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对照研究及其评价
对照组cd c+d
合计a+c b+d N
OR可信限
Miettinen法:ORL, ORU=OR(1±Z/χ)
Z=1.645、1.96;
Wooy法:
编号
疾病
吸烟
饮酒
交互
1
2
3
4
5
6
7
8
9
10
1
1
1
1
1
0
0
0
0
0
1a
0 b
1 a
0 0
1 a
0 d
1 c
0 d
0 d
1 c
1 a
0 b
0 b
1 a
1 a
0 d
病例对照研究及其评价
一、病例对照研究的原理:
是以现在确定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为病例,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为对照;调查他们过去对某些可疑因素是否暴露及轻重程度,通过对病例组和对照组暴露比例差异的比较,在估计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之后,推断这些因素作为病因可能性。
病例对照研究原理
病因
合计暴露比
+647 622 1269 41 28 69
-2 27 29 19 32 51
计649 649 1298 60 60 120
OR=14.04OR=2.47
吸烟与肺癌关系按性别及吸烟量归纳表
组别
每日吸烟量(支)
0~1~5~15~
男:病例2(c)33(a1) 250(a2) 364(a3) X2=43.15
有无
病例组ab a+ba/(a+b)
对照组cd c+dc/(c+d)
比较病例组病因出现率a/(a+b)与对照组病因出现率c/(c+d)之间差异有无显著性意义。
率比
比较病例组病因暴露比值(a/b)与对照组病因暴露比值(c/d)之间差异有无显著性意义。
比值比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
(一)、病例的选择
1、对疾病的规定
结果:(部分)
二组病例肝病史、HBV流行率比较
组别肝病史(%) HBV流行率(%)
PMC组11/30(36.67) 27/30(90.00)
其他肿瘤组3/30(10.00)11/30(36.67)
非肿瘤组2/30(6.67)8/30(26.67)
X210.68 23.60
P<0.001<0.05
OR6.67 7.6
a、尽量用统一的诊断标准
b、自定标准要注意假阳(阴)性
2、对病人其他特征的规定
(二)、对照的选择
选入标准和对其他特征的规定
(三)、病例和对照来源
病例
对照
特定人群所有病人
该人群中的随机样本
某抽人群中所有病人
该抽样人群中的子样本
该人群中几所医院病人
该几所医院的其他病例
个别医院诊断病人
同医院其他病例抽样或与病人同社区居民抽样
暴露史
第i层
病例对照合计
有aibiN1i
无cidiN0i
合计M1iM0iTi
围产期放射暴露与儿童白血病关系(按母亲怀孕次数分层)
放射线暴露
母亲怀孕一次
母亲怀孕多次
白血病对照计
白血病对照计
有23 22 45 7 23 30
无37 38 75 33 117 150
合计60 60 120 40 140 180
OR1=1.07 OR2=1.08
(p>0.95, OR1与OR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合并)
(p>0.80, ORmh属抽样误差所得)
肺癌与吸烟的关系
吸烟史肺癌非肺癌计
+688 650 1338
-21 59 80
计709 709 1418
OR=2.97
不同性别肺癌与吸烟关系
吸烟
男
女
肺癌对照计
肺癌对照计
病例:二所医院肿瘤科、资料完整者30例
对照:同医院或级别相等医院;性别、年龄(≯±5岁)、职业、居住地、生活条件、文体水平等为配对条件;确诊为非PHC者30例(直肠癌、胃癌、食管癌、乳腺癌、肺癌等),痔瘘病例30例。
调查方法:调查表(肝病史、肝大史、肝炎接触史、PHC三代家庭成员发病率等)
检测HbsAg、HbsAb、HbcAB、HbeAg、HbeAb等(PHA,ELISA)。
结论:PHC与HBV有密切关系,推测为因果关系。
4、病例对照研究的病因分值
⑴、暴露人群的病因分值
(病因学意义)
⑵、总人群的病因分值:
(公共卫生学意义)
5、匹配(1:2)设计的资料整理与分析
1: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模式
对照
+++-――
病例+r s t
-uvw
式中: ,
,
五、分层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分层资料归纳表
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表
病例
暴露非暴露
对照
暴露ab
非暴露cd
对号疾病吸烟归类
1 1 1a
01
211b
00
311b
00
410c
01
510d
00
病例
对照
吸烟不吸烟
吸烟1 2
不吸烟1 1
OR=2/1=2.0
3、配对设计的资料与成组设计的资料分析方法是不同的
1:1配对资料分析(65对)
病例
对照
合计
暴露不暴露
暴露40 8 48
不暴露2 15 17
合计42 23 65
正确
上述配对资料拆开分析(130例)
暴露不暴露
病例48 17 65
对照42 23 65
合计90 40 130
错误
原发性肝癌与乙型肝炎关系的研究
鲁春起,等.中华流行病学杂志88;9(1):5~7
目的:探讨PHC与HBV之关系
方法:病例对照研究(1:2配对)
对照27(d)55(b1) 293(b2) 274(b3) p<0.001
OR1.008.10 11.52 17.93OR=14.04
女:病例197 1915X2=11.28
对照3212 106p<0.001
OR1.000.983.2 4.21OR=2.47
SRR1.01.7 4.0 5.5 3.6
以上任何方法选择病人
夫妻、同胞、其他亲属
(四)、病例与对照的可比性
1、匹配的方式:成组(频率)匹配;个体匹配。
2、匹配因素的个数:一般以3~5个为宜。匹配因素太多时,研究对象难以征集,而且易发生“匹配过头”问题。
3、匹配的比例数:视病例选择的难易程度而定,常用1:1匹配。
对照/病例的比例与效率关系
对照/病例理论可获得信息量(%)净增信息量(%)
1 50 50
2 67 17
3 75 8
4 80 5
5 83 3
信息量=M/(M+1)
“匹配过头”:由于匹配因素过多,包括了某些与研究变量有关的因素在二组间也误被匹配,使得研究变量与疾病的关系被掩盖了。
三、研究样本量的确定:
1、成组设计时的样本量估计:
式中:N为每组的人数;
p0:为该因素在人群中的平均暴露率;
Uα,Uβ为正态分布下的相应数值;
2、配对设计时的样本量估计:
式中:M为研究的对子数;
p0、p1分别为目标人群中该因素在对照组
与病例组的估计暴露率;
p=OR/(1+OR)
四、资料的基础分析:
(一)、数据整理与分析
1、成组匹配设计的病例对照研究数据整理与分析
成组的病例对照研究
病因
合计
有无
病例组ab a+b
酒或/和烟与食道癌之联系
饮酒史吸烟史病例对照OR值
- -9 257 1.00
- +20 138 4.14
+ -69 191 10.32
+ +102 190 15.32
1 c
1 c
0 d
0 d
+ +
--
+-
-+
++
--
++
-+
--
+-
烟酒病例对照OR
--121.0
+-112.0
-+112.0
++214.0
吸烟不吸烟
病例32
对照2 3
OR=9/4=2.25
饮酒不饮酒
病例3 2
对照2 3
OR=9/4=2.25
吸烟
不吸烟
饮酒不饮酒
饮酒不饮酒
病例2111
对照1112
2、配对设计(1:1)的病例对照研究数据整理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