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角色意识与角色行为*田守铭(四川师范学院,四川南充 637000) [摘 要] 教师角色具有多重性:知识的传授者,班集体的领导者,家长的代理人,学生的楷模,学生的知心朋友,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或心理医生。
角色意识包括:爱生敬业意识,自我完善意识,创新意识。
[关键词] 教师;角色意识;角色行为[中图分类号] G451 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211(2000)S0-0005-03一21世纪的竞争主要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又主要在于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主要取决于一国的教育发展水平,而教育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教师的水平。
教师作为人类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及价值的实现者,新生一代的教育者与塑造者,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具有特殊的、重要的社会地位和作用。
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教师决定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正因为教师在社会的发展和民族兴旺繁荣中具有如此重要作用,古今中外,教师在全社会都备受尊重。
孟轲(孟子) 尚书 泰誓!中∀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的说法把君师并列起来。
荀况(荀子)更明确地把天、地、君、亲、师并称。
他说:∀天地者,生之本也;光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
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1]他又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
#[2]可见,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在市场经济十分发达的西方,对教师也十分敬重。
笔者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作访问学者时,参观过美国的最高法院。
在最高法院大厅庄严肃穆的高墙上,有全球10位最伟大人物的浮雕,其中就有我国的孔子(还有华盛顿、爱因斯坦等)。
我当时曾问过美国朋友,孔子为什么会在其中,他们回答道:∀教师本身就是不平凡的人,孔子又是全世界最伟大的教师。
#对教师的尊重,充分表现在教师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上。
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的教师待遇和相应的官员及专业人员不相上下,还有许多额外补贴(如养老金、带薪假期、亲属生病补贴、直系亲属婚丧嫁娶假期等等)。
甚至有些国家(如法国)教师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高于相应的官员及专业人员,故教师队伍较稳定,能吸引高学历、高水平的人才进入教师队伍。
美国教师工资虽不比其他行业高,但除工资外,教师还有其他的福利待遇,如不少大学有4年一次的学术年,这一年中教师不承担任何教学工作,可以到国外旅游或撰写专著,照领工资。
中学教师连续工作7年便可享受一年休假年,这一年中领半薪,亦可到国外旅游、休假。
我国改革开放后,教师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有很大提高。
特别是中央确立∀科教兴国#的战略后,教育和教师更受到国家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教师的待遇进一步改善,报考师范院校的人数迅速增加,教师日益成为全社会令人羡慕的职业之一。
尽管在有些地方,教师的待遇和地位还不尽如人意,但这种情况正在变化。
总的来说,教师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已经显著地提高了。
教师的这种重要地位和作用,是由教师的劳动性质所决定的。
教师的劳动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劳动。
这种劳动是以培养人、造就人为宗旨的。
教师的劳动是把社会历史积累的全部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内化为自己的精神世界,去启迪、引导、培养和塑造受教育者的完美个性,使受教者的素质(思想品行、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及劳动技能)全面而和谐地发展。
教师劳动独特性在于,其劳动产品是人,是具有主体的劳动者,而劳动者又是创造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的主体,是生产力中最活的因素。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完全可以说,教师劳动是最重要、最复杂也最具挑战性的劳动,因而人们把教师称作是∀塑造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二教师在全社会中既然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全社会自然也对教师提出了严格的特殊的要求。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教师在社会中具有独特的角色地位,因而有其独特的角色行为。
角色原指舞台上演员戴的面具,即戏剧中的人物。
演员在舞台上的种种表演,必须按剧中的人物的地位去行动。
后来社会心理学运用它来说明个体在社会生活这个大舞台中的地位及其相应的行为,即把角色看作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以及这一地位决定的相应的行为模式。
任何人在一定的社会中都必然处于这样那样的地位,即扮演这样那样的角色也必然有与之相应的行为模式。
例如,当父亲的,就得有父亲的行为方式,要像个父亲;当教师的,也得有一整套教师的行为模式。
社会对各角色都寄予一定的期望(角色期望)。
人们的行为符合其角色地位及与之相应的行为模式,就实现了社会的角色期望,就会受到群体和社会的接纳与赞许;反之,某人的行为不符合社会的角色期望时,就会受到群体和社会的谴责和排斥。
作为社会的一名成员,教师在学校的基本角色是教育者。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传统的教育观认为,这就是教师惟一的角色和全部的角色行为。
但从现代教育心理学的观点来,教师的教育者这一基本角色决定着教师在学校情景中,扮演着多重社会角色。
第15卷增刊2000年9月 平顶山师专学报Jour nal of Pingdingshan T eachers %College Vol.15Addition Sep.2000[收稿日期] 2000-05-20[作者简介] 田守铭(1936-),男,四川省南充人,四川师范学院教授。
6平顶山师专学报 2000年&知识的传授者。
教师职业的突出特征就是用人类社会的科学文化知识来武装年轻一代,通过∀教书#来培育社会人才。
∋班集体的领导者。
学生在校的学习是以班集体的形式进行的。
一个教师,不管他对全班的管理方式如何,不管他与学生的关系如何,他总是承担着班集体领导者的角色。
这突出地表现在中小学中。
原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十分重视班集体的教育作用,提出了∀平行影响#的原则。
而班集体教育功能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教师对班集体的组织与领导。
(家长的代理人。
在学校生活中,教师常常代表着学生家长,扮演家长代理人的角色。
特别是在小学儿童心目中,教师就是父母。
如果教师对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充满热情、慈爱与期望,学生对这样的教师往往会产生∀师信道#的效应。
而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也会极大地激活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产生异常良好的教育效果,发生∀教师期望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
)学生的楷模。
教师担负着育人的社会重任,要以自身的人格和品行去体现社会文化的价值和标准。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的表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崇高的品德和良好的人格,常常对学生产生终身难忘的影响,甚至改变了学生的生活道路。
遗憾的是,现在一些教师在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下,教师行为商业化,有的甚至正在践踏教师这个崇高的角色。
∗学生的知心朋友。
师生关系融洽是教育成功的一个基本条件。
人的情感具有弥散性。
喜欢一个人,就会喜欢与他有关的一切事物。
学生对教师有深厚的情感,这种情感转移到与该教师有关的一切事物上去,就会乐学信道。
这样的情感甚至会弥补教师某时某事的不足。
因此,教师必须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乐于、善于与学生交往。
当然,教师既是学生的朋友,又是学生的师长。
教师的双重角色地位决定了教师与学生交往是在两个层面上进行。
第一个层面是个性交往。
在这个层面上,师生的交往是在双方个体的需要、动机、兴趣、气质和性格特点上展开的。
教师以自己的个性去影响学生的个性。
没有教师与学生个性的直接碰撞,就难以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
所以师生的个性交往是客观存在的,同时也必不可少。
第二个层面是角色交往,即师生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这一角色身份进行交往。
教师在这个交往层面上的基本角色行为是教育学生,而学生的基本角色行为是接受教育,努力学习。
师生的个性交往与角色交往是密切联系、相互补充的。
角色行为与个性行为有机统一在师生的行为模式中。
但在某些情况下,角色交往又可能和个性交往产生矛盾。
如在某种特定的文化背景(比如,中国文化的群体本位的背景)或特定的群体气氛中,有的教师因重视教育的角色行为而自觉不自觉地掩盖其个性,甚至压抑自己的个性。
而另一方面,有些教师有时又会过分重视个性表现,而忽视了教育者这一基本角色地位和角色行为,忽视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甚至与学生形成∀哥儿们义气#。
教师必须有清醒的头脑,主动而恰如其分地处理好这两种层面交往的关系,才能对学生产生最好的教育效果。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完全可以说,学生发展的良好与否,学生素质能否全面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心理潜能。
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当前各级学校学生的许多问题,如意志薄弱,抗干扰力差,挫折耐受力差,贪图享受等等,其实,主要是心理素质问题。
因此,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心理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忽视心理教育是错误的,用德育代替心理教育也是片面的、不科学的。
当然,我们这里谈的心理教育,是对学生的心理施加全面的影响,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教育过程,而学生的心理素质涵盖多个方面。
它由学生的认识系统(智力与创造力及良好认识结构)和动力系统(即平常说的非智力心理因素)两大部分构成。
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卫生教育只是心理教育的一个方面;心理咨询、心理辅导或心理学知识讲座等,只是心理教育的一个途径,而绝不能代替全部心理教育。
心理教育必须渗透于全部教育过程中,涉及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才能真正收到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作用。
如果说,片面的应试教育是以牺牲学生的素质发展为代价的话,那么损害最大的就是其心理素质。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竞争的加剧和社会矛盾的增多,学生的心理障碍也日益突出。
学生的心理障碍发展成心理疾病,甚至酿成大祸的时有发生。
因此,教师的心理医生的角色,教师担负的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任务,就更为重要了。
为此,教师应当努力做到:第一,不断完善人格,适时地进行自我心理调适,主动积极地消除心理障碍,避免紧张的工作对自身心理产生不良影响,更要避免以自己的不良心态去影响学生。
第二,对学生采取宽容、亲和的态度,在和学生的交往中,作学生的知心朋友。
时时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群体气氛,使学生在群体中有良好的心理环境,有充分的心理安全感。
第三,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和把握自我,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提高其自我心理调控能力。
第四,及时而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障碍,耐心、细致地帮助他们排解心理障碍。
教师在学校中所担负的上述种种角色,是相互制约、有机联系的。
例如,只有品德高尚、人格健全,堪称学生楷模的教师,才能很好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反过来,只有知识丰富、教学水平高的教师,也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楷模,学生才会从内心深处以他作为自己的表率。
教师的上述6种角色都有机地统一在教师作为教育者这个基本角色上。
教师的角色地位要求我们从一开始从事教师职业时,就必须努力按照社会的要求,努力塑造自己的人格,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教师的角色行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