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金融工具准则最新变革2.0

2019金融工具准则最新变革2.0

被套期项目时,剩余的未指定部分即期权的 时间价值部分作为衍生工具的一部分,应当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 相关影响:造成了损益的潜在波动,不利于 反映企业风险管理的成果
修订后引入新方法 ➢ 会计处理:期权时间价值的公允价值变动应当首
先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后续的会计处理根据被套 期项目的性质分别进行处理 ➢ 相关影响:有利于更好地反映企业交易的经济实 质,提供了与其他领域相一致的会计处理方法, 提高了会计结果的可比性,减少了企业损益的波 动性。

加?
是 确认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
计算经信用调整的实际利率,并始 终对存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变动计 提损失准备
运用低信用风险金融资产的简化处 理方法吗?

确认未来12个月内的预期信用损失, 并按照账面余额计算利息收入
对于存在客观减值证据的金融资产,按照摊余成本计算 利息收入
对于不存在客观减值证据的金融资产,按照账面余额计 算利息收入
金融工具是否为应收账款、合同

资产或应收租赁款?

应收账款或合同资产是否包含重 大融资成分或是否为应收租赁款?
否 是
既可选择确认整个存续期预期信 用损失,也可选择根据一般模型 确认预期信用损失
金融工具是否为购买或源生已发生

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在报告日的信用风险是否

较低?
否 否
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是否显著增
1、金融资产分类“新标准”
新标准:企业持有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和“金融资产合同现金流量特征”
四类
改为
三类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 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 持有至到期投资 ➢ 贷款和应收款项 ➢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
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
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1.1金融资产分类示例
是金融工具投资吗?
是 是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吗?
否 选择在其他综合收益中列报公允价 值变动吗?
是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 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合同现金流量仅仅来源于本金和利
否 息的偿付吗?



否 是
业务模式仅仅是收取合同现金流量 是 是 吗?
否 业务模式是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和出 售金融资产二者兼有吗?
是 运用公允价值选择权消 除会计错配?
运用公允价值选择权消 是
除会计错配?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 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否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 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否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 资产
1.2嵌入当从混合合 同中分拆,作为单独的衍生工具进行处理
5、 新准则执行时间及适用对象
2018年1月1日 2019年1月1日
✓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 ✓在境外上市的企业
✓其他在境内上市的企业
2021年1月1日
✓在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非上市企业施行
鼓励企业提前施行!
➢ 引入“再平衡”机制
变化:允许通过调整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的数量实现套期关系的再平衡 影响:套期关系“再平衡”机制的引入,更加贴近企业的风险管理活动实务,在一些情形下避免了套期关系 的终止,简化了企业的会计处理,适应了企业实务发展和风险管理的需要
4.3增加套期会计中期权时间价值的会计处理方法
修订前会计处理及影响 ➢ 会计处理:当企业仅指定期权的内在价值为
或义务的重复确认等问题
➢ 增加了继续涉入情况下相关负 债的计量
➢ 明确了不满足终止确认条件情 况下转入方的会计处理
4、套期会计准则重大变化
1 2
拓宽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的范围 改进套期有效性评估:从“定量”到“定性”
3
引入套期关系“再平衡”机制
4
增加套期会计中期权时间价值的会计处理方法
5
增加套期会计中信用风险敞口的公允价值选择权
4.1拓宽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的范围
➢ 套期工具范围增大 ✓允许将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非衍生金融工具指定为套期 工具。
➢ 被套期项目范围增大 ✓ 允许将非金融项目的组成部分指定为被套期项目 ✓ 允许将一组项目的风险总敞口和风险净敞口指定为被套期项目 ✓ 允许将包括衍生工具在内的汇总风险敞口指定为被套期项
➢ 如无法对嵌入衍生工具进行单独计量,应将 混合合同整体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 动计入当期损益
修订前会计处理TEXT HERE
修订后会计处理
➢主合同为金融资产 应将混合合同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会计处理, 不再分拆 ➢主合同为非金融产 继续沿用现行准则关于分拆的规定
2、金融资产减值“预期损失法”示例
3、明确金融资产转移的判断原则及其会计处理
修订后的金融资产转移准则在维持金融资产转移及其终止确认判断原则不变的前提下,对相关
判断标准、过程及会计处理进行了梳理。
金融资产转移判断
相关会计处理
➢ 突出金融资产终止的判断流程 ➢ 明确资产证券化等特殊业务终止
确认的判断标准 ➢ 明确了对可能产生的对同一权利
2019
金融工具准则重大变革
2020/6/3
准则修订背景
➢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过于复杂且主观性强 ➢金融资产转移的会计处理过于原则 ➢金融资产证券化会计实务指导不够 ➢套期会计与企业风险管理实务脱节
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而诞生!
修订主要内容
1 金融资产分类由现行“四分类”改为“三分类 2 金融资产减值由“已发生损失法”改为“预期损失法” 3 金融资产转移判断原则及会计处理进一步明确 4 强调套期会计与风险管理活动的有机结合
4.2套期有效性评估及套期关系再平衡
➢ 改进套期高度有效性评估:从“定量”到“定性”
变化:取消了现行准则中80%-125%的套期高度有效性量化指标,代之以定性的套期有效性要求,更加注重 预期有效性评估 影响:有效降低企业运用套期会计的门槛,减少企业运用套期会计的成本和工作量,并且有助于在财务报表 中更加恰当地反映企业的风险管理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