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山风景区
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宋朱熹大发感叹:“屹然天一柱,雄镇翰维东。只说乾坤
大,谁知立极功。”明李庚也赞曰:“巍然天柱峰,峻拔插天表。登跻犹未半,身已在蓬岛。
凭虚举鸾鹤,举步烟云绕。天下有奇山,争似此山好。” 天柱峰孤峰突起,山峰险绝,
很难登攀,据记载,作为游客登上极顶的只有两人。 [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线天
三祖寺,又名乾元寺、山谷寺,佛教禅宗三祖僧璨的道场。 南朝时,今南京道林寺高 僧宝志,看中了谷口凤形山。江南云游方士白鹤道人,也看中了此处。两人向梁武帝具奏, 都想在此建观造刹。武帝命二人各显神通以物识地,得者而居。宝志与白鹤道士斗法术,卓 锡于此。宝志得了这块宝地。他先居洞习静,后何氏三兄弟献私宅,于公元 505 年建“菩提 庵”。武帝于公元 536 年赐名“山谷寺”。[11] 佛光寺
山佛光”最理想的地方。若遇浓雾弥漫山谷,艳阳悬挂碧空,那白色的云雾上将会出现一个
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七彩光环,光环层层相套,绚丽无比。[6]
蓬莱岛
花峰左侧,一峰苍秀圆润,它便是蓬莱峰。蓬莱峰海拔 1350 米,南眺天池峰,北依天
柱峰。蓬莱峰是一单体石壁,西、南、北三面岸陡壁削,向西延伸一百多米处是万丈深渊。
也便于上山避灾。这一具有独特环境的定居点,被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命名为“薛家岗文
化”,被安徽省政府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为我国研究新石器时代人类在长江中下
游地区生活和生产活动之状况,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此外,在潜山县城内的天宁寨,也发现
了一处新的古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证明,在五六千年前,己有另外一个氏族,在潜山定居
天柱山风景区
天柱山风景区天柱山风景区位于安庆市潜山县境内。据《史记》和《汉书》记载,公元 前 106 年天柱山曾被汉武帝封为南岳。天柱山被道教尊为第十四洞天、五十七福地;是国家 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规划面积 333 平方公里,主景区 82.46 平方公里。全 山分为八大景区和三个外围景点,有 45 峰、17 岭、18 崖、22 洞、86 怪石、18 瀑、17 泉。 海拔 1100 米的炼丹湖为全国第三大高山平湖;山麓的石牛古洞摩崖石刻数量之多,品位之 高,冠盖全省;有植物 119 科,千种以上,主景区森林覆盖率达 95%;珍稀动物数十种。
天柱峰 天柱峰,海拔 1489.8 米。它凌空耸立,一柱擎天,浑身石骨,嶙峋奇绝,瑰伟秀丽,如柱、 如锥、如炬、如剑、如楼台,又如生花妙笔,帮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天 柱归来不看峰”之赞誉!唐代大诗人李白路过宿松长江江面时,望见天柱峰的雄奇壮丽,放 声高歌:“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清冥皖公山,巉绝称人意。……”白居易也曾咏叹:“天
五指峰,山连天际;炼丹湖如同一面银光闪闪的镜子被潜河、皖水两条银链夹在中间;大龙
窝、后山、东关诸峰如同一个个土丘,尽收眼底。 小心翼翼地跨过渡仙桥,即达方圆
不足 10 平方米的一平台,台中大小两个石坑,称“天池”。它深不盈尺,但水清冽,久雨不
盈,久旱不涸。天池平台外沿是悬崖绝壁,令人望而惊心,称试心崖。试心崖是观赏“天柱
折腹壶、鸡冠耳手碗等,形式多样,制作甚为精细。 在这些陶器中,还有数十个球,
小的中空有丸,摇之叮哨作响,大球镂有十四个对称圆孔,内有七个小丸,亦摇之有声。这
些珍贵的陶器,告诉了人们,早期的潜山人已经掌握了很高的制陶技艺。出土的玉器多为装
饰品。有玲成剔透的玉环、玉管、玉琼等。在这些丰富多彩的器物中,以孔眼石刀上的红色
土质结构上可以看到五个自然层。第一层为耕土层,第二层为唐、宋文化层,第三层为殷商
文化层,第四、五层为新石器文化层。从四、五层叠压关系和随葬品的组合变化来看,新石
器时期的潜山人,已经脱离了原始人群的流浪生活,逐渐走向定居,并且创造了相当进步的
生活、生产用具。 这里三面临水、一面靠山,在此定居,既便于饮水、耕作、养殖,
触角状的巧石,中间平坦一块方桌状的石板,两块巧石像两位老者各自向后微微倾斜,好一
幅悠闲自得的神态----“二仙对弈”;从东向西望,似一弯新月挂在蓝天----“宝月”;而从东南
方向西北观望又变成了“金鸡唱晚”,真可谓移步换景,妙趣横生!东边,天蛙峰、丹砂峰、
飞虎峰、佛子峰、迎真峰、石纽峰、麟角峰、覆盆峰、天狮峰等,群峰起伏,清秀挺拔。[5]
渡仙桥
渡仙桥
天池峰,为天柱山的第二高峰,它稍高于飞来峰,海拔 1426 米。天池峰,一裂为三,由瘦
瘦的两段石条连接在一起,这便是著名的“渡仙桥”,有句俗语:“人到桥头皆是仙”。 登
上天池峰顶,可以领略一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这里视野宽阔无比,景色十
分壮丽。是观日出、云海、佛光、晚霞的最佳方位。天晴之时,极目远眺,飞来峰、衔珠峰,
佛光寺原名马祖庵,唐代高僧六祖慧能徒孙马祖道一禅师云游至天柱山,观苍松挺拔, 山水秀丽,圣即菩提,故在此参禅习静多年。后人为纪念他,在洞旁建庵,名曰马祖庵。[12] 编辑本段土特物产 野葛粉
布全身,这就是天柱山第三高峰----飞来峰。它海拔 1424 米,整座山峰为一整块巨石构成,
顶有一石长约 3 丈有余,围长 30 余丈,高丈余,浑圆如盖压在顶峰,似从天外飞来,石称“飞
来石”,峰因石名,峰顶的飞来石,像一顶华冠端端正正地戴在峰顶。许多游人看到飞来峰,
都十分惊奇。 传说天柱山在 26 亿年前是一片茫茫无际的西海,西海里许多蛇妖鳖精在
热,入夜西风一来,暑气顿消。因此谷口、野寨不光是人们听风观景的好地方,还是避暑胜
地。[8]
炼丹湖
炼丹湖
炼丹湖,水面面积近 3 万平方米,蓄水量 8 万立方米,海拔高 1100 米,在中国名山中可以
和天山“天池”、长白山“天池”相媲美。它水质清澈、碧绿如玉,四周群山罗列,环境优雅,
天晴无风,湖如明镜,蓝天白云,映入其中;四周群峰,苍崖青松倒影其中,如锦如织,给
了。 从出土的一千多件石器、陶器、玉器等文物来看,其石器大都经过通体精磨,刃
部非常锋利。有一把石挫,光泽晶莹,可以照见人影。尤其是石刀,有一、三、五、七、九
等奇数刀孔,更属国内罕见。石器有盆、碗、壶、杯等,大都为当时人民的生活用品。陶器
尤为精美,有泥质和夹砂两种,外表为素面磨光,少数有弦纹、刻划纹、针刺纹、堆纹等。
这平静的水面增添了生机;微风徐来,湖水荡漾,波光粼粼,又是一番景象,泛舟其上,如
入瑶池。在“炼丹湖”平静的水面之下,原来未修湖以前,称“良药坪”,又叫“上炼丹”。汉未
明道左慈曾在此采药炼丹,现在“炼丹湖”名即来源于此。左慈当年炼丹住过的“炼丹房”与炼
丹起炉的“炼丹台”还在。在“炼丹台”,举目四望,西关群峰,历历在目,飞来如坠,宝月如
峰顶狭长绝险,纵长百余米,宽仅二、三米。古木护石,葛蔓绕膝,跻身往来,险象从生。
峰下时常云掩雾绕,峰顶在云海中若隐若显。上得蓬莱岛,只见青藤蔓蔓,人迹罕至,浓雾
缭绕,如入瑶池仙境!西南北三面悬崖陡壁,古松倒挂,乱云飞渡,似海岛仙山,明代李庚
有诗:“登跻犹未半,身已在蓬莱”,故称蓬莱峰。登山峰顶可远眺湖北英山、安徽霍山、金
天柱峰下,有一峰与主峰裂有一缝,如巨斧劈开一般,下不着地,俗称小天门,又称“一
线天”。峰高不过 10 米,如一初开的花朵,因而峰名“花峰”。仰望天柱峰的石壁上,有楷体
横书“顶天立地”四个大字。这是民国时期,国民党将领刘义纯题写的。[4]
飞来峰
飞来峰
飞来峰在“龙吟虎啸崖”的最西端,一峰独立入云,峰顶巨石如盖,浑身石骨,浅浅的水痕遍
天柱山位于安徽省潜山县城西北部,因主峰如柱擎天而得名。据《史记》,《汉书》载, 公元前 106 年汉武帝赐封天柱山为南岳,后被隋文帝诏废,但人们仍惯称其为“古南岳”。春 秋时又称皖山,皖公山,安徽省简称皖,盖源于此。 1982 年天柱山被国务院首批为国 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2 年被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11 年被评为国家级 5A 风 景区,主景区 82.46 平方公里,全山有 45 峰,17 岭,18 崖,22 洞,86 怪石,18 瀑,17 泉, 其自然景观雄厅灵秀,兼容并蓄;人文景观纷呈荟萃,历史悠久。 纵观天柱山:奇峰 凌云,巍峨峥嵘;断崖绝壁,雄浑厚重;怪石林立,状人状物;奇洞异景,妙趣横生。天柱 峰犹如石笋,拔地入云,顶天立地;千丈崖斧劈刀削,险峻无比,神仙难攀;天柱松,鹰松, 探海松,五妹松,虬龙松等奇松仪态万千;混元霹雳,八戒念经,皖公神像,神猫逼鼠,双 狮戏球,太白观海等石今人惊叹大自然界的鬼斧神工;巧工天成的神秘谷,更是神秘莫测, 客观存在长 450 多米,由洞穴和山谷构成,洞上有洞,洞下有洞,洞中有洞,洞谷个联,人 行其间,时而左右盘旋,时而上下迂回,时而步道断踪,时而另开洞天。其中“胖见愁”,“弃 明投暗”,“神龙见尾不见首”等景观乃天柱山独有。而呼之欲起的“仰天大佛”,倾宇难得的“天 柱晴雪”,一喊三回的“翠华回音”等奇景异象尤为绝妙。还有主峰佛光,西关雪霁,南关雾 淞,东关云海,望岳亭晚霞,可谓绚丽非凡,无可名状。“真是画工须搁笔,更无名画可留 传”。 天柱山水资源之丰富冠盖全国名山,层峦叠嶂之中,飞瀑流泉,溪涧遍布,山有 多高,水有多长。九井河九大瀑布跌落成群,美奂美仑;炼丹湖乃全国第三大高山平湖,荡 舟湖上,如临仙境。 天柱山特产丰富,堪称天然博物馆。全长有植物 119 科,千种以 上。珍稀植物天女花,香果树,红豆杉,鱼鳞木和各种奇花异草,杉林竹海不仅把“古南岳” 妆点的青翠欲滴,分外妖娆,而且成为数百种动物栖息繁衍的理想王国,其中鱼鳞木,天女 花,娃娃鱼被称为“天柱三宝”,舒席,石耳,板栗,天柱剑毫等为天柱特产。 天柱山 为古皖文化荟萃地。佛光寺系唐氏著名禅师马祖道一始建;三祖寺乃佛教禅宗三祖僧璨立化 处;道教尊此为第 14 洞天,57 福地;李白,王安石,白居易,黄庭坚,苏东坡等对天柱山 情有独钟,留下许多珍贵的诗词游记和摩岩石刻,石牛古洞摩崖石刻之多之精全国闻名。天 柱山地灵人杰,这里即是《孔雀东南飞》的发生地,又是三国付佳丽大乔,小乔,京剧鼻祖 程长庚,章回小说大师张恨水,杂技皇后夏菊花,黄梅戏新秀韩再芬的故乡。 天柱山 夏季最高气温不超过 28 度,是避暑休闲,旅游观光的理想胜地。[1][2] 编辑本段自然景观 天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