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目录第一单元数一数数一数 (2)第二单元比一比第一课时比多少 (5)第二课时比长短高矮 (7)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一课时1~5的认识 (11)第二课时比大小 (13)第三课时第几 (15)第四课时几和几 (17)第五课时加法 (19)第六课时减法 (21)第七课时练习课 (23)第八课时0的认识 (25)第九课时有关0的减法 (27)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第一课时认识立体图形 (31)第二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34)第五单元分类第一课时分类 (38)第二课时分类 (40)第六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6和7第一课时6、7的认识 (44)第二课时6、7的组成 (47)第三课时6、7的加法和减法 (50)第四课时用数学 (53)8和9第一课时8和9的认识 (55)第二课时8和9的组成 (58)第三课时8、9的加减法 (60)第四课时用数学 (62)10第一课时10的认识 (64)第二课时10的加减法 (67)第三课时填未知加数 (68)连加、连减第一课时 (71)加减混合第一课时 (73)10以内加减法整理和复习 (75)数学乐园 (77)第七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第一课时11~20各数的认识 (81)第二课时11~20各数的认识 (84)第三课时11~20各数的认识 (86)第四课时11~20各数的认识 (88)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第一课时认识整时 (91)第二课时认识半时 (93)第九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9加几第一课时 (97)第二课时 (99)第三课时 (101)8、7、6加几第一课时 (103)第二课时 (105)第三课时 (107)第四课时 (109)5、4、3、2加几第一课时 (111)第二课时 (113)第三课时 (115)整理和复习 (117)我们的校园 (119)第十单元总复习第一课时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复习 (123)第二课时认识图形、钟表复习 (126)第三课时用数学 (128)第一单元数一数【内容标准】1.能认读10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2.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内容分析】这部分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给入学的学生展现校园生活,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使学生知道,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小学生要遵守纪律按时到校,要尊敬老师,爱护同学,还要好好学习,热爱科学,锻炼身体。

另一方面图中的人和物的数量都用到10以内各数,使学生通过数这些数,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并体会到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数是人类的好朋友。

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准备。

【教学课时】1课时数一数Array【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难点】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教师拿出一份礼物——一封小明的信,谈话: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爸爸妈妈告诉我,在学校里,我们将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到许许多多有用的知识,学会许多的本领,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他们还说,数学书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充满了神奇,学好数学非常有用,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困难,听了这些我可高兴了,非常想学数学,你们想学习数学吗?好了,今天我先带你们到我们学校看一看吧。

(师出示课本第2页和第3页主体图或让学生看课本主体图)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教师:小明的学校是一所美丽的乡中心小学,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看图后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相应的图片(相同数量的贴一种)。

1.数数量是1的物体。

教师指红旗问:有几面红旗?用数字几来表示?(生答后师第二单元比一比【内容标准】能够用词语来描述物体之间的大小、长短、高矮关系。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3.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语言表述的能力及互助合作精神。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比多少”,另一部分是“比长短比高矮”。

这些内容是学习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

低年级儿童在入学前,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的感性经验。

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提供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创造了观察操作的机会,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已有的感性经验基础上,充分体验“同样多”“多”“少”以及“长”“短”“高”“矮”的含义,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通过合作交流,体会互相学习的乐趣。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通过听故事,对学生渗透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及孝敬长辈等思想教育。

3.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语言表述的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讲《三只小猪盖房子》的故事:猪妈妈生了三只猪宝宝,小猪们一天天长大了,猪妈妈让三只小猪自己盖房子过独立的生活。

于是猪大哥盖了一座草房,猪二哥盖了座木房,猪小弟盖了座砖房。

有一天,大灰狼来了,一口气就吹垮了草房,猪大哥赶紧逃到了猪二哥家,大灰狼也赶来了,几下又吹垮了木房,两个猪哥哥又逃到了猪小弟的砖房里。

砖房牢固又结实,大灰狼使尽全身的力气也吹不倒它,只好垂头丧气的走掉了。

经过这件事后两个猪哥哥就请猪小弟帮忙也盖起了新砖房,大灰狼再也不敢找它们的麻烦了。

四只小兔知道了这件事后,也想盖砖房,于是三只小猪都来帮忙,你看这就是它们几个一起盖砖房的情景。

(出示课本主题图或直接让学生看课本主题图)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师提出要求: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1.生观察后小组内交流,师参与。

2.汇报。

(1)探究“同样多”。

①如学生答出小兔和砖同样多这类问题时,师提问:你是怎么知道小兔和砖同样多的?(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师根据生回答引导学生得出一一对应,并贴出相应的图片,板书同样多)②图上还有什么和什么是同样多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再请代表发言。

(不限制比较的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比较方法。

)(2)探究“多”“少”。

①当学生答出小猪比木头少这类问题时,教师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师:你能用学具一对一摆出来吗?(小组操作,指名板演)②学生小组内说谁多谁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交流后请代表回答。

教师板书:多、少,并说明:木头多、小猪少,我们还可以说木头比小猪多,小猪比木头少。

③让学生自己来说一说谁多谁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3)图上还可以比什么?(学生回答)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小组游戏:每位同学各自摆圆片,然后说说谁和谁比,是同样多还是谁多谁少?2.说一说生活中关于同样多或谁多谁少的例子。

3.做教科书练习一1至4题。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谁喝得多?(教师边讲述边出示两幅图,引导学生观察)爸爸妈妈在田里干活,丁丁给爸爸妈妈倒水喝,爸爸妈妈喝着丁丁倒的水笑得可开心了,妈妈表扬了丁丁,爸爸还给丁丁出了一道题,问丁丁他们俩谁喝的多?小朋友你能帮丁丁解答吗?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呢?你表现怎样?教师适时板书课题:比多少第二课时比长短高矮Array【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通过小组活动探讨比高矮的不同方法。

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小组活动中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师谈话:今天,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精美的纸袋,请长将纸袋中的东西倒出来。

大家看一看,都有什么?学生小组内认识袋中的物品(两支铅笔,分别是绿色和花色;两把尺子,分别是蓝色和红色;三根彩带,分别是黄色、紫色和粉色)。

请几名代表发言。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探究长短。

(1)感知长短。

要求学生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板书:长短)(2)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a请学生说一说:怎样知道哪个物体长些,哪个物体短些?b小组合作探究比长短的方法。

c小组汇报;教师总结:比较长短时,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

e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3)反馈练习。

(比长短游戏,让学生自由选择比较。

)2.探究高矮。

(1)设置情境,感知高矮。

在黑板上方贴一朵红花,下方贴一朵红花。

请一名学生上台摘Array红花。

学生拿到了下方贴的一朵红花。

怎么也拿不到黑板上方贴的红花。

这时,教师轻松地将红花拿下来。

问:老师为什么能拿到这朵红花?(生答后板书:高矮)。

(2)探究比高矮的方法。

a引入研究内容。

请两位高矮差不多的学生上台,并让两人分开站在讲台的左右两边。

b请各组同学讨论比高矮的方法。

c小组汇报、交流得出方法。

(3)反馈练习。

a独立完成第12页第7题。

b排队游戏。

(给7位同学排队)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做教科书练习一的5题、6题、7题、8题。

2.出示三只高矮不同的小兔图,(一只小兔站在台阶上,另两只没站台阶上)问:哪只小兔高,哪只小兔矮?并说出理由。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这节课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内容标准】《标准》指出,“‘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它们都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可以帮助人们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更准确、清晰的认识、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