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黔江区小南海镇茅岭片区水资源涵养保护工程项目初步设计说明书委托单位:重庆市黔江区水务局设计单位:重庆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二O一一年十一月目录1 概述 (1)1.1项目概况 (1)1.1.1项目名称 (1)1.1.2建设地址 (1)1.1.3项目业主简介 (1)1.1.4建设内容 (1)1.2黔江区自然经济概况 (2)1.2.1自然条件 (2)1.2.2水文气象 (2)1.2.3地形、地质、地貌 (2)1.3小南海水库及茅岭片区概况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5)2.1水库水环境现状及茅岭片区生态现状 (5)2.1.1水库水质现状 (5)2.1.2水库污染现状 (6)2.1.3 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 (7)2.2小南海镇茅岭片区水资源涵养保护工程的意义 (7)2.2.1保护饮用水源地的需要 (7)2.2.2有利于库区旅游业发展 (8)2.2.3建设“五个重庆”的需要 (8)3 污染源解析 (9)3.1人口 (9)3.2点源污染 (9)3.2.1生活污水排放情况 (9)3.2.2垃圾污染物负荷 (10)3.3面源污染 (11)3.3.1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负荷 (11)3.3.2控制流域畜禽污染负荷 (12)3.3.3流域水土流失造成的污染负荷 (13)3.4流域内污染负荷汇总 (14)4 生态修复方案设计 (16)4.1设计原则及指导思想 (16)4.1.1设计原则 (16)4.1.2设计指导思想 (16)4.1.3 设计依据 (17)4.2点源修复方案设计——人工湿地工程 (18)4.2.1总体构思 (18)4.2.2设计依据 (18)4.2.3建设条件和原则 (20)4.2.4人工湿地设计标准 (20)4.2.5人工湿地设计 (20)4.3面源污染修复设计——水源涵养林工程 (22)4.3.1总体构思 (22)4.3.2设计依据及标准 (22)4.3.3布设原则 (22)4.3.4水源涵养林带设计 (22)4.3.5树种选择 (23)4.3.6水源涵养林工程造林整地规格及应用条件 (24)4.3.7涵养林种植密度 (26)5 工程设计 (28)5.1污水管工程设计 (28)5.2人工湿地工程设计 (28)5.2.1设计水质 (28)5.2.2设计工艺的确定 (28)5.2.3人工湿地规模确定 (28)5.2.4人工湿地工艺设计 (29)5.3防护墙 (30)5.4水源涵养林的设计 (30)5.4.1规模及种植树种 (30)5.4.2水源涵养林工程量估算 (30)6环境评价 (31)6.1环境保护目标 (31)6.2施工期环境影响 (31)6.2.1工程施工占地对环境的影响 (31)6.2.2水环境影响分析 (31)6.2.3大气及声环境影响分析 (31)6.2.4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 (32)6.2.5人群健康影响分析 (32)6.3建成运行期环境影响 (32)6.3.1对水环境的影响 (32)6.3.2对社会经济的有利影响 (32)6.4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32)6.4.1污(废)水处理措施 (32)6.4.2粉尘防治措施 (33)6.4.3固体废弃物处理措施 (33)6.4.4噪声及振动防治措施 (33)6.4.5人群健康保护措施 (33)7组织保障措施 (34)7.1项目组织机构 (34)7.2项目实施管理 (34)7.2.1建设管理 (34)7.2.2 施工管理 (34)7.2.3财务管理 (35)7.3人工湿地后期运行管理维护 (35)7.3.1日常管护内容 (35)7.3.2管护单位 (37)7.3.3管护费用 (37)7.4投入机制 (38)8.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39)8.1工程概况 (39)8.2编制依据 (39)8.3编制说明 (39)8.4概算结果 (40)8.5资金筹措 (40)9.效益分析 (41)9.1生态环境效益 (41)9.2经济效益 (41)9.3社会效益 (41)10工程招投标 (43)10.1招标投标依据 (43)10.2发包方式 (43)10.3招标组织形式 (43)10.4招标方式 (44)10.5招标基本情况表 (44)11结论及建议 (46)11.1结论 (46)11.2问题与建议 (46)附表一:污水管水力计算表 (47)附表二:概算总表 (49)附表三:分项工程费计算表 (51)附表四:分项工程费计算详表 (54)附表五:工程人工、材料、机械数量及价格表 (59)附表六:工程取费表 (64)附表七:工程预算表 (66)附表八:末计价材料表 (67)附表九:人工费、材料费价差调整表 (68)1 概述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黔江区小南海镇茅岭片区水资源涵养保护工程1.1.2建设地址黔江区小南海镇茅岭片区1.1.3项目业主简介项目业主:重庆市黔江区水务局法定代表人:冉光荣地址:黔江区城西四路88号企业类型:行政机关成立日期:2008年9月重庆市黔江区水务局成立于2008年9月,是主管全区水行政工作的区政府组成部门,内设办公室、规划计划科、财务科、水政水资源科、基本建设科、水利水保科、河道管理科、供排水科、防汛抗旱办公室、水库移民扶持科、机电提灌科、总工办11个行政科室;辖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发展中心、水利水土保持站、水资源管理站、河道管理站、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站、水利工程管理处、洞塘水库管理站7个直属事业单位。
主要负责统一管理全区水资源(包括空中水、地表水、地下水)与节约用水,水政监察和水行政执法,水利工程建设的行业管理,农村水利,城市供水及乡镇供水和农村人畜饮水,水土保持,农村水电电气化,防汛抗旱与江河管理等工作。
1.1.4建设内容(1)设计污水截留管,用以收集库区农户散排的污水,污水干管总长度约为1000m。
(2)收集的污水排入人工湿地进行处理,设计处理污水量为50m³/d,占地面积为543.24m2。
(3)涵养林:水源涵养林总面积为0.2ha。
1.2黔江区自然经济概况1.2.1自然条件重庆市黔江区位于重庆市东南边缘,地处武陵山腹地,东临湖北省咸丰县,西界彭水县,北接湖北省利川市,是渝、鄂、湘、黔四省市的结合部,素有“渝鄂咽喉”之称,是重庆市主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地理坐标处在“东经108°28”--108°56”,北纬29°4”--29°52”之间。
东西宽45公理,南北长90公理。
全区幅员面积2398.7平方公里,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原重庆市黔江开发区、黔江土家苗族自治县,设立“重庆市黔江区”,隶属重庆直辖市管理,也是重庆市唯一的一个少数民族区。
全区共辖3个街道办事处,12个乡,15个镇,489个村民委员会,2004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50.2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28万人,农业人口43.89万人。
黔江交通便捷、信息灵通,国道319线和黔咸公路在此交汇,渝怀铁路横穿黔江境内,黔江机场、渝长高速路已开工建设。
1.2.2水文气象1、气候黔江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受季风气修的影响特别明显,具有气候温和,降雨充沛,四季分明,季风明显和随海拔高程变化的立体气候规律。
其基本特点是:雨量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热量丰富而辐射、光照不足;云雾多,霜雪少,无霜期长;春早而冷暖多变,夏热多伏旱,秋凉多绵雨,冬冷无严寒。
2、气温区内多年平均气温在17.6℃,极端最高气温38.6℃,极端最低气温-5.8℃;无霜期270d;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6%;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185.8h,多年平均蒸发量1155.9mm;多年平均降雨量1200.2 mm。
1.2.3地形、地质、地貌1、地质黔江区位于川渝东鄂西褶皱带复式向斜内,属新华夏构造体系,褶皱断裂明显,由阳洞背斜、濯河坝向斜、筲箕滩背斜、八面山向斜、郁山背斜及马喇湖正断层、天井坝逆断层、筲箕滩冲断层和胜地坝逆断层等组成境内波状起伏的地形。
境内出露地层为沉积岩,岩性差异大,主要有石灰岩和粉砂质页岩出露最广,各占40%左右,多呈犬牙交错分布。
2、地貌全区地处巫山山脉与大娄山山脉交汇地带,武陵山脉西翼,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山脉呈北东至南西走向。
灰千梁子为最高峰,海拔1938.5米,最低点为黑溪镇的马嘶口,海拔320米,相对高差达1618.5米,一般为500——1000米。
区内地形多样,有山地、丘陵、平坝、河谷、山间小盆地,山地占总面积的85%。
土壤分别属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二迭系、三迭系、侏罗系和白垩系及第四系红色粘土覆盖物,土壤主要有水稻土、黄壤土、潮土、紫色土、石灰岩土、黄棕壤土、冲积土等。
本区属山区地形,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补充,地下储水量相对较丰富,据南江水文地质大队提供的实测值和经验数据作为计算参数,全区地下水储量为3.61亿m3。
但是区内地形复杂,山峦叠嶂,灰岩出露广,河谷切割深,致使地下水埋藏深,开发利用难度较大。
黔江区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浆水。
碳酸盐岩浆水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原新民和新化乡的北西部;黄溪、白石、黑溪、工农一带;八面山,羊头山,马岩,金溪至渗坝一带;县坝、水田、水市、龙田、舟白、蓬东、濯水两河一带;五里、马喇、小庄、金洞、早化一线;白土乡西部及鹅池乡中部。
其出露面积约占全区面积的47%。
碳酸盐夹碎屑岩主重要分布在阿蓬江沿岸(冯家至两河一带)。
碎屑岩孔隙裂隙水区主要分布在正阳、冯家坝和寨子一带。
基岩裂隙水区主要分布在:新民、新花的东南部;黎水、石会镇一带;后坝、栅山、沙坝一带;金溪、白土、新华一带;太极乡以及小南海镇大部。
其出露面积占全区的47%左右。
松散岩类孔隙水区主要分布在黔江城区,其含水岩组为第四系的松散堆积物,含水性好。
1.3小南海水库及茅岭片区概况小南海水库水源地位于黔江区小南海镇,距离小南海镇2km,小南海水库是1856年由地震引起山崩、堵塞溪流形成的一座天然中型水库,坝址枢纽位于重庆市黔江区小南海镇境内,距黔江城32km。
水库位于阿蓬江右岸一级支流段溪河上游,控制集雨面积98.8km2。
天然水库最高蓄水位670.50m,总库容8080万m3,死水位658.50m,死库容4157万m3,有效库容2930万m3,年可供水量为4767万m3,负责向黔江城区供水。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水资源的有效保障至关重要,有效保护水资源,兴修水利,防治水害,能够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满足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2011年是重庆市黔江区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的新起点,黔江区将基本构建“生态城市”的骨架、完成城市建设的“大变”任务。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建设生态城市、文化名城和和谐生活的高度出发,加快碧水工程的建设。
2.1水库水环境现状及茅岭片区生态现状2.1.1水库水质现状根据2009年《重庆市黔江区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资源保护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得表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