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户时代

江户时代

江户时代——德川幕府的政治统治
一、幕藩体制
幕藩体制是将军集权和大名分权的统治体制,即中央政权是幕府,地方分为近270个半独立的藩。

1、经济基础:对原有的战国大名进行大洗牌,对支持敌军的大名进行经济上的剥夺与削弱。

幕府建立后,进一步对诸大名进行改易或减封,进而扩大幕府的直辖领地,400万石直辖领地,300万石家臣旗本封地,全国共3000万石,幕府占其四分之一。

重要的矿山纳为幕府直辖,垄断金银开采和货币铸造权。

为了确保手工业生产和掌控国内外贸易,还控制重要城市和港湾如京都、大阪、长崎等。

幕府控制了全国大部分重要财源,由此奠定了凌驾于诸大名之上的幕府权力的经济基础。

2、军事实力:能晋见将军、有封地的旗本5200人,每千石出兵23人,可构成八万规模的军队,不能晋见将军、领取俸禄御家人1万7千多人。

拥有大名无法抗衡的军事实力。

3、藩制的建立:幕府为削弱地方而强大中央,依据与德川幕府将军关系的亲疏,把270个藩分为亲藩、谱代、外样三种,等级严明,不得僭越。

二、幕府的大名统治政策
1、制定法律:颁布‘武家诸法度’作为武士行为的基本准则。

如有违反,则要受到惩处。

2、大名改易:在制定法律约束的同时,对奉公有疏的大名的具体惩罚措施。

3、参觐交代:是幕府控制控制大名、强化将军权威的实际措施。

4、摊派军役:幕府将军役制度化,以此提高幕府权威,抑制大名势力。

作用:在以上各种高压政策下,大名们不仅消耗了财力,也磨平了扩张的意志,再也无力挑战幕府与将军的权威。

幕府的大名统治政策奠定了江户时代奠定了江户时代天下太平的统治基础。

三、幕府统治的支柱——身份制度
德川幕府延续了丰臣秀吉时代的‘身份统制令’的措施,明确士农工商的区别,兵农分离的政策被继承下来。

在武家内部建立严格的等级制度,通过‘家格’来对臣下、武士进行规范。

评价:身份等级制度造成社会不平等,但有效的维护了幕府的统治,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财富的过度集中,抑制了社会上层腐败的发生,从而保证了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

四、幕府统治的支柱——家制度
1、德川幕府建立后,把家作为幕藩体制的基本单位,是武士阶层的每个人通过特定的家被固定在将军或各个大名的统属之下,形成严密的主从关系。

2、继嗣继承和财产继承相统一,即由长子继承家业与家长权,同时也继承家产的家督继承制得以确立。

五、朝幕关系
为树立德川将军的权威,强化对大名的统治,对毫无实力的天皇与皇室采用怀柔与严控并用的方针。

1615年,幕府公布了《禁中并公家诸法度》,对天皇和公卿贵族的权力和行动做出严格规定。

将军无视天皇的存在,以‘日本国大君’作为正式的外交称号,一直使用到幕末与欧美国家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江户时代——经济的发展
幕藩体制结构本身已经蕴含了对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

前提条件:江户前期,货币制度形成、度量衡的统一、海路交通的整备都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条件。

并且随着都市的建设,初期豪商结束了历史使命,其职能由新兴的都市
商人承担起来。

表现:1、在此状况下,商品经济获得了相对独立的发展。

特别是在江户中期以后,商品生产呈现出全国化趋势,不仅商品种类繁多,生产量扩大,而且出现社会性、地域性分工。

2、商业的发展客观上需要处理行业问题、管理共同事务的角色,行业组织‘株仲间’应运而生。

在商品流通市场的变迁过程中,株仲间经历了兴起、繁荣与没落。

3、中央市场的地位和地方市场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这一过程改变了价格形成的方式,加速了农村阶层的分化。

4、江户时代,矿业、纤维业、盐业、渔业等各项生产技术都获得了相应的发展。

局限:幕藩体制以农业为经济基础,没有建立起吸纳商品流通产生的财富的体系。

经济获得了发展,幕藩财政却一直处于困窘状态。

幕府一直实行各种各样的措施,最为著名的是享保、宽政、天保时期的三大改革,但效果不尽人意,表明幕藩体制下的政策效果已经达到极限。

在这期间,田沼时代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的政策显得别具一格。

幕府改革期间,藩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了各种改革,各个时期的藩政改革在政策上也存在着某些相同之处。

在全国市场形成的背景下,藩特产品销售成为财政的重要来源。

江户时代——思想文化
进入江户时代,儒学脱离禅宗开始独立发展,熟知儒家经典不仅局限于公家和学问僧之间,也是作为统治阶层武士必备的学问素养。

德川时代前期的学术思想界,儒学占统治地位,尤其是朱子学适合幕藩体制的需要,作为官学达到鼎盛阶段。

发源于古典研究的国学和复古神道思想的研究也趋于兴盛。

学者们力图从日本古典中探寻未受到儒学、佛教等外来文化影响的日本固有的民族精神,从而影响到日本人的民族意识,思想文化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

在江户时代中后期,随着与荷兰贸易的往来增多,以荷兰语为媒介的兰学传入日本,以此为契机,逐渐开始引进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西洋文化。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以京都、大阪、江户等大城市为中心形成的庶民文化——町人文化。

江户时代——外交
江户时代的日本,除了与中国、荷兰保持‘通商’关系,与朝鲜、琉球等保持‘通信’关系之外,断绝了与其他国家的一切往来,这种闭关自守的外交体制被称为‘锁国’体制。

德川幕府将军在对外关系文书中自称‘日本国大君’,日本自诩为宗主国,并将朝鲜、琉球和虾夷视为附属国的对外关系体系,也被称为‘大君’外交体系。

18世纪末19世纪初以来,俄罗斯以及英美等国频繁前来叩关,使本已危机四伏的幕藩体制陷于内外交困的境地。

1853年,美国东印度舰队四艘军舰闯入江户湾,德川日本的国门被强行打开。

民族危机日益深重,锁国论与开国论相互纠缠并与尊王思想结合,尊王攘夷论和倒幕开国论先后成为幕末政治及外交思想的主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