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结构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Prestressed Concrete Structure
10.1 概述
预应力混凝土概念: 在混凝土构件承受外荷载之前,对其受拉区预先施加压应力,成为预应力混凝 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改善构件抗裂性能的有效途径。 ACI:预应力混凝土是根据需要,人为地引入某一数值与分布的内应力,用以 全部或部分抵消外荷载应力的一种加筋混凝土。
2010新规: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且不应低于C30。
Ⅱ级 — 有限预应力混凝土;在最不利荷载效应组合作用下,混凝土中 允许出现低于抗拉强度的拉应力,但在长期荷载效应组合作用 下,不得出现拉应力;
Ⅲ级 —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允许开裂,但应控制裂缝宽度; Ⅳ级 — 普通钢筋混凝土;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的优点: • 由于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施加的预应力较小,张拉钢筋的应力值较低,
预留孔道及穿筋
后张法
张拉预应力筋
锚固及灌浆
浇混凝土,预留孔道 达到强度,穿筋 张拉钢筋,锚固 产生预应力 孔道灌浆
后张法典型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预应力混凝土梁
传递预应力的途径 先张法:依靠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力来传递预应力; 后张法:靠两端的工作锚具来传递预应力。
其它预应力方法: • 无粘接预应力; • 体外预应力。
无粘结预应力束
无粘结预应力
预应力钢筋的布置 应和构件的弯矩图 形状相似。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楼板
体外预应力梁
1预0应.3力钢预筋应主要力采混用凝热处土理的钢筋材、料钢及丝和锚钢夹绞具线
一. 预应力钢筋
预应力钢筋的强度越高越好 因为在预应力混凝土制作和使用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预应力筋中预 先施加的张拉应力会产生损失,因此,为使得扣除应力损失后仍具有较高 的张拉应力,必须使用高强钢筋(丝)作为预应力筋; 具有足够的塑性和加工性能 为避免发生脆性破断,预应力筋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塑性,同时还要求具 有良好的加工性能,以满足对钢筋焊接、镦粗的加工要求; 与混凝土间有足够的粘接强度 对钢丝类预应力筋,还要求具有低松弛性和与混凝土良好的粘结性能, 通常采用‘刻痕’或‘压波’方法来提高与混凝土粘结强度;
1. 热处理钢筋
用热轧中碳低合金钢经过调质热处理后制成的高强度钢筋,抗拉强 度为1470 MPa。
fu
0.2
a
0.2%
其应力-应变曲线无明显屈服点,采 用残余应变为0.2%的条件屈服点作 为抗拉强度设计指标。
2. 中高强钢丝
采用优质碳素钢盘条,经过几次冷拔后得到,中强度为800~1270MPa, 高强钢丝的强度为1570~1960 MPa (2010新规)。
钢筋混凝土的缺点 (Disadvantages of RC)
➢ 混凝土抗拉强度太低; ➢ 受拉区混凝土过早开裂,截面抗弯刚度显著降低; ➢ 钢筋混凝土梁应用于大跨度结构时,如为增加刚度而加大截
面尺寸,会导致自重进一步增大,形成恶性循环。
➢ 如果增加钢筋来提高刚度,则钢材的强度得不到充分利用, 造成浪费。
二. 预应力的基本概念
pc
Np A
N pep I
h 2
M
c I
h 2
b c pc
M
h ( Np Npep h)
I2 A I 2
b c pc
由于预加应力pc较大,受拉
边缘仍处于受压状态,不会
M I
h ( Np Npep h) 2 A I2
出现开裂;
c pc 0
钢丝直径为3~9mm,为增加与混凝土粘结强度,钢丝表面采用“刻痕” 或“压波”,也可制成螺旋肋。
刻痕钢丝
螺旋肋钢丝
3. 钢绞线
钢绞线是用2、3、7股高强钢丝扭结而成的一种高强预应力筋,其中以7股 钢绞线应用最多。7股钢绞线的公称直径为9.5~15.2 mm,通常用于无粘结预 应力筋,强度可高达1960MPa。2股和3股钢绞线用途不广,仅用于某些先张 法构件,以提高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
降低了对张拉设备及锚夹具的要求,从而降低了造价; • 同时可以避免产生较大的反拱,降低了施工阶段混凝土开裂的风险。
10.2 施加预应力的方法 先张法
张拉钢筋
砼成型及养护
放张钢筋 张拉钢筋 支模、浇混凝土 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切断钢筋 产生预应力
先张法典型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预应力混凝土楼板、管桩
受拉边缘应力虽然受拉,但拉应力小于混 凝土的抗拉强度,一般不会出现开裂;
0 c pc ftk
受拉边缘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虽然会产 生裂缝,但比钢筋混凝土构件(Np =0)的开裂明 显推迟,裂缝宽度也显著减小。
c pc ftk
三. 预应力混凝土的等级
Ⅰ级 — 全预应力混凝土;要求在最不利荷载效应组合作用下,混凝土 中不允许出现拉应力;
➢ 采用高强钢筋,按正截面承载力要求可减少配筋,截面抗弯 刚度基本与配筋面积成比例降低,故挠度变形控制难以满足。
一. 采用预应力结构的原因
满足裂缝控制要求 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抗裂性能较差,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往往带裂缝 工作,对于裂缝控制较严的结构,宜采用预应力概念来控制裂缝宽 度或不出现裂缝。 充分利用高强钢筋(屈服应力超过1000 MPa) 对于普通混凝土构件,当裂缝宽度控制在0.3mm时,钢筋应力只达 150~ 200MPa,高强钢筋不能充分发挥;所以需要对高强钢筋预先 施加拉力,以达到充分利用材料的目的。 提高构件刚度、减小变形 如果靠增加钢筋来提高刚度,则钢材强度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浪 费;采用预应力结构减小了裂缝,可使刚度不至于因裂缝原因而降 低过多,有利于控制变形。
【2010新规】预应力钢筋强度标准值(N/mm2)
可以施加较大的预压应力,提高预应力效率; 有利于减小构件截面尺寸,以适用大跨度的要求; 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有利于提高截面抗弯刚度,减少预压时的弹性回缩; 徐变较小,有利于减少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与钢筋有较大粘结强度,减少先张法预应力筋的应力传递长度; 有利于提高局部承压能力,便于后张锚具的布置和减小锚具垫板的尺寸; 强度早期发展较快,可较早施加预应力,加快施工速度,提高台座、具夹 具的周转率,降低间接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