管理人员功能采用C/S技术实现。

对用户使用分散、并发操作量大、访问频繁的教师和学生访问教务管理系统使用B/S技术实现。

“URP高校教务管理系统”在B/S方式中选用支持跨平台的Java技术,采用先进、成熟、稳定的J2EE软件架构,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运行性能,同时,也提高了软件的质量,增强了系统界面的友好性。

“URP高校教务管理系统”在C/S方式中,采用先进、开放、可自动升级的三层客户端软件架构,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同时降低了系统维护的复杂度,而且引入了模块化的客户端软件开发技术,并广泛采用先进的人机工程理论。

传感器:CPU温度:45 ℃显卡温度:39 ℃主硬盘温度:31 ℃(2)(3)(4)常用来作为开发MIS的软件工具有数据库,包括Acess或SQL Server或Oracle;开发工具包括2008,PB,VB/Delphi;Web开发推荐JAVA,使用Eclipse集成开发环境。

2008提供了CSS的即时编辑和套用的功能。

还提供了和FrontPage/DreamWeaver一样的Split View,也就是可以开一个分割视窗,同时看到设计画面和原始码。

它支援对JavaScript的除错与Intelisence,Multi-targeting功能,内建Ajax,不需另外安装。

使用PB,数据库处理方面比较方便,数据视图控件很方便。

VB/Delphi容易上手,开发简单。

(5)软件工程主要包括以下7个过程:①开发过程②管理过程③供应过程④获取过程⑤操作过程⑥维护过程⑦支持过程软件工程流程图软件需求分析就是回答做什么的问题。

它是一个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正确理解,然后把它用软件工程开发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

需求分析的主要方法有结构化分析方法、数据流程图和数据字典等方法。

软件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将软件分解成模块是指能实现某个功能的数据和程序说明、可执行程序的程序单元。

然后进行模块设计。

软件编码是指把软件设计转换成计算机可以接受的程序,即写成以某一程序设计语言表示的"源程序清单"。

充分了解软件开发语言、工具的特性和编程风格,有助于开发工具的选择以及保证软件产品的开发质量。

软件测试的目的是以较小的代价发现尽可能多的错误。

要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在于设计一套出色的测试用例如何才能设计出一套出色的测试用例,关键在于理解测试方法。

不同的测试方法有不同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两种常用的测试方法是白盒法,测试对象是源程序,依据的是程序内部的的逻辑结构来发现软件的编程错误、结构错误和数据错误。

黑盒法用例设计的关键是以较少的用例覆盖模块输出和输入接口。

维护是旨在已完成对软件的研制工作并交付使用以后,对软件产品所进行的实验项目:数据库及通信技术实验学时:2学时实验日期:2014年09月28日实验目的:初步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相关的数据库及通讯技术知识与技能实验要求:(1)请使用Daemon Tools Lite 软件或其他具有类似功能的软件(从网上下载安装),将本实验共享的镜像文件“演示光盘”加载为电脑光驱,并根据光盘中“软件安装说明”的提示,将演示软件安装到电脑上。

以上过程请选取至少四个界面截图粘贴到实验报告中,并在图下配以简单文字,简略说明你的操作过程。

(2)应用“SQL练习系统”(演示B2),完成以下操作:①查询全体学生的学号和姓名②查询所有年龄在19岁以下的学生姓名、性别和年龄③查询选修课程号为“T10101”的学生姓名和成绩要求将以上三项操作使用的SQL语句及执行结果(可以截图),粘贴到实验报告中。

(3)运行“数据文件合并”软件(演示C8)。

要求改用VFP编写该程序段,实现相同的功能。

请将调试成功后的程序及所有相关文件打包,命名为“数据文件合并”,独立于实验报告word文档另外保存。

(4)验证“网上传输演示”(第二版演示3.1)。

应用于其“信息录入”及“查询”功能,自拟输入数据(必要时参阅源程序),验证软件的性能。

要求分别将“信息录入”及“查询”两功能执行后的状态各自截取一幅图片粘贴在实验报告中以说明软件运行后的情况。

(5)查阅资料,总结出以下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本题不需用演示光盘):服务器主机客户机终端工作站实验内容:(1)操作过程:第一步:从网上下载安装Daemon Tools Lite 软件第二步:从网上下载演示光盘.ISO并用WinRAR作为打开方式安装演示光盘安装界面演示光盘安装完成第三步:将镜像文件“演示光盘”加载为电脑光驱添加演示光盘第四步:打开《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演示软件《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演示软件(2)SQL练习①查询全体学生的学号和姓名SQL:select sno,sname from student②查询所有年龄在19岁以下的学生姓名、性别和年龄SQL:select sname,gender,age from student where age<=19③查询选修课程号为“T10101”的学生姓名和成绩SQL:select sname,grade from student inner join sc on student.sno=sc.sno wherecno="T10101"(3)用VFP编写程序段,见“数据文件合并”(4)验证“网上传输演示”执行信息录入:①首先录入股票基本信息。

②录入信息后,单击“保存”按钮,且所使用的流程已经用红色加粗直线标注出来。

执行查询:选取0003号股票作为查询对象,在代码后的单元格中输入“0003”,单击“查询”按钮,上方表格显示查询结果,且所使用的流程已经用红色加粗直线标注出来。

(5)查阅资料,总结出服务器、主机、客户机、终端、工作站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最早的计算机网络是伴随着主机(Host)和终端(Terminal)这两个概念的出现而产生的。

当时的主机通常指大型机或功能较强的小型机,而终端则是指一种计算机外部设备,现在的终端概念己定位到一种由CRT显示器、控制器及键盘合为一体的、能与主机进行通信的专用设备,它与我们平常称谓的(微型)计算机的根本区别是终端没有自己的中央处理单元(CPU),当然也没有自己的内存,其主要功能是将键盘输入的请求数据发往主机(或打印机)并将主机的运算结果显示出来。

工作站(Workstation)和服务器(Server)都是独立的计算机。

当一台连入网络的计算机向其它计算机(工作站)提供各种网络服务(如数据、文件的共享等)时,它就被叫作服务器。

而那些用于访问服务器资料的计算机则被叫作工作站。

客户机(Client)是伴随客户机/服务机(Client/Server)的数据访问模型的兴起而被提出来的,在一般人的理解中它和工作站—服务器概念没有本质的区别。

严格说来,客户机/服务机模型并不是从物理分布的角度来定义,它所体现的是一种网络数据访问的实现方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