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堆肥工艺流程步骤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活垃圾越来越多,垃圾泛滥成为困扰城市风貌与阻碍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
垃圾无害化处理迫在眉睫,目前城市生活垃圾主要通过填埋、堆肥、焚烧三种方式进行处理,
垃圾堆肥工艺流程,好氧堆肥化是在有氧存在的条件下,以好氧微生物为主降解、稳定有机物的无害化处理方法。
由于具有发酵周期短、无害化程度高、卫生条件好和易于机械化操作等特点,好氧堆肥法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
好氧堆肥工艺由前处理,主发酵(亦可称一次发酵,一级发酵或初级发酵)、后发酵(亦可称二次发酵、二级发酵或次级发酵)、后处理、脱臭及贮存等工序组成。
前处理
生活垃圾中往往含有粗大垃圾和不可堆肥化物质,这些物质会影响垃圾处理机械的正常运行,降低发酵仓容积的有效使用,使堆温难以达到无害化要求,从而影响堆肥产品的质量。
前处理的主要任务是破碎和分选,去除不可堆肥化物质,将垃圾破碎在12~60mm的适宜粒径范围。
主发酵
主发酵可在露天或发酵仓内进行,通过翻堆搅拌或强制通风来供给氧气,供给空气的方式随发酵仓种类而异。
发酵初期物质的分解作用是靠嗜温菌(生长繁殖最适宜温度为30~40℃)进行的。
随着堆温的升高,最适宜温度45~65℃的嗜热菌取代了嗜温菌,能进行高效率的分解,氧的供应情况与保温床的良好程度对堆料的温度上升有很大影响。
然后将进入降温阶段,通常将温度升高到开始降低为止的阶段称为主发酵期。
生活垃圾的好氧堆肥化的主发酵期约为4~12d。
后发酵
碳氮比过高的未腐熟堆肥施用于土壤,会导致土壤呈氮饥饿状态。
碳氮比过低的未腐熟堆肥施用于土壤,会分解产生氨气,危害农作物的生长。
因此,经过主发酵的半成品必须进行后发酵。
后发酵可在专设仓内进行,但通常把物料堆积到1~2m高度,进行敞开式后发酵。
为提高后发酵效率,有时仍需进行翻堆或通风。
在主发酵工序
尚未分解及较难分解的有机物在此阶段可能全部分解,变成腐殖酸、氨基酸等比较稳定的有机物,得到完全成熟的堆肥成品。
后发酵时间通常在20~30d也可以根据土壤的情况,将散装堆肥中加入N、P、K添加剂后生产复合肥。
脱臭
在堆肥化工艺过程中,会有氨、硫化氢、甲基硫醇、胺类等物质在各个工序中产生,必须进行脱臭处理。
去除臭气的方法主要有化学除臭及吸附剂吸附法等。
经济实用的方法是熟堆肥氧化吸附的生物除臭法。
将源于堆肥产品的腐熟堆肥置入脱臭器,堆高约0.8~1.2m,将臭气通入系统,使之与生物分解和吸附及时作用,其氨、硫化氢去除效率均可达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