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评测练习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评测练习

《咬文嚼字》评测练习
课前预习
1、注音
憎.恶讥.刺锱铢
..镞.岑.寂灞.桥付梓.
2、借助工具书解释词语
咬文嚼字、锱铢必较、索然无味、清沁肺腑、不即不离、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举不胜举
3、填空
朱光潜,安徽桐城人。

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代表作( )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4、表格填写、感知全文
说明:预习练习有两个目的:1、让学生掌握课文所涉及的基本陈述性知识,这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且较为简单,可由学生借助工具书自己
掌握,教师不必花费太多的课堂时间解决。

2、让学生对课文有个基本的了解,表格的使用借助了强迫性心理机制,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明确任务,带着任务阅读课文,学生容易找到课文中所例举的实例,但是其背后的观点,难以归纳,所以这部分是课堂教学的重点,表格作为预习可以当做热身,重点任务可在课堂上由教师协助学生解决。

课堂练习
1、上述表格的完成。

2、迁移训练。

下面这首诗有些人将它做了改动,你觉得改得好不好,改得好还是原诗好?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请你说出你的理由。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有人嫌它太啰嗦,改为:
清明时节雨,行人欲断魂。

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

有人觉得不够简练,把它改为:
清明时雨,行人断魂。

酒家何处?指杏花村。

有人还觉得累赘,改为:
清明雨,人断魂。

酒何处?杏花村。

说明:此类题目注重学生自主的文本感知能力的培养,是对课本内容精炼后的迁移训练,希望学生能够借助课堂上大家一起讨论出来的“咬文嚼字”的方法来鉴赏文本。

1
课后作业
从读过的诗文,或者自己的写作实践中举例说明“套板反应”及其危害性。

要求形成文字,举例得体,论述到位。

不少于600字。

说明:如果说课堂上的迁移训练是读的迁移,那么课后作业就是写的迁移。

课文中“套板反应”的论述对中学生写作带有极大的警示作用,通过对自己“套板反应”的反思,进一步认识到“套板反应”的危害,加强了学生的写作陌生化意识。

1 此练习参考訾赟老师《咬文嚼字》习题设计,收录于第九届“语文报杯”全国优秀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实录(高中组)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3年12月第1版。

相关主题