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新经济学InnovationEconomics

创新经济学InnovationEconomics


(2)主体、组织者——企业家 (3)作用——经济发展的动力
1.2.1 创新理论的发展
• •
学派 理论建设
技术 技术创新学 市场 技术 制度创新学 制度 创新经济学
1.2.1 创新理论的发展(续 1)
• 几个主要观点
① 创新与发明 发明≠创新 ② 创新与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 科学发现 现有技术 知识成果 及其利用 技术扩散 技术发明 技术创新 新技术 知识成果 及其应用的 新水平 经济发展
技术 企业活力与 后劲
促进 促进 生产 引导 ( 新 高 度 ) 技 术 辐 射 不 断 加 强
技术
刺激 (新水平)
技术进步与改善经营同步
图3 企业技术进步与生产经营的关系
(3)相互促进与相互制约(续)
* 矛盾制约
(1)技术研究、开发、应用与经济可行性的矛盾 (2)技术先进性与适用性的矛盾 (3)技术效益的滞后性及潜在性与应用者渴望现 实盈利的矛盾 (4)技术研究开发应用效益与风险的矛盾
1. 创新理论基础
学习目的
了解科技经济相互作用机理,掌握技术创 新的基本理论。
1.1 科技经济相互作用机理
1. 1 .1 科学技术 (1)科学 科学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科学是人类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2)技术 技术是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中,按 照科学原理及一定的经济需要和社会目的而发展起来 的、用以改造自然的劳动手段、知识、经验和技巧。 它包括实验技术、生产技术、服务技术、管理技术, 具体表现为硬技术与软技术的统一所组成的多要素、 多层次的复杂体系。
企业营销 与产品开 发 跨国经营 与产品创 新 可持续产 品开发与 环境管理
市场学 经营学
PLC2 60年 代初 PLC3 70年 代
1.3 创新经济学研究内容
创新内涵、规律、功能、作用过程、运行机制 及其组织管理与评价系统。
2. 创新组合(Ⅰ)
学习目的:重点掌握产品、工艺创新的理论方法及其 组织管理,了解市场创新的内涵与方向
2.1 创新组合
2.1.1 创新组合——各项创新在一定的时 间、 空间并行推进以保证创新的成功。 2.1.2 创新组合的必然性 ①各项创新的必然性 ②各项创新的互动性 ③价值链构建的的依存性与放大性。
1.2.1 创新理论的发展(续 2)
③创新与扩散 扩散的过程: R&D→企业创新→创新扩散
扩散的程度 模仿的比例 采用新技术盈利率 投资额 部门内 部门间 国际间
扩散的方面
1.2.1 创新理论的发展(续 3)
④狭义技术——广义技术——创新组合 根本性 ⑤ 创新强度 增量性 ⑥创新动力 一元论(技术或市场) 二元论(技术+市场) 三元论(二元+企业家) 多元论(三元+政策导向……)
图11 PLC3
制造
提取 环境: 空气、海洋、 土地 处置 材料加工
示意图
产品制造
流通

材料拆解


产品拆解

产品回收
使用+服务
能源回收 和焚烧
通过热裂解的 清洁燃料生产
①直接再循环/重复利用 ②可重复利用成分的再制造 ③再循环材料的再加工
④单体/原材料再生
2.2.2.5 各个PLC理论之比较
表5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之比较(Product Lift cycle)
(3)相互促进与相互制约
* 相辅相成
经济发展的动力 技术进步的动力 经济发展
社会财富的源泉
技术进步 社会财富的源泉 开发智力的宝库
技术发展的方向
技术发展的基础 技术进步的环境
图2 技术经济相互作用
(3)相互促进与相互制约(续)
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名 优 新 产 品 源 源 输 出
需要 面向 生产 依靠 推动
1.2 技术创新理论的发展
1.2.1 熊彼特(J.A.Shumpeter,1883-1950)的贡献
(1)定义与内涵 创新——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将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进行新 组合并引入生产体系。
y = F(X ,X ,X ,· · · X)
1 2 3 n
内涵
产品创新 工艺创新 资源技术是发明
科学是创新知识的研究,技术是综合应用知识于需要的 研究 科学提供物化的可能,技术提供物化的现实 科学是技术的升华,技术是科学的延伸。
(4)技术进步——技术不断发展、完善和创新的过程
狭义——工程技术或生产劳动体系手段变革 广义——科学研究、生产技术与管理技术不断变革及综合创新推动经 济发展 和社会进步的过程 工业技术进步的内容
功能 效用
核心层
有形层 延伸层 扩张层
图 7 产 品 层 次 的 扩 展
2.2.1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品观 产品观
服务观 创新观 效益观 竞争观
2.2.1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品观
创新产品
技术型创新产品,即功能、效用方面的变革,它 所对应的是产品核心层或有形层的变革。 市场型创新产品,即性能和质量并无显著变化, 只因采用新的营销方式或产品进入新的市场域使用 户得到新的满足的产品,它所对应的是产品延伸层 的变革。 产业型创新产品,即通过产品的扩张效应,能对 产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的创新产品,它所对应的是 产品扩张层的变革。
(3)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及联系
表1
项目 目的任务 形态 与生产的关系
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及联系
科学 认识客观世界 纯知识形态 间接,属于潜在生产 力 技术 改造客观世界 物质形态或知识形态 直接,达到直接生产 力
对经济的作用
不能完全确定,较长 远
确定明确
(3)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及联系(续)
一体化(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能力的统一) 科学 技术
创新经济学
(Innovation Economics)
导 言
1. 课程性质、学习要求
创新是一国科技进步、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源泉。创 新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是MBA学员的必修课程。 创新经济学综合运用科学技术论、技术创新学、经济学及现代管理 理论,从科技经济一体化及“广义”技术的角度,对技术创新、制度创 新、管理创新及互动机理进行系统研究。 通过学习,要求学员掌握: ①技术创新的理论基础。 ②技术创新的内涵、不同类型创新的特征与运行机制。 ③技术创新环境、条件与动力。 ④技术创新战略及战略模式选择。 ⑤技术创新的评价系统。 ⑥中外技术创新政策及运行机制比较研究。
2.1 创新组合(续)
先进性 规模经济
带动 保证
产品 创新
工艺 创新
产品 创新
工艺 创新
资源 创新 创新 市场创新
组织管理 创新
结构工艺性 产品模块化
要求:作创新组合网络图分析
2.2 产品工艺创新相关理论
2.2.1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品观
产品层次
集群 声誉 包装 供货 质量 价格 扩散 备件
设计 售后 服务
图10 PLC2 示意图
产品结 构升级
商品、技术、资本捆 绑化
产 品 国 际 循 环
A国新 产品 (PA)
PA国内市场 (标准化)
PA出口
外溢性
TPA输出
市场分割
K输出
新产 品开 发
B国
PA进入B国
PBA替代
PBA出口
市场分割
C国
PA进入C国
PCA替代
PCA出口
后发优势
2.2.2.4 PLC3
“可持续发展的产品生命周期”。以可持续发展观 为指导,以环境与生态保护为基准,应用产品生态学 或生态经济学的系统方法来覆盖产品生命周期(从摇 篮到坟墓)及其能量和物质的代谢系统(再生系统) 的内涵和运行过程。 PLC3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研究产品的研制、 开发、生产直至消费的全过程。 PLC3分析基点:绿色制造与绿色营销
农业革命
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工业革命
从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 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过↓渡 共产主义社会
工业革命 ↓ 知识产业革命
(2)从现代看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
* 对第一生产力的理解 ——科学技术的指数效应 生产力=(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的变革效应
3 3 2 2 2
(1)从历史看科技革命、产业革命、社会革命的关系
社会革命 从蒙昧期进入原始社会
约公元前13000年 ↓ 约公元前4000年 约公元前4000年 ↓ 约公元前500年 约公元前500年 ↓ 约公元1600年 约公元1600年 ↓ 约公元1900年 约公元1900年 ↓ 公元?年
手工业革命
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1
3
1
1
图1 不同发展水平国家产业结构状态
——科学技术的渗透效应
(2)从现代看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续)
* 当代科技发展特点及趋势分析
① ② ③ ④ ⑤ 科学技术发展呈指数增长 高新技术及其产业蓬勃发展,形成群落化 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集约化 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促进了科技经济(生产)一体化 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时代)
2.2.2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roduct life clyce,PlC)
2.2.2.1 PLC的基本概念
1.
PLC1——为交换而生产的商品(简称产品)从投 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全过程,亦即指产品的市 场寿命或经济寿命。
销 售 额
图9
导 入
成 长
成 熟
衰 退
2.2.2.2 PLC1
PLC1是从市场销售变化规律角度研究的产品 生命周期理论 PLC1分析基点: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 衰退期的特征及其转化
经济增长 内涵 联系 一国产出总量或均量的增 加 基础 经济发展 数量、质量、结构、效益的 综合改善 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