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设计
站厅(地下一层)
计算机室
17.2
站厅(地下一层)
会议室
20.1
站厅(地下一层)
休息室
26.8
站厅(地下一层)
人防信号室
15.8
站厅(地下一层)
表5车站设备用房面积表
房间面积
总面积(M2)
位置
备注
综合控制室
46.5
地下一层
通风设备用房
233.6
地下一层
两端各一个
环控电控室
71.2
地下一层
两端各一个
牵引混合变电所
(10)地表、隧道监测点布置图(1:100)。
二、本题目的重点和难点以及与同组其它学生所做题目的关系
(1)重点
车站的规模、车站附属设施、车站总平面布置及平、纵断面设计、不同荷载工况下结构内力计算及截面配筋验算等。
(2)难点
结构各工况内力组合计算及配筋设计;2.施工方案、辅助工法设计等,将地铁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6.客流预测
表2早高峰预测客流(人/小时)
北行方向
南行方向
超高峰系数
年限
预测客流
上车
下车
上车
下车
1.3
初期2010年
29789
9799
4905
4724
10361
近期2017年
34228
11285
5802
5696
11445
远期2032年
29565
10872
3899
3716
11078
表3早高峰预测换乘客流(人/小时)
结构设计原则、车站主要设计标准、选用或参照的规范。
4.2车站概况
4.3荷载及其荷载组合
主要计算原则、荷载(作用)类型、荷载组合。
4.4工程材料
初衬、中隔壁、二衬等。
4.5结构比选
结构型式(三跨三联拱、单洞马蹄形断面比较)。
4.6结构计算
结构计算原则、考虑的荷载及荷载组合、建立荷载-结构模型,结构与土的作用采用弹簧模拟,采用SAP2000或PKPM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构内力计算、构件尺寸拟定、配筋计算等。
包括设计原则、主要设计标准、建筑等级、火灾危险等级、耐火等级、抗震设计等级、人防设计等级、车站结构、无障碍设计要求、环保要求等。
3.2车站总平面布置
总平面布置、外部边界条件及协调情况。
3.3车站规模
客流预测、站台长度、宽度及形式、车站规模、车站埋深、站厅与站台联系楼梯设计、车站布置内容、规模指标及车站技术参数统计等。
备注
站长室
22.6
站厅(地下一层)
治安值班室
14.4
站厅(地下一层)
AFC票务室
25.2
站厅(地下一层)
车站用品库
17.4
站厅(地下一层)
两端各一个
问讯、售补票亭
15
站厅(地下一层)
两端各一个
男卫生间
16.6
站台(地下二层)
女卫生间
16.2
站台(地下二层)
男更衣
21.6
站厅(地下一层)
女更衣
16.8
1.5列车编组
第2章地铁及地铁车站
2.1地铁综述
2.2地铁车站组成及分类
2.3我国现有地铁车站的形式
2.4现代地铁车站发展趋势
2.5大城市地铁规划实例(以北京、上海为例)
2.6地铁结构设计计算方法
2.7地铁主要施工方法
明挖法,盖挖法(顺作,逆作),盾构法,浅埋暗挖法(重点介绍)等
第3章车站建筑设计
3.1设计原则和主要技术标准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及指导书
题目
北京地铁5号线东单站车站结构设计(方案二)
题目来源
√实际工程项目□科研课题□教学模拟题目□其它
题目类型
√工程设计型□科学研究型□调研综述型□其它类型
一、毕业设计(论文)任务(包括对工程图纸的具体要求)及设计参数
(一)设计的任务与内容
1.任务依据(由指导老师下达)
2.设计要求
南端设有通风设备用房、环控电控室、照明配电室、人防信号室、AFC票务室、值班休息室等。
(2)站台层
地下二层(站台层)分南端、中部、北端三部分。北端牵引变压混合变电所、控制室、照明配电室、风机房等。南端设有公共卫生间,跟随所、照明配电室、残疾人电梯等。
表4车站行车管理用房面积表
房间名称
总面积(m2)
位置
5.7施工场地布置
第6章地表沉降变形控制
6.1变位分配原理
6.2变位控制方法
6.3地表沉降变位分配控制曲线的设计
第7章现场监控量测设计
7.1监控量测的目的
7.2监控量测的内容
包括监测项目、监测频率、监测点的布置图、监测方法及仪器等。
7.3监控量测管理翻译
3、图纸
(1)车站总平面布置图(1:1000);
7.车站主要设备、管理用房情况
(1)站厅层
该层由公共区、行车管理用房、通讯设备用房、环控电控室、通信、信号用房等组成。公共区划分为收费区和非收费区。主要用房设在南端、北端。
北端设有综合控制室、站长室、通信设备室、信号设备室、商用通信设备室、环控电控室、通风设备用房、照明配电室、售票室、治安值班室等。
2.设计说明书组成(学生可以适当补充)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概述
1.1设计依据及设计内容
(1)设计依据
指本次设计遵循的国家、行业地方现行相关标准与规范,批复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地质勘查报告、会议纪要以及其他基础资料。
(2)设计内容
本次设计包括车站起点里程至车站终点里程范围内的主体部分(包括站台层和站厅层)、附属部分(包括出入口、通道、风道和风亭),设计内容主要包括:车站建筑、车站结构、工程筹划等。
418.6
地下二层
北端
照明配电室
84.2
地下一层、地下二层
两端各一个,21×4=84
通信设备室
52.0
地下一层
信号设备室
42.8
地下一层
商用通信设备室
57.5
地下一层
人防信号室
15.6
地下一层
污水泵房
19.4
地下二层
跟随式降压变电所
104.8
地下二层
南端
8.明挖段车站结构
根据车站的平面布置,车站结构分为南段、中间段和北段三段。车站南北两端为地下双层双柱三跨结构,均采用明挖法施工。明挖法双层结构的顶板标高46.756m。顶板厚650mm,装饰吊顶900mm,地下一层顶底板高差4700mm(包括装饰吊顶的厚度);中板厚400mm,装饰吊顶500mm;底板厚750mm,铺砌厚850mm,地下二层顶底高差5869mm((包括装饰吊顶的厚度、铺砌厚度);侧墙厚600mm,柱距7.8m,柱子直径700mm,站厅层地面标高41.406m,站台层地面标高为35.276m。出入口地面标高47.44m。
3.设计任务及内容
(1)车站总平面布置(包括站位选择、出入口布置、通风亭布置等);
(2)车站结构形式选择(三跨三连拱车站);
(3)车站规模、建筑设计、车站附属设施、纵断面设计等;
(4)主体结构各工况内力组合计算;
(5)截面验算与结构配筋设计;
(6)施工方案、施工工法选择(包括小导洞开挖顺序、开挖进尺、辅助工法等);
(7)地表沉降分布变形控制标准制定;
(8)现场监控量测设计(包括自身施工安全、地表等);
(二)设计资料
1.站址环境简介
北京地铁五号线东单站位于建国门大街与东单北大街、崇文门内大街相交的十字路口,呈南北走向,暗挖段为一层的岛式站台车站,地下一层两端为车站站厅层,地下二层为车站站台层,车站共设置四个出入口,两条换乘通道,两座风道。五号线东单站并上穿地铁一号线线王府井~东单区间隧道,与地铁一号线东单站呈“丁字型”布置,并通过两条换乘通道相互联接,其平面关系如图1。五号线车站结构分为南段、中间段和北段三段。南、北端明挖段长度分别约为68m及71m,覆土厚度2.3m,采用地下两层三跨明挖箱形结构;中间暗挖段长度(待定)。
年限
预测客流
五号线换一号线
一号线换五号线
超高峰系数
南行
北行
南行
北行
1.3
远期2032年
18155
6707
2575
2290
6583
车站设计规模按远期2032年高峰小时设计客流为依据,确保车站各部分设计能力与客流匹配。本站远期预测高峰小时客流量超高峰系数为1.3。车站的设计规模还应满足事故发生时乘客紧急疏散的需要。车站的紧急疏散能力,应保证在远期高峰小时客流量时6分钟将一列车1428人和站台候车人员、车站工作人员疏散至安全地点。
(4)第7~9周:车站主体结构的计算模型设计、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
(5)第10~11周:结构主体配筋计算,截面验算,绘制配筋图;
(6)第12~13周:施工方案的确定,绘制施工图;
(7)第14~15周:地表沉降分布变形控制标准制定;
(8)第16周:监控量测方案的设计,绘制设计图;
(9)第17周:完善设计资料及图纸,准备毕业答辩。
五、与本设计题目相关的理论知识(包括新知识)提要
地下建筑结构、地下铁道、地铁近接施工与设计理论、隧道工程、结构力学、岩石力学、土力学、地基基础等相关知识。
六、建议参考资料及使用方法
(一)规范标准
1.《地下铁道设计规范》(GB50157- 2003);
2.《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
图2 1号线区间隧道剖面图(单位:mm)
3.小导洞施工顺序
图3侧洞法导洞施工顺序
4.导洞开挖引起地表沉降贡献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