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写作教程笔记整理第一章新闻采访写作概述1.1采访的定义:“采访”一词始见于东晋史学家干宝的《搜神记序》,比“新闻”一词约早出现300多年。
新闻采访: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
1.2采访的特点:①目的的差异性;②时间的限制性;③项目的突发性;④需要的广泛性;⑤知识的全面性;⑥活动的艰辛性。
1.3采访与写作的关系:从新闻实践的角度看,两者的关系是既紧密相连又有先后、主次之分的。
具体反映在4个方面:①反映在活动的程序上。
从活动的程序上看,先有新闻采访,后有新闻写作。
这一程序不能颠倒。
②反映在活动的在联系上。
从新闻报道的材料来源和形成过程看,事实是第一性的,反映事实的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两者之间的媒介是采访。
③反映在活动的性质上。
新闻采访和写作,其活动性质,一个是认识实际,一个是反映实际。
只有正确认识实际,才能正确反映实际。
从这个意义上说,采访决定写作,采访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则是采访的归宿。
④反映在写作对采访的反作用上。
新闻写作常常反作用于新闻采访。
1.4采访的方式:从形式上分:①个别访问:通常也称为“一对一”的访问形式,是记者使用最普遍的一种基本活动实施形式,好处:谈得具体,谈得深入,且记者容易把握主动权;②开座谈会:也称开调查会。
记者可以就某个调查专题,邀集有关人员座谈。
好处:记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搜集较多的新闻材料;几个采访对象一起接待记者,心理比较松弛,不易紧、拘束,采访气氛容易轻松和谐;有利于采访对象互相启发、补充,有关材料的真伪程度一般能当场得到修正或验证。
一般涉及面较广的大、中型报道题材,采用此实施形式,效果较为显著;③现场观察:俗称“用眼睛观察”,强调记者必须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充分发挥视觉功能,对事物微观细察;④参加会议:会议新闻一般主要通过这种形式采写;⑤蹲点:即深入一个点,解剖“麻雀”,作深入扎实的采访。
此实施形式通常适合于时间性不太紧迫但报道量较大、涉及面较广的报道题材。
该形式能使记者较详细地搜集和取舍材料,通过几个反复过程,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制作过程,进而抓取典型材料和揭示事物本质特点,写出有深度、力度和厚度的报道;⑥查阅资料:一般资料包括受众来信、基层单位的工作情况简报以及各类剪贴、原始材料的文字记载等;⑦改写:即把某一新闻线索或一则现成的稿件,加以修改或补充而另成一则新鲜的新闻;⑧问卷:抽样调查的主要形式,即记者根据题材的需要,按照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从全部研究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然后以纸面的形式,拟定出若干个简洁明了的问题,将问卷送至受众手中;⑨采访:注意准备要充分;提问要凝练;记录要及时;⑩网络采访:主要形式:直接信息;组织网络调查;通过E-mial交流;查阅收集资料。
从性质上分:①常驻采访:派驻外地或外国记者的日常采访活动。
②突击采访:在事先无准备的情况下迅速对突发性事件所进行的采访活动。
③交叉采访:在同一期限对两个以上新闻事件交替进行的采访活动。
可以省去重复找人和路径往返所费的时间,是一种投入少、收效高的采访形式。
④巡回采访:按照编辑部指示、沿着预定路线进行的采访活动。
一般没有具体、明确的采访对象和报道题目,主要由记者根据编辑部总的报道思想灵活掌握,在巡回路途中选择若干新闻题材就地采访,连续不断地向受众进行系列报道,又称旅行采访。
⑤隐性采访:不公开记者身份或不申明采访目的的特殊采访活动。
⑥易地采访:记者到分工围以外地区的采访活动。
1.5采访的认识路线:两条①唯物论的反映论;②唯心论的先验论。
危害:武断、无知失方向;投机取巧找捷径;为求深度搞臆想。
第二章记者的修养2.1作风修养:①要有优良的思想作风修养。
其涵是记者要有一定的马列主义、思想的水平和党的政策水平,具备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并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思想作风修养的核心是新闻工作者的事业心和责任感;②工作作风的核心是新闻工作者的牺牲精神和冒险精神。
2.2道德修养:新闻职业道德,即指记者在采写、传播新闻过程中与人、与社会相处时的行为规。
我国最早提及新闻职业道德容的当数宋代对民间小报的指控。
率先明确提出“提倡道德”是报纸职责之一的是徐宝璜先生,而最早将“品性”认定为“记者资格”第一要素的则属邵飘萍先生。
新闻职业道德包括的具体围和基本容:①坚持真理,忠于事实;②谦虚谨慎,戒骄戒躁;③深入实际,体察民情;④互敬互学,积极竞争;⑤摆正位置,不谋私利;⑥甘为人梯,严禁剽窃。
记者与人、与社会相处的具体关系主要有:①记者与新闻事实的关系: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从而对党的事业负责,对受众负责,是新闻职业道德的核心容;②记者与群众的关系:1、记者与采访对象的关系(态度问题);2、记者与受众的关系(创造一切机会广泛解除受众;要及时处理受众来访、来电、来信);③记者与同行的关系。
1、新闻单位与新闻单位之间的关系;2、新闻单位部之间的关系;3、记者与通讯员之间的关系(误区:雇用观念严重;轻视通讯员的劳动成果;将通讯员视为捞外快的渠道;如何处理:要把通讯员看作是专业之师;甘于做无名英雄;努力维护、塑造自身形象)。
2.3知识修养:知识修养的重要性:①能提高采访活动效率;②能满足受众求知心理;③能加强对新闻的感知力和判断力。
知识修养的围和容:①理论知识修养;②新闻专业知识修养;③基础知识修养。
2.4技能修养:①熟悉和掌握方言和土语的技能;②熟悉和掌握至少一门主要外语的技能;③熟悉和掌握摄影技能;④熟悉和掌握电脑操作技能;⑤熟悉和掌握驾驶各种交通工具的技能;⑥熟悉和掌握辨向、测时技能。
2.5情感修养:①情感是融洽采访气氛的桥梁;②情感是构成谈话的基因;③情感是促使记者采访的动力;④情感是写作激情的源泉;⑤情感是新闻报道的重要构件。
2.6体质修养:①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工作和生活态度;②尽力养成良好、有序的工作和生活习惯;③合理安排自己的一日三餐和睡眠。
2.7公关修养:①不要轻易失信;②不要忽冷忽热;③不要夹杂私利第三章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3.1坚持真实性:真实性,即指新闻报道必须反映事物的原貌,通常也称为准确性。
真实性的具体要求:①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真实;②新闻所反映的事实的环境和条件、过程和细节、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等必须真实;③新闻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确切无误;④新闻中涉及的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必须是当事人所述;⑤讲究分寸,留有余地(1、要求新闻报道既客观全面,又要注意防止片面性、绝对化,否则,即使是一个基本真实的事实,也会令人生疑;2、在许多情况下,单单就某一个具体事实而言,是绝对真实的,但是,将该事实放到全局、大背景下考查,就很难说是真实的了)。
新闻报道失实原因:①初步接触,不明要求;②作风浮夸,粗枝大叶;③知识不足,真假难辨;④道听途说,不经核实;⑤追求生动,合理想像;⑥急功好利,夸大事实;⑦移花接木,牵强附会;⑧沽名钓誉,胡编乱造3.2坚持思想性:所谓思想性,即指新闻报道的思想观点或政治倾向。
在中国指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闻报道中的体现。
即指政党的新闻事业通过具体的新闻报道,以影响、指导受众的思想和行动,把他们引导到一定的目标上去。
思想性也俗称指导性。
怎样使新闻报道较好地体现思想性:①传播信息是思想性得以实现的客观条件;②抓准问题是思想性强的关键(抓哪些问题:1、抓党的方针政策贯彻执行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抓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需注意的问题:1、要完整、准确地学习领会马列主义、思想和党中央政策、指示的精神实质;2、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3、思想解放,肯钻敢碰);③增强可读性是思想性强的业务手段:1、引而不发,含而不露。
2、借用知识,纠正偏见;3、增强趣味,寓教于乐。
3.3坚持时间性:所谓时间性,即指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
新闻报道迟缓的原因:①有关记者编辑的观念旧,作风素质较差;②新闻机构的管理体制不太合理,审稿制度繁琐;③通讯、交通设备更新慢;④发行渠道单一;坚持时间性的做法:①新闻从业人员的时间观念要转变、强化;②新闻从业人员的工作作风修养要增强;③采编人员的分工不宜过细;④先简后详地搞连续报道;⑤简化审稿制度;⑥尽可能更新通讯设备和交通工具;⑦组织强有力的多渠道发行网3.4坚持用事实说话:所谓用事实说话,即指让新闻的思想观点通过事实自然地得以流露。
记者一般总是带倾向性地选择事实,因此,事实能反映、体现记者的立场与观点。
新闻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①新闻的本源是事实;②事实胜于雄辩怎样用事实说话:①精选事实;②多细节,少议论;③多解释,少晦涩;④插叙场景、背景和人物形象第四章发现和判别新闻4.1新闻敏感:即指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也就是新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
这是新闻工作者必备的能力,是一种职业敏感,是长期从事新闻实践的经验和结晶。
西方新闻界通常称新闻敏感为新闻嗅觉,或称“新闻鼻”、“新闻眼”。
新闻敏感的主要容:①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②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能够吸引较多受众;③迅速透过一般现象挖掘出隐藏着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④迅速判断同一性质的诸多事实中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⑤迅速预见有可能出现的新闻。
新闻敏感的培养途径:①及时学习、掌握党的新政策、新精神;②要立足全局看问题;③要十分熟悉点上的情况;④知识广博助敏感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记者的新闻工作责任感是比新闻敏感还要重要的东西,也可以说,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责任感派生出来的。
4.2新闻价值:原是西方资产阶级新闻学的基本概念,被称为记者的“第六感官”。
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所固有的某些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
新闻价值因素:①重要性:指新闻事实具有震撼人心、能在某种程度和围产生较大影响的特质;②显著性:指新闻人物和事件具有引人注目的特质;③时新性:指新闻发生的根据具有确定新闻事实的最起码的特质(时间性;新鲜性);④接近性:指新闻事实具有令人关切的特质。
⑤趣味性:指新闻事实具有引人喜闻乐见的特质。
4.3新闻政策:即指关于新闻报道政策界限的规定。
具体包括:能报道什么,不能报道什么,着重报道什么,一般报道什么,以及报道中应注意些什么等等。
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新近发生的某个事实能否报道,一要看其是否具有新闻价值,二要看其是否复合新闻政策,两则兼备,就报道,缺一,就不报道,两者之间应当相辅相成,互为制约。
第五章采访的第一阶段采访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一般分为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通常也称为采访前期、采访中期和采访后期。
采访的第一阶段也即采访的策划与准备阶段。
5.1明确报道思想:报道思想,即指新闻报道的目的以及实现这一目的的围、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