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十三章——品德的形成
(1)抗拒诱惑
(2)赏罚控制
(3)模仿学习
2.雅科布松论调节道德行为的心理机制
第三节品德的形成与培养
一、品德的内化过程
1.社会规范的依从2.社会规范的认同3.社 Nhomakorabea规范的信奉
二、品德形成的影响因素
1.家庭因素
2.社会因素
3.班集体与同辈团体
4.自身的智力水平
三、品德培养的方法
1.道德认知的培养方法
2.道德情感的培养方法
3.保护和利用学生的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
4.锻炼同不良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5.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措施
(10分钟)
简要介绍品德的概念、心理结构和品德发展的实质,引发学生兴趣。
(30分钟)
重点讲解道德发展的理论,举例说明皮亚杰、科尔伯格等人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加深学生印象。
3.道德行为的培养方法
4.道德的综合培养方法
第四节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
一、过错行为与不良品德行为
1.学生的不良品德行为
2.学生的过错行为
二、学生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
1.微观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影响
2.学生不良行为的内部心理原因
三、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
1.培养深厚的师生情感,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
2.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第十三章品德的形成
第一节品德心理概述
一、品德的基本界定
1.品德与社会道德
2.品德与个性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1.道德认知
2.道德情感
3.道德行为
三、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的实质
1.社会规范及其学习
2.品德发展的实质
第二节道德发展的理论
一、道德认知的发展
1.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1)前道德阶段——无律阶段
1、品德的基本界定
2、品德的心理结构
3、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的实质
4、
2、道德发展的理论(30分钟)
1、道德认知的发展
2、道德情感的发展
3、道德行为的发展
3、品德的形成与培养(20分钟)
1、品德培养的方法
2、一些品德问题及其预防
4、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20分钟)
1、过错行为与不良品德行为
2、学生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
教案
装
订
线
教学目的
及任务
掌握道德认知的发展、道德情感的发展和道德行为的发展等相关理论;掌握品德形成的影响因素;
熟悉道德的心里结构、品德的内化过程和品德培养的方法;
了解品德的基本界定,了解学生不良行为的的分类、原因分析和矫正方法;
教学内容、步骤及时间分配:
第十三章品德的形成(80分钟)
1、品德心理概述(10分钟)
(2)他律阶段
(3)自律阶段
2.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1)研究方法
(2)阶段理论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的水平
c.后习俗水平
(3)对科尔伯格的批评
二、道德情感的发展
1.精神分析学派对道德情感的研究
本我自我超我
2.人本主义情感取向的道德教育研究
3.有关道德情感的移情研究
三、道德行为的发展
1.道德行为的学习理论
(20分钟)
介绍品德的形成以及影响因素,进而介绍品德培养的方法。
(20分钟)
介绍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对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矫正方法。
(教案末页)
小结
发展学生的道德和态度与其他明确的知识的学习过程并不一致,道德教育更是一种没有灌输的教育形式。
装
订
线
复习思考题
或
作业题
1.品德心理的结构是什么?
2.简述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3、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
本单元重点
品德发展的理论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
本单元难点
品德发展的理论
教学方法及准备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问题启发法、举例法、归纳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结合板书
所用教材
《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陈琦刘儒德主编,
参考资料
教研室审阅意见
基本内容
注解(进展、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3.谈谈道德两难故事法的重要作用。
4.科尔伯格的三阶段六水平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是什么。
5.谈谈如何利用案例研究法来进行品德教育。
教学效果
与分析
围绕教学目的谈教学体会。个人自行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